舒岳祥仲冬梅花诗读,寻梅何处好,风雪一诗成
古代农历十一月,称为仲冬,虽然是深冬季节,但是有十月小阳春在前,又有冬至在此月,迎接最远太阳的回归,所以虽然气候寒冷,时有风雪,甚至可称为冰霜凛冽,但是春天仿佛从来就没有走远,在梅花枝上,在人的心湖。
梅花是一种想一想就传奇的花树,虽然叶子同如同草木一样逢秋摇落,但是花骨朵却在仲冬打上枝头,仿佛心有相思而执着的人,不过是换了身更好看的衣裳,独立在萧条当中,将自己立成地标,是为了点亮灯笼,照见风雪夜归人吗?
梅花最美,倒不是宋朝兴起的庭院梅花,那是宋朝经济发达后,将梅花商品化,培植出众多的人工品种,粉梅,绿梅,重瓣梅花,以满足都市人庭院赏梅的雅兴。梅花最美,乃是最自然的山林梅花,或也有人工种植,但是更接近自然状态。冬春有花,初夏有果,壮观到连五月的雨水也叫黄梅雨。
舒岳祥南宋末年人,是处在风雨飘摇的末世,不想建功立业那是假的,年轻时就有人说他有贾谊之才,也就是安邦定国的才华。但是37岁才考中进士,他曾经在金陵司令陈蒙幕府中任职,为陈蒙和军事出谋划策,以求保住国土江山,但是陈蒙被革职,以他的聪明通透,他自然洞悉南宋的政治弊端,积重难返,随着陈蒙的离任,他也就离开了官场。
中年之后的舒岳祥潜心读书。本来有个机会晋身士大夫之流,比如贾似道就很看中他,但是贾似道玩了个技巧,就是必须舒岳祥在他面前伏低,才给他上升之路。这也是想办法人为已用,可以看见舒岳详分量很重,应该是有谋士之才的。但舒岳祥拒绝了。或者他觉得自己生涯有限,若不是能用到替国家出力,他实在不能忍受在腐败的官场虚与委蛇。
随后不久宋朝就灭亡了。他到处颠沛,教书,落脚地多半山林乡里。
他并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他也不是那种挽狂澜或者精卫填海的领袖人物。他身上有传统知识分子择良木而栖的傲然,也有陶渊明的旷达,也有士大夫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品质。但是在动荡的大时代中,无官做,颠沛流离,隐居山野,靠的是强韧的阳光的内心。而这点就是最值得人佩服和尊重的。
那么是什么点亮着他?
“树下春来往,窗间月死生。
寻梅何处好,随意自溪行。
酒债应无数,灯花各有情。
明朝江上路,风雪一诗成。”舒岳祥《十一月初三日夜有兴寻梅》
这是某年冬至,这是在山林夜晚,有风雪袭来。我个人觉得舒岳祥是内心有春天的人。或者他有谋士之才,更能于时代之外,自然的变化中,感受永恒和循环。
“树下春来往,窗间月死生。”
一个春点出了冬至暗藏的春气,已经流荡在林间,而窗外的月亮因为风雪将来,忽然不见了踪影。来往与死生,这样奇而大气的句子,既写了冬至暗藏的春气蓬勃,也写出了天气的恶劣。而且死生二字,用在月亮上头,已经可以证明他自己阅历人世的沧桑之后的那种淡然。
“寻梅何处好,随意自溪行。”
这已经是晚上了,雪花纷飞,他特地出门,去溪边散步,去看他爱的梅花。宋朝流行喝酒,姑且认为这是一种家常饮料吧。冬天的晚上喝点酒暖身子,出门散步。
“酒债应无数,灯花各有情。”
这是反用法,说这样的冬天,有喝不完的朋友酒,这样的风雪,家里灯花温暖,应该是留在户内,享受冬雪红炉之温馨,但是他却出门,去看风雪梅花。
“明朝江上路,风雪一诗成。”
我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明天出门,在风雪的江上,因为见过梅花,可以用诗境去打发那路途的艰苦和寂寞。
这是既和梅花亲近,又和梅花告别。
舒岳祥的踏雪寻梅不是大观园里那种白雪红梅的富贵闲情,姐姐妹妹穿着斗篷,去雪里梅花打卡。舒岳祥梅花是真知己。他自己就是风雪寒梅。
明天就要江上行。而且这个夜晚应该是和朋友告别,家人团聚。但是他特地避开他们,特地风雪看梅花。这是冬至左右,但是舒岳祥还是对自己颇自信,不自信又如何?苦中作乐,是愿望自己心里的春天不被磨灭吧。
春来往,月死生,只有梅花风雪生,江上一诗成。
来往生死,司空见惯,或者哪一天他自己也是窗帘月死生,但还是愿望自己是梅花,独立往来生死之外,至少有一种梅花精神。
梅花点亮着他。
这首诗美在大气。彼时南宋已经灭亡,经历了战火劫灰,活下来的人还是得好好活着,舒岳祥以教书为生,高龄依然颠沛在山林,行舟,路上。他的重点是教书,使文化不湮灭,他相信这是他能够做必然做的,是他自己心中的永恒的春意。
那是末世里的希望,是国家的,也是他自己的。
初衣胜雪为你点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