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 /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小编按: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致梁启超》这段早已在网络爆红的情话,便是这位抒情诗人徐志摩写给他的老师梁启超先生的。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诗歌,早已是传世名章。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当中,与其关系紧密的女性有四位,分别是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和凌淑华。这四位女性,不仅都是大家闺秀,而且个个都是佳人才女,在民国的历史中颇为知名。

1931年11月19日,中国发生一起空难。两名飞机师,和唯一的乘客,全部遇难。

这名乘客,是诗人徐志摩

他的妻子陆小曼,得到噩耗,说自己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

他的前妻张幼仪后来回忆说,空难次日凌晨一两点,她在半睡半梦中被惊醒。

来人给了她一封紧急电报,并告诉她,他刚去过徐志摩家,可是陆小曼不收这电报,只一直说“徐志摩的死讯不是真的”。

“我想到陆小曼关上前门,消失在鸦片烟雾里的情形。她出了什么毛病?她怎么可以拒绝为徐志摩的遗体负责?打从那时候起,我再也不相信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共有的那种爱情了。”张幼仪如是说。

张幼仪决定让弟弟带着徐积锴(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儿子),一起到济南料理后事。她对13岁的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

梁思成当时正好在山东考察,闻讯赶到空难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有说是现场烧焦的枯木),带给妻子林徽因。有人说,林徽因把那块残骸放在卧室里,保留了一辈子。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托人带话给凌叔华,希望她给徐志摩的墓碑题字。

凌叔华强抑悲痛,写下“冷月照诗魂”五个字。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1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

据说是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做的媒。当时,年仅20多岁的张嘉璈已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看到徐志摩的文章,对他的才情很欣赏。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很快同意婚事,在允婚短笺上写道:“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之妹为。”

两家门当户对。徐家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徐申如继承祖业,经营有酱园、绸布号、钱庄等产业。

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张父是名医,投资了不少房地产。最了得的是张幼仪的两个哥哥:二哥张君劢,后来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袖,被誉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四哥张嘉璈,江浙财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但徐志摩对这门指定的婚事不满意,声称自己只是在完成任务。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张幼仪,1900—1988

年幼时,张幼仪的母亲尝试给她缠足。二哥张君劢劝阻了母亲,承诺将来妹妹因为没有缠足而嫁不出去,就养她一辈子。

这双天足,并未给她带来婚姻幸福。张幼仪不无伤感地说,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婚后第三年,他们的儿子阿欢(徐积锴)出生。同年,徐志摩抛下妻儿,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1920年夏,徐志摩又跑到英国去了,说是要投到偶像罗素门下。

徐申如很疼爱那个被冷落在家的儿媳,希望她出国伴读。于是由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写信给独自逍遥的徐志摩。

徐志摩很尊重张君劢,接信后,同意张幼仪来英,尽管内心极不情愿。

这年秋天,张幼仪的邮轮抵达英国。

张幼仪从未见过徐志摩穿西装的样子,但她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他来。她说,接船的所有人中,只有他摆着一张臭脸,很好认。

夫妻久未见面,张幼仪为了讨好丈夫,专门穿了一双漂亮但不合脚的鞋子。徐志摩留意到了,轻轻说了句:“真是土包子。”

两人未结婚前,徐志摩就这样嫌弃过她。人家给他看张幼仪的照片。徐志摩瞅了瞅,说:“十足乡下土包子。”

这个评价,给张幼仪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她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徐志摩,她一开口,他必说她:“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他的鄙视,让她极度自卑。

除了怀上第二个孩子,这段伴读生涯堪称张幼仪的噩梦。甚至这第二个孩子本身也是她的噩梦。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徐志摩与张幼仪在英国合影

2

恰好在张幼仪抵英前后,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

那年,林徽因才16岁,比徐志摩小了七八岁。当年曾同徐志摩一起去过林寓的张奚若,多年后对林徽因的子女说:“你们的妈妈当时梳着两条小辫子,差一点把我和徐志摩叫作叔叔。”

在恋上林徽因之前,徐志摩先为她的父亲林长民心折。

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在段祺瑞执政时期当过司法总长。当了三个月,就因为拒绝收受贿赂,挂冠而去。

1919年,他担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主张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但总理却密电和会首席代表陆徵祥签字。

林长民知道后,愤而在报上公开发文,呼吁:“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五四运动随后爆发。

1920年初,林长民被政府派往欧洲考察。临行前,他决定带爱女林徽因同行,说是要女儿增长见识,领悟为父的胸怀。

在英国,林长民和徐志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徐志摩称赞林长民相貌清奇,谈吐清奇,“满缀警句与谐趣”,“豪爽、倜傥又幽默”。

这期间,两人玩起了互通“情书”的游戏。通信时,徐志摩扮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有妇之夫。双方假设有私情,在不自由的境况中互相爱恋,在书信中互诉衷肠。

与此同时,徐志摩发现自己爱上了林长民的女儿,无法自拔。

林徽因是否也爱上徐志摩呢?这迄今是一段无解的公案。不过,多年后,林徽因曾向沈从文回忆她的英伦生活,说当年她老希望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徐志摩于是千方百计想和张幼仪离婚。

据罗家伦回忆,有一次,徐志摩和朋友在中餐馆吃饭,朋友劝他说,你单是吵着要离婚,而不想办法让太太有所安顿,这样肯定离不成。

徐志摩很认真地问,那怎么办?朋友说,你最好为你太太找一个“替人”。

徐志摩真的一脸严肃地追问,找谁做替人好呢?朋友们纷纷建议,找徐志摩的好朋友金岳霖。

正聊着,哪知道隔桌的屏风被推开,金岳霖站到他们饭桌前,叫了声“嘿”。

原来金岳霖也在那家饭馆吃饭呢。

为了离婚,徐志摩冷冰冰地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

那时打胎的风险很大,张幼仪委屈至极:“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

徐志摩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之后便是长时间的冷战。张幼仪把自己比作秋天的扇子,被遗忘在密封的匣子里。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林徽因,1904—1955

3

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

几天之后,徐志摩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写信给张幼仪,正式提出离婚:

“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做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在张幼仪的回忆中,她问徐志摩:“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先等我的父母批准这件事。”徐志摩急切地打断她的话:“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而在徐志摩的笔下,这次离婚被写成了反抗旧道德和旧伦理,他自己则是一个为了信念,不惜离经叛道、敢作敢为的真勇士。他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3月,两人终于在柏林离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起协议离婚案。

金岳霖不但没有成为“替人”,还和吴经熊一起成了徐、张离婚的证人。

此时,林徽因已经回国,在北京和梁思成确立了恋爱关系。

林徽因后来说,徐志摩也是一个会欢喜穿粉红绣花鞋女子的那种人。估计她已看透了徐志摩风流背后不负责任的本质。

徐志摩要求林徽因“许他一个未来”。林徽因说:“你能帮我扛心里的重担吗?它会像千斤重担压我一辈子。”

徐志摩追问:“就为了成就那虚无飘渺的道德?”林徽因答道:“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林徽因最后说。

这个小姑娘,比“大叔”徐志摩成熟太多了。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1922年,林徽因与梁思成

离婚一身轻的徐志摩,仍未死心,追回了国内。

根据梁实秋的说法,梁思成面对徐志摩的如影随形,在图书馆门口贴了一张情人(lovers)希望私下相处,不愿受到干扰的告示。

徐志摩看见后,怏然而返。

1923年,梁思成骑摩托车发生车祸,腿骨受伤。林徽因每天到医院看他。

天气太热,梁思成有时只穿一件背心,林徽因毫不回避,去了就坐在床边,还为梁思成拧手巾擦汗。一举一动,让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感到震惊。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整个中国的文化圈和名流圈都轰动了。徐志摩和林徽因联袂担任泰戈尔的翻译,并精心安排行程。

徐志摩知道自己追林徽因已经凉凉了,竟然请泰戈尔做中间人说服林徽因。64岁的老诗人竟然照做了!

林徽因断然拒绝。她后来曾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老诗人无比惋惜地说,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1924年,泰戈尔、徐志摩与林徽因

4

泰戈尔此时有点忘了自己到底来中国干嘛,彷佛就是为了做媒而来的。

面对“失恋”的徐志摩,老诗人又开始撮合他和凌叔华。

凌叔华的家庭背景同样了得。她的父亲做过顺天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她自小学画,请的老师是慈禧的御用画师。学文化,请的是辜鸿铭。学书法,请了康有为。

当时,凌叔华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活跃分子。燕京大学要接待泰戈尔,找不到体面的地方,结果找到了凌叔华家。

作为女主人,凌叔华落落大方,举止自如,成功引起了泰戈尔和徐志摩的注意。

泰戈尔怂恿徐志摩追求凌叔华,称赞凌叔华比起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志摩显然心动了,对凌叔华一通猛夸:“眉目口鼻子之清秀,之明净,我其实不能传神于万一,仿佛你对着自然界的杰作,不论是秋水洗净的湖山,霞彩纷披的夕照,或是南洋莹彻的星空,你只觉得它们整体的美,纯粹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说的美。”

这一切,当晚泰戈尔的另一个翻译陈西滢,或许都看在眼里。

徐志摩在1924年的秋冬之际,开始给凌叔华写信,言语热烈而暧昧。此时,遵照梁启超的指示,梁思成和林徽因携手去了美国留学,徐志摩的感情出现了“空档期”。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凌叔华,1900—1990

但凌叔华与徐志摩的感情没有发展下去,一方面是陈西滢对她的追求,另一方面是陆小曼的出现。徐志摩一度同时跟凌叔华、陆小曼通信,出游时还采两枝梅花,分别寄给陆、凌二人。

陆小曼的父亲陆建三曾留学日本,官至民国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后来弃政从商,出任一家银行的总经理。

陆小曼多才多艺,是有名的交际花。18岁时,曾在顾维钧手下任兼职翻译。顾维钧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么漂亮、聪明。

19岁时,陆小曼与王赓结婚。结婚时,他们只接触了一个月。

王赓是第三位考入美国西点军校的中国学生,毕业时,全校排名第十二。巴黎和会期间,他曾作为顾维钧的助手赴法国,担任武官兼翻译。期间,王赓结识了赴欧考察的梁启超。或许是通过梁启超的关系,王赓与徐志摩订交,关系很好。

陆小曼曾这样提起王赓:“他是美国西点陆军大学毕业的,对军事学识有一定的修养,据说对于打炮尤特有研究。但是他的个性怪癖,身为武夫而又带着浓厚的文人脾气,所以和当时军界要人的人事关系相处得很不好,因此始终郁郁不得志。”

婚后第三年,1924年,王赓出任哈尔滨警厅厅长。赴任前,托徐志摩代为照料陆小曼。

这一照料,就照料到了爱河里。郁达夫说:“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里顾得到纲常伦教,哪里顾得到宗法家风?”

同年八九月间,徐志摩从印度回国,下榻上海某旅馆,同时收到凌叔华、陆小曼的两封信。

恰好父亲徐申如来,王赓也在。

徐志摩知道父亲喜欢凌叔华,有意让凌做儿媳,便将凌的信交给父亲。王赓也凑过去同看,结果脸色大变。

原来徐志摩误将陆小曼的信拿了出来。

这件事当时圈内议论纷纷。

在新月社的聚餐上,凌叔华听到别人八卦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感到震惊,立即为两人辩护说,这都是谣言,徐、陆两人“绝无背友背夫的事”

为避是非,1925年3月,徐志摩赴欧洲游历。

3月14日,即徐志摩离开没几天,凌叔华专程去拜访陆小曼,下午去的,晚上十一点才走。因为两人之前就是朋友,所以这次谈得十分深入,陆小曼把什么都说了。

估计是这次长谈之后,凌叔华决定退出这段集合不伦、三角以及奇葩的恋情,选择与陈西滢确定恋爱关系。此后,徐志摩在欧洲给她写信,她也没回。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陆小曼,1903—1965

5

游欧期间,徐志摩收到一个噩耗。他与张幼仪生的小儿子彼得,死于腹膜炎,只有3岁。

一周后,徐志摩赶到德国。

这是徐、张离婚后第一次见面,相对无言,泪眼婆娑。张幼仪领他看彼得的遗物。

徐志摩这才关注到这个被他抛弃的发妻的改变。

离婚后,张幼仪一个人带着彼得,在德国生活,学习德文,并进了当地一所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开始全新的人生。

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信里,忍不住赞美自己的前妻:“C(张幼仪)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张幼仪后来总结自己的人生也说,离婚事件把她的人生划成了两个阶段,“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陆小曼表现出另一种形式的无所畏惧。

据说陆小曼当时已经怀孕,偷偷跑到德国人开的医院,将自己同王赓的骨肉打掉。由于手术做得不好,导致以后终身不能怀孕。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见过陆小曼的人都说她不上镜,真人更美艳

1925年7月底,徐志摩回国,追着陆小曼去了上海。

此前,他在信中对陆小曼承诺:“只要你一句话出口,什么事我都干。为你,我抛弃一切只是本分;为你,我还顾得什么性命与名誉。”

这次回来,徐志摩请刘海粟替他张罗了个饭局。饭局中,王赓很大度地表示愿意与陆小曼离婚。

王赓举杯向徐志摩,向陆小曼,以及席间的所有人说:“愿我们都为自已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不久,凌叔华与陈西滢之间也有感情进展,并于1926年初举办了订婚仪式。

1926年2月,徐志摩在老家硖石,征得家里同意后,给陆小曼写信说:“订婚手续他(指徐申如)主张从简,我说这回通伯(陈西滢)、叔华(凌叔华)是怎样的,他说照办好了。”

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对新郎、新娘进行了训斥,当众说:“徐志摩,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梁启超声色俱厉,毫不留情,宾客大窘。

徐志摩只好向老师服罪,恳请他不要再讲下去,顾全弟子一点面子。

梁启超这才收尾,说:“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白头偕老!”

同一年,张幼仪从德国回来。她早已不是徐志摩的太太,但仍是徐家的媳妇,一度带着大儿子徐积锴,和公婆住在一起。

两年后,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完婚,并在修完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成为新成立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上任的两位教授。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的照片

6

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其实,感情的波澜从未平息。

徐志摩有一个私密的小箱子,里面藏着他的日记、书信等重要手稿。他曾把这个“八宝箱”交给凌叔华代为保管。

箱子里有两部较为敏感的日记,分别是徐志摩写于初识林徽因时的《康桥日记》,以及1922年回国后继续追求林徽因的《雪池时代日记》。

1926年,凌叔华、徐志摩各自结婚后,徐志摩曾短暂取回箱子。

陆小曼看到里面的《雪池时代日记》,心生怒火,直接把日记烧了。

终其一生,陆小曼对林徽因全无好感,曾在日记里说,林徽因“真太坏了”,“让我知道知道她的真人”等等。

1931年2月起的半年内,因为肺病,林徽因在北京养病,梁思成仍在东北大学执教。徐志摩经常去探望林徽因,谈艺术,谈文学,谈人生。

为了两头避嫌,他不会一个人,而总会约上金岳霖等人一起去看林徽因。

不过,林、徐之间的感情波动,还是在他们的诗中流露了出来。林徽因当时写过一首诗: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形,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林徽因《那一晚》(节选)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前夕,曾给林徽因写过一首诗: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节选)

林徽因以诗回应,暴露了两人的亲密关系。这引起了当时文坛的一些流言蜚语。冰心曾写诗隐晦地规劝林徽因,不要和一个男诗人保持不合适的友谊。

后来,冰心还写了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林徽因和徐志摩。林徽因恰好在山西调查古建筑回到北平,于是给冰心送了一坛山西醋。

林徽因极有男人缘,但在知识女性中,她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毫不避讳地说,林徽因和亲戚里众多女性相处不谐,只与吴荔明的母亲梁思庄(梁思成胞妹)没有芥蒂。

与林徽因交往密切的作家李健吾也说:“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林徽因与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飞机出事,是为了赶到北平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

但外界都传言,是陆小曼害死了徐志摩。理由是,两人婚后,陆小曼吸食鸦片,挥霍无度,徐志摩养不起老婆,只能急搭飞机赶到北京开课挣钱。

陆小曼百口莫辩,只得给胡适写信倾诉:“上帝好像只给我知道世上有痛苦,从没有给我一些乐趣,可怜我十年来所受的刺激未免太残酷了。这一下我可真成了半死的人了……看起来我的罪尚未了清,我只得为着他再摇一摇头与世奋斗一下,现在只有死是件最容易的事了,我还是往满是荆棘的道去走吧。”

林徽因也在找胡适帮忙。

徐志摩死后,他的朋友们都想为他出版文集纪念。林徽因担心涉及她的《康桥日记》公开,又引来满城风雨,因此请求胡适出面,去跟凌叔华交涉,要她交回徐志摩的“八宝箱”。

凌叔华以“八宝箱”中有两本陆小曼的日记,里面骂林徽因的话最多,怕引起是非为由,多次拒绝交出箱子。

林徽因、凌叔华因此交恶。

最终,林徽因还是拿到了箱子,但《康桥日记》的关键几页纸,被人撕掉了。

再后来,连《康桥日记》也下落不明,据说是林徽因死后,她的亲人出面人为销毁掉了。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1930年代的林徽因

7

林徽因的是非至此结束,但陆小曼的是非才刚开始。

作为徐志摩的遗孀,29岁的陆小曼,很快就被世家子弟翁瑞午包养了。

翁瑞午家有收藏,常以名画相赠,博取陆小曼欢心。他还学得一手推拿绝技,常为陆小曼推拿,手到病除。

于是,陆小曼常和翁瑞午一榻横陈,隔灯并枕,吞云吐雾。

此举引起徐志摩生前一帮好友的强烈不满。大家认为,徐志摩已故,不能让他在地下难堪。遂公推胡适出面,与陆小曼长谈。

当时,陆小曼与翁瑞午住在上海,房子还是徐志摩生前租下的。

胡适在那里坐了半天,最后才说:“翁瑞午有妻有子,又是个花花公子,你何苦这样呢?”

陆小曼说:“只要他对我好,我不在乎名分,反正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名分。和志摩在一起,我有名分吗?他们徐家的婚丧嫁娶,我一概不能参加,你说我有什么名分?现在和翁瑞午在一起,不也还是这样?我陆小曼就是这个命。”

胡适说:“那你就打算这辈子这样,和翁瑞午在大烟榻上过完此生?”

陆小曼说:“那你大博士给我指一条路?我是个女人,我要吃饭。”

胡适说:“只要你离开翁瑞午,与他断绝关系,你的一切我包了。”

陆小曼摇摇头,笑着说:“我的事,你包不了,你没法包。”

胡适说:“你才29岁,你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陆小曼根本不听胡适这些话。胡适只得怅然离去。

半个月后,胡适在南京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三点:1、希望你戒除嗜好。2、远离翁瑞午。3、速来南京,由我安排你新的生活。

陆小曼根本不理,连信也不回。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胡适:你的一切我包了

陆小曼一直觉得问心无愧。她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还说:“情爱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1933年清明,陆小曼独自一人去了硖石,给徐志摩上坟, 归来写了首诗:

肠断从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她的卧室里,悬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每隔几天,总要买一束鲜花,并曾对王映霞说:“艳美的鲜花是志摩的,他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所以我不让鲜花有枯萎的一天。”

她对外界的指责与唾骂,不做任何的辩解。“不死,就要好好地活下去。”她说。

1964年起,陆小曼因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她对来看望她的赵家璧说:

“如果不解放,我肯定活不到今天;如果志摩生前知道,我们的共产党是这样好,他也会和我一样相信的,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不死,我相信他不会跟着走胡适的道路,他可能会走闻一多的道路。”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徐志摩与陆小曼

8

1965年暮春,陆小曼病重,对人说:“我最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快重逢了。”

她留下遗嘱,希望死后能与徐志摩合葬。

事实上,在那个特殊年代,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死后骨灰无人接管,遗愿落空。

林徽因比陆小曼早走十年。她的后半生被肺病折磨,但表现出了一名女知识分子的风骨,让人敬佩。

1944年,林徽因12岁的儿子梁从诫问她:“如果日本人真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徽因答道:“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1953年,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古建筑。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保护古城而奔走呼吁,然而,无济于事。

一次聚餐会上,林徽因恰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同桌。她当众指责吴晗:“你身为历史学家和政府官员,却保护古城墙不力!你们把古董给拆了,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51年的人生路。

追悼会上,两位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写了一幅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1950年代初,梁思成与林徽因

张幼仪和凌叔华,这两个同龄人却都相当长寿,一个活到了88岁,一个90岁。

凌叔华长期生活在欧美,晚年她再次强调:“说真话,我对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已经计划同陈西滢结婚,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1990年,90岁的她硬是要回国,死在了北京。在她的畅销书《古韵》的最后,她说,“这是春天的画卷。我多想拥有四季。能回到北京,是多么幸运啊!”

活得最潇洒的,反而是被抛弃的张幼仪。自从1926年回国后,她先在上海的大学做德文老师,后又经营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最后还涉足金融界,成为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

诗江湖 | 徐志摩谈灵魂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担任银行副总裁时期的张幼仪

梁实秋评价说:“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凡认识她的人没有不敬重她的,没有不祝福她的。她没写过文章,她没做过宣传,她没有说过怨怼的话,她沉默地坚强地度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

1949年,她离开大陆,先后在香港和美国生活。

53岁那年,她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忐忑地写信给儿子徐积锴,征求儿子的意见。徐积锴回复:“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幸福对她而言,如此简单。

当然,她晚年也躲不开别人对于民国往事的追问。她没有回避,像是对历史做出总结般地回答道: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段错综复杂的民国婚恋往事,从此轻轻翻过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89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