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他是一个瞎子,一个可怜的瞎子,他是乡下人,是一个农场主的儿子,以前他父母在世的时候,好歹总算有人照看着,他的痛苦只来自于他那可怕的疾病,可是,自从他的父母去世后,他真正悲惨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的姐姐收留了他,可是,农场的人都把他当成是靠着他们吃饭的穷鬼,每顿饭他只要吃的稍微多一些,他们就叫他饭桶和懒汉,他的姐夫霸占了他的那份遗产,却连汤都不给他多喝一口,每天只给他不致于饿死的那么一点而已。

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粮食的营养,他的面色如土身体瘦弱,而他那天生就灰色的大眼睛,更像是两个模模糊糊的小面团,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也无力去抗争什么,只能在每天的漫骂中装着毫无反应。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其实,他从小就没有得到多少的疼爱,因为,在农村你如果是没有用的,那就相当于是有害的,有些母鸡会把小鸡中有残疾的啄死,而那些庄稼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有时候也会这么干,由于,眼睛的缘故,他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大门口坐着,可是,由于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他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久而久之就惹怒了他的那些所谓的亲戚们。

他们每天看着他就来气,于是,他就成了那些人的受气包,成了任人摆弄的小丑,成了那些农村大老粗们用来寻找乐趣的牺牲品,而他的双目失明让那些人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们想尽了一切残忍的事情来捉弄他。

刚开始只是附近的几户农民参加,最后,他们一户传一户,来的人越来越多,直至把他们的厨房都挤得满满当当的,有时候他们还会放上一只猫或一只狗来参与一下,那些动物的参与极大地刺激了那些来寻找快感的人,他们通常会开怀大笑,甚至你推我搡,还连连跺脚。

而他能做的只有一声不吭,任由这些人作践,默默地吞食着被这些人塞满了树叶、木头、甚至是垃圾的饭,后来,人们连作践他也玩腻了,而他的姐夫见到就这样白白地养着他,更加的气愤,他每天都打他,气急败坏的那种,连连地扇他的耳光。

后来,那些人又有了新的玩法,扇他的耳光,他们高兴了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不高兴了,也打他一耳光,他看不见,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躲,最后,只好不停地伸出两只胳膊,防着有人来接近他。

最后,人们又逼着他去要饭,他被人带到大路边,只要听见脚步声或车轮声,他就要伸出手来,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可是,在乡下,谁也不想乱花钱,他被带到路边一个星期,一毛钱都没有要回来。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所以,人们对他的憎恶简直到了既强烈又残酷的地步,有一年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地面上都是冰,外面天寒地冻的,一个人都没有,可是,他的姐夫还是把他带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路边,让他在那里乞讨。

可到了晚上,他姐夫都没有想着把他接回来,还说,丢不了,明天早上他自己就找回来了,可是,第二天,他没有回来,第三天,没有回来,后来,他就一直没有回来。

原来,他在风雪里等了好几个钟头,冷的实在受不了了,他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他就自己往回走,可是,他哪里知道回去的跑呢?旷野里的雪太厚了,他一下子就掉进了一个沟里,结果他拼命的爬,拼命的爬,最后,终于爬了出来,他走啊走啊,可是,刺骨的严寒让他渐渐麻木了,没有一些力气的双腿再也迈不动了,他在莽莽的原野里坐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

这则故事来源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瞎子》,看后真是让人感受到了透心凉的绝望,人生之苦真得有很多种,在余华的《活着》中,那是一种得而复失的痛苦,当时每读一页,都让我止不住地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成了碎片,最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讲一种爱情失去的苦,作者把生活中的挫折与追求,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他深刻地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在面对着迷茫的未来,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肉体与精神之痛。

而在《鼠疫》中,朗贝尔决定放弃离开的机会,留下来帮助医生的时候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值得人们为了它而舍弃自己的所爱。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我就像您一样,也舍弃了自己的所爱。”放下自己所爱,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为之。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真让人读后泪湿了双襟,夫妻情深如鸳鸯双飞比翼之鸟,可是一朝分离就是生死相隔,就是今生的再也不能相见。

十年,苏轼的妻子王弗已经死去十年了,而十年不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是思念一个人却是没有期限的,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让人倍感辛酸与凄凉。

苦难,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挥之不去的伤痛,“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是,人只要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就要经历这些无法逃脱的苦与难,它们如影随形一生都伴着我们,有时候它体现在我们的肉体上,有时候它压迫在我们的精神上,还有时它会把双重的苦难,都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他每天都在炼狱中煎熬,就像这篇小说中的那个可怜的瞎子。

这个瞎子,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用痛与苦这两个字,根本就不足以表达他所受到的伤害,他从小没有受到过父母之爱,长大没有享受到男女之爱,生时遭人唾弃,死后被人嫌弃,他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一天得到过那怕是片刻的快乐。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原生家庭他无法选择,身体残疾他无法逃避,他的人生可以说从出生就是一个错误,没有人疼没有爱,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是一个废物,而他,没有办法改变,他只能被动的接受,其实他的要求不高,只要给口饭不被饿死就好了,可是,就是那么一口饭,都没有人让他白吃,他们欺凌他、虐待他、侮辱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最后,直至把他活活地逼死。

他所能想到的唯一逃避方式,就是不说话、不出声,尽量把自己隐藏起来,可是,没有用,人性的恶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在他们充满了恶意的心房里,没有怜悯,没有慈悲,只有暴虐后所带来的快感,只有对弱小妇孺欺凌后,所享受到的狂欢。

人生之恶在他们身上从来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看过一些相关的报道,发现越是那些偏远落后的地方,人性之恶就越是猖狂,那些人看着忠厚老实,好像民风也很淳朴,可是,在他们粗劣的道德感里,只有私已的思想在作祟,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不允许自己的权利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他们都是一些极度自私的人,就像钱钟书说的”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也许荀子说的真得是对的,他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

孟子虽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但他也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来激发出“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他与荀子所说的,人们要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其实都是相通的。

最后,还是希望在我们本就苦难的人生中,能少一些邪恶的人心,多一些良善的温暖,让我们在生活的艰难中,能看到美好的未来,能感受到光明的希望,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良善与慈悲的心房,都坚守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那么,未来就是有再多的苦难,又有何惧呢?

《瞎子》:凄惨的人生背后,是人性善的缺失,还有道德底线的沦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57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