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与花之间徘徊
简宜贵
雪,一片一片,如梨花飞舞,更似情诗飞扬。是片片洁白,还是点点相思,寄寓了古往今来多少观雪人儿的挚爱真情。杨花飘飘,如雪,在春风暖阳里自在飞扬,是冬去春来的时序斗转,心绪转场,苦尽甘来?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北朝范云的这首《别诗》就以雪与花的更替,来写相爱人儿之间的离别,还用来形容别后重逢时的喜悦心情。
这空间上的距离并不远,一个在洛阳城东,一个在洛阳城西。可经常不能相聚,或者聚少离多。短短相聚,然后又是离别。是客观原因,还是心与心的距离尚未归零?两颗相爱的心,还隔着一层不可逾越的障碍?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去时雪如花,来时花似雪。相聚和离别,为何总与雪、与花相遇?当你离开时,“我的天空开始下雪”,落花一样随风飘零?当你来时,“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花瓣如雪,晶莹洁白?
为何你来来去去,总在雪与花的意象之间徘徊,总也消除不了这时空之间,花雪之间的距离?
或许相恋的人儿之间,多了那么一点点的距离,就有了相望如许,常盼常新的美感吧?
以雪和花来写相爱人儿之间因“距离”上的思念的,还有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
公元1074年冬,杭州通判苏东坡因赈济灾民不得不离开妻子远赴润州。次年暮春,眼看杨花飞雪,自己因为公务还不能回家看望妻子,思念之余他写下了这首《少年游》。
上片中,他站在妻子的角度来写夫妻之间的思念。去年余杭门外送你离开,门外雪花如杨花飞舞。眼看春天将尽,余杭门外的杨花似雪花飞舞,却不见你归来。
同样的,这儿的雪花与杨花,既指时间上的距离,还指妻子从苏轼离开后的失落,到盼望东坡归来的喜悦。不同的是,范云的《别诗》中通过雪与花一年的场景转变,写出了思念人儿由忧转喜的心情变换。而《少年游》中苏轼妻子的这种心情转换的时间似乎要更长一些。
夜月不落孤灯长, 无根雪水比春江。
我寄白雪三千片, 君报红豆应以双。
这首据说是唐人张泌写的《逢雪寄人》虽没有写雪与花的距离,但也写出了雪花与红豆的距离。月夜孤灯,思念之雪融化成无根之水,如春江泛滥。我寄给你白雪三千,你是否可以回报我红豆成双呀?白雪三千,代表了我对你的玉洁冰心,红豆成双,可否聊补我对你的思念之苦呢?
这儿的“红豆”,不仅指爱情,相思,似乎也隐含着“春天相见的喜悦”。如王维的那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冬雪与春花、红豆的距离,真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样,既有时空之距离,还有等待人儿心情之“转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