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会调皮捣蛋,心理学认为从他人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儿童往往过度地关注自身,不能很好地从他人角度考虑,这是熊孩子的之所以”熊”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熊孩子到底能有多熊?
最近一则13岁男孩纵火的新闻登上热搜。
10月31日下午4时50分许,一名身穿黑白条纹的男孩在柳福雅居2栋天将一壶汽油倒在天台上,然后用打火机引燃编织袋后将编织袋丢在地面的汽油上引发大火。
还好在小区物业的及时处理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这名纵火男孩因为未年满14周岁,可不承担相关刑事责任所以只接受了民警严厉的批评教育写了一封不足百字的道歉信,并未受到任何实质性惩罚措施。
不知道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不是能让这个熊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未成年人重罪轻罚事件也从来不止这一件,未成年人因为年纪小,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他们真的会因为社会的从轻发落而改过自新吗?或许这部熊孩子电影《坏种》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
《坏种》一共有三部,分别拍摄于1956年、1985年和2018年。
《坏种》1956年版。
《坏种》1985年版。
《坏种》2018年版。
三个版本都是根据威廉·马奇在1954年4月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6版和1985版的剧情基本一致。克里斯汀似乎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和体贴的丈夫,但是女儿种种难以置信的行为,使克里斯汀一直承受着不断重演的噩梦的困扰。女儿罗达是个很有礼貌的八岁小女孩,但是无论她要什么总是不顾一切,甚至置别人的生死而不顾地去得到。对于女儿所犯罪行的痛心和对女儿的爱,让她深深地感到痛苦,当她知晓女儿所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后,克里斯汀彻底崩溃了…
2018年版则在设定上做了一些改动,把小女孩设定在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在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这个版本里女孩是和爸爸一起生活,女孩的名字也从罗达改为Emma。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女孩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用的手段。当她得知在学校评选中自己期盼已久的奖牌被另一个小男孩获得时,她把男孩约到了海边,在拿到奖牌后直接将男孩推了下去。整个过程冷静异常没有丝毫犹豫,之后也没有任何恐惧悲伤后悔。
当有人怀疑到她时,她也毫不犹豫地冷静的将阻碍她的人除掉。老版中她放火烧死了自家的园丁,新版中则烧死了年轻的保姆。又用把蜜蜂放到调查自己的老师的车里,让他意外身亡。
原版小说的结局是妈妈想要结束一切,于是给女儿喝下安眠药,然后自己饮弹自尽。但妈妈真的死了,女儿却被抢救活了过来。
1956年版中则将结局改成了女孩被闪电击中死亡的正义审判结局。
2018年版爸爸想要喂女儿喝下安眠药,却早已被女儿洞悉调换了杯子。女儿想要制造父亲开枪自杀的假象却走火惊醒了父亲。在父亲拿枪追着女孩的途中,女孩报了警。最终父亲被赶来的警察射杀,而女孩则被姑姑收养。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的一个过场人物也是主角小女孩的外婆——贝西·登克。贝西·登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小男孩死于砒霜中毒,当时贝西7岁,把砒霜当作白糖,洒在男孩的面包和白脱上。妹妹帮她提水时,不慎落井溺亡。祖父在某个周日下午死于枪击,当时他正在后门廊的摇椅里打盹。贝西的父亲,命丧于打谷机,当时贝西正和父亲一起干活。父亲过世后,她的母亲一直受到消化不良的折磨,不久后母亲撒手人寰,贝西·登克终于完成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任务,她杀光了自己全家。
之后贝西卖掉农场拿着所有钱去了城里找到一个有钱的男人结婚。第一任丈夫在买下高额保险后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然后贝西干掉了第二任丈夫的的整个家族还包括自己所有的孩子。只有小女儿侥幸没被砍死。
这个侥幸逃脱的小女儿也就是《坏种》中小女孩的妈妈。而《坏种》中的小女孩显然完美继承了外婆的作恶基因。
我们面对犯了事的小孩子常会说他还是个孩子。一个孩子能有多坏?或许正因为是个孩子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坏。如果年纪成为犯罪的保护伞,那对于遵守公序的善良的人是不是过于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