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读完《红楼梦》,当即下了一个结论:”这是根据明珠的家事写成的。”
有人据此认为,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
确实有那么点影子吧。但真要拿纳兰性德比,无论家世还是资质,贾宝玉都差得远。
01
首先,纳兰性德出身叶赫那拉氏,隶属满洲八旗中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宰相,位列文官之首;
其次,他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的女儿。再往上数,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吉,是海西女真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嫁给努尔哈赤为妃,生下了皇太极。所以纳兰家族与皇室有着紧密的姻亲关系;
再者,纳兰性德本人也非常出色,是八旗子弟中的凤毛麟角。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成了二甲进士,康熙皇帝喜欢他,把他留在身边,做了一等侍卫,视作心腹,出入扈从;
最后,他还是清代成就卓绝的词人,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在他生前就有刻本问世,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这就是纳兰公子,天潢贵胄的家族,飞黄腾达的锦路,拥有时人的尊重、父母的疼爱、以及天子的赏识。
以上任何一点单拿出来,都够平常人羡慕不已。
可偏偏这个集所有幸运于一身的纳兰公子,竟戏剧性地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态。
他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以凄切哀婉而闻名,”愁”、”泪”、”恨”,”断肠”、”无奈”……这些词几乎开卷可见,如杜鹃啼血。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一般来说,只有经历颠沛的迁客,或者遭遇国破家亡的人,才会获得这种生命体验,而纳兰公子与此毫不沾边。
公子溘然长逝时,年仅三十岁。他辞世前一个月,曾抱病为挚友严绳孙饯行,严绳孙说,两人执手握别时,看公子的神情,似乎有不能释然于怀者,梗塞着一种难言之隐。
他还说,在平常的生活里,纳兰公子也总是惴惴然,有一种如履薄冰般的忧惧。
对于这种奇异的生命现象,喜欢纳兰公子的人愿意解释为”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与表妹擦肩而过的初恋,爱妻卢氏的早亡,对他这个至情至性的人来说,确实都留下了很深的人生伤痛。
但这些,并不足以解释他的”难言之隐”,和”如履薄冰般的忧惧”……
02
纳兰公子师从汉族学者徐乾学,从小被汉文化熏陶,受儒家学说浸染。他和历代士子一样,有”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期待圣主赏识,自己能一展宏才。
“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
他在这句词里,写了自己的愿景。麟阁,即麒麟阁,在汉朝未央宫内,汉宣帝曾命人画了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画像,置于阁上,表彰功绩。后来,人们就以画像于麒麟阁上,作为对最高荣誉的形容。
纳兰公子说:麒麟阁上才要留下画像,就大笑拂衣而去,这样的人,古今能有几个?
他自己,应该就想成为这样的人吧,立功扬名,然后功成身退。但他面对的现实,却完全是另一种状态。
他最好的朋友顾贞观曾说他:”所欲施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他自己也在诗中说: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他明明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为何会说自己”落拓”、”一事无成”?
因为对他来说,做皇帝的侍卫,不离身侧的随驾,随时听候驱使差遣,无异于一只黄莺,被囚禁在了雕笼里: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幙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咏笼莺》
“金衣客”,既是指黄莺,也是指公子自己,因为黄莺的别名就叫”金衣公子”。
他这个锦衣玉食的”金衣公子”,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身心的自由,只能在雕笼里郁郁而终。
这还算是委婉的,在另一首《拟古》里,公子的”难言之隐”简直呼之欲出:
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嗟载华亭鹤,荣名反以辱。
“华亭鹤”是一个典故,西晋的陆机被奸人谗害,临刑前叹息:”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他想再听听华亭谷的鹤叫声,却已经做不到了。
“华亭鹤唳”便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指感慨生平、悔入仕途。公子引用这个典故,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公子重情重义、喜爱结交,可是在皇帝侍卫这个位置上,他的活动时间和范围都受到严格限制,甚至好友病重时,他想见一面都不得。在他写给严绳孙的书信里,就说道:
兹于廿八日又扈东封之驾,锦帆南下,尚未知到天涯何处,如何言归期耶!汉兄(指吴汉槎)病甚笃,未知尚得一见否?言之涕下。
后面又继续倾诉说:
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从前壮志,都已灰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
这些话,他只能写在私人信件里,或者寄寓诗词作品中。在康熙面前,他必须把自己的至情至性隐藏起来,一言一行都要遵照皇帝的旨意,不敢有一点疏漏,否则累及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整个纳兰家族。
03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公子随康熙出塞,来到了吉林松花江畔的大小兀喇,返回时,还凭吊了辽宁开原的战略要冲龙潭口。这两个地方,距离纳兰公子的祖居地都不太远。
他的先祖是海西女真叶赫部,后来,海西各部陆续被努尔哈赤统率的建州女真剿灭。他的曾祖父金台吉身为叶赫部贝勒,拒绝投降,想纵火自焚,最后被努尔哈赤绞杀。
六十多年过去,现在,作为金台吉曾孙的纳兰公子,成了努尔哈赤曾孙康熙皇帝的侍卫,一主一奴,来到当年海西女真的故地,公子心中自然充满兴废存亡、人生空幻之感: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忆秦娥·龙潭口》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绝不是随便说说,它会使人想到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换句话说,”旧时明月”所照临的,是已经成为”空城”的”故国”。
虽然昔日部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已成往事,但旧地重游,早年的血腥杀戮难免会冲上心头。
况且,这种家族的朝荣夕悴,他也是真真见识过的。他的外祖父英亲王阿济格,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从十五岁开始就随父出征,出生入死,功勋卓著。
但因为缺乏政治谋略,又蛮横自傲,最后,阿济格被顺治皇帝赐死,子孙也被削去了宗籍。正如《桃花扇》里写的那样: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虽说这都是陈年旧事,但聪明、敏感的纳兰公子,早就清醒地意识到,纳兰家族这座”朱楼”,也说不定哪天就会”楼塌”。
他太了解自己朝夕相对的康熙皇帝,他虽是英主,但也正因为是英主,所以深谙帝王权谋。
康熙驾驭权臣,有着一贯的策略。当鳌拜炙手可热、飞扬跋扈时,他扶植了索额图与之对立;等索额图功高自傲、尾大不掉时,他又扶持了明珠与之抗衡。
眼下,明珠位高权重,纳兰家鲜花着锦,但”荣华及三春,常恐秋节至”,说不定何时,也会”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
纳兰公子终日”如履薄冰般的忧惧”,就是这个吧。
最后,明珠的确在激烈的党争中倒台,遭到罢黜,只不过那是在公子辞世两年之后。
他没有像贾宝玉那样,亲身经历”朱楼坍塌”的痛苦,也算是一种幸运。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富贵不易享,如果能选,做无根无芽的自在雪花,要比做牡丹这样的富贵花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