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克宋朝都城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从此,宋代历史被分成了两段——北宋与南宋。

南宋与北宋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北宋从分裂走向统一,是相对太平的时代,文人们生活安逸,有政治理想;而南宋是由统一走向分裂,偏安一隅,在异族随时可能入侵的压迫下,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所以南宋文人是生活在担忧和愤慨之中的。

不同的环境,使文人的创作内容、心态、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宋朝极度繁荣的宋词,也因此被分成了两段——北宋词与南宋词。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南宋词与北宋词,有何不同?

首先,在与音乐的关联性上,它们是不同的。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北宋时的很多词,都是词人在歌舞酒宴上即兴填写,交由歌儿舞女演唱。所以北宋词与音乐的关联性很大,它更多是娱乐消遣,描写自己的生活,流露真实的性情。

比如晏殊的《浣溪沙》,就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填的词,它在词里感悟季节变化、感悟生命流逝,流露淡淡的闲愁——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而到了南宋,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动荡,造成北宋时期的很多乐谱零落、散佚,所以南宋词大部分无法合乐演唱。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在《国香·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沈海娇,杭妓也。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因为旧谱零落,还能唱两首周邦彦曲子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词逐渐脱离音乐的羁绊,成为独立的文体。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另外,南宋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也迫使宋词走出莺歌燕舞的环境,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时代赋予了南宋词服务于现实的功能,它是抗敌救国的号角,是文人墨客相互酬唱、或结社应酬的工具。南宋词人作词,不再是随意的情感表达,不再是为了浅斟低唱,而是变成庄重的情感、高雅的艺术活动。

比如南渡词人赵鼎的《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内容是咏元宵节,却没有繁华喧闹,而是杂着词人的故国之思和南渡感慨,悲惋中又有豪气流注其间——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其次,在创作的出发点上,它们是不同的。

北宋词多是率情之作,往往即景生情,自然而发;南宋词则多是带着明确目的而作,精心安排、巧妙构思。

就如清朝词论家周济总结的那样:”北宋主乐章,故情景但取当前,无穷高极深之趣。南宋则文人弄笔,彼此争名,故变化益多,取材益富。然南宋有门径,有门径故似深而转浅。北宋无门径,无门径故似易而实难。”(《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比如北宋苏轼的《定风波》,典型的即景生情,词人的情感是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自然而发,没有预兆,没有安排——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明显是有安排、有构思的作品,而且构思极其巧妙。词人在前面渲染元宵节灯会的热闹,渲染游人车马如织的欢乐,最后却安排了一个女子,让她独自立于”灯火阑珊处”。由此便能看出,词人是借女子的孤高自赏,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两相对比,北宋词见性情,情感来得直接明快,容易引起读者的普遍共鸣。而南宋词的精巧布局,值得读者反复咀嚼。

其实这种转变,从北宋末年的”大晟词人”群体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南宋则变得更加普遍、更加刻意追求。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再次,在是否具有韵外之旨上,它们是不同的。

北宋词率情而作,往往就事论事、就物论物;而南宋词匠心巧运,大多有所寄托。

最能体现南宋词寄托之意的,首推咏物词,南宋词人结社应酬,也喜欢出题咏物,”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梅花身上寄寓了词人的情感和追求、理想和品格,是他一生爱国形象的定格——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又如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是南宋灭亡后所作。它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寄托着词人羁旅漂泊的愁怨,以及故人之思、亡国之痛——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南宋词与北宋词的优劣之争

在清代”浙西词派”崛起之前,似乎北宋词更受人们喜欢,被更多地模仿学习。比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就以北宋词风为自己的创作风格,《词苑萃编》说他:”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后来朱彝尊开创”浙西词派”,便开始推崇南宋词人姜夔[kuí]、张炎的词风,标榜醇雅,以婉约为正宗,贬低豪放派。

比如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就有张炎《解连环·孤雁》的韵味——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朱彝尊推崇南宋词,除了个人身世、审美趣好的原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倡导南宋词的韵外之旨,从而拔高词体地位,使其上接《诗经》《楚辞》,因为《诗经》和《楚辞》就是有喻托传统的。朱彝尊在《红盐词序》中就说:”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

朱彝尊属于明末清初人士,像他这样处于时代更迭之际的词人,许多身世家国之感,都是难言之隐,只能托物寓意,这也是南宋词符合朱彝尊等”浙西词派”喜好的原因。等到清代嘉庆以后出现的”常州词派”,处于盛世已去、风光不再、社会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他们同样推崇南宋词的比兴寄托。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但一味追求寄托,也使词的内容渐趋空虚﹑狭窄,不能尽言胸中之意,失去词的性情。所以像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他虽属”常州词派”,也曾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评价北宋词”即以艳体论,亦非高境。”但代表他早年词学观点的《词坛丛话》,却透露出他对北宋词的喜欢,他说:“然平心而论,风格之高,断推北宋……南宋非不尚风格,然不免有生硬处,且太着力,终不若北宋之自然也。”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一反”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观点,推崇北宋词的境界,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在王国维看来,南宋词的经意安排,比起北宋词的自然感发,像是隔了一层,就如雾里看花。比如南宋姜夔《扬州慢》的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实是用清冷的月夜暗示扬州现在的萧条,也进一步暗示金国入侵带来的灾难。王国维认为它格韵虽高,但还是落在一个”隔”字上,大概就是说它不够感人,很难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吧。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只有喜好,没有优劣

总的来说,后人评论宋词,还是推崇北宋词的居多,大概就是因为北宋词的自然感发、真情流露,更能打动后代读者。而南宋词是需要仔细琢磨、反复咀嚼,才能感悟它的韵外之旨、章法之妙,但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是很难的。

就像现代人都喜欢北宋的柳永、苏轼、秦观,是因为我们能很容易读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很容易读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很容易读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然后能迅速进行情感代入。

南宋词与北宋词,隔的不只一条时间线

部分人批评北宋词,是说它走向艳情,失之肤浅,但这就是词最初的文体特征,是它的创作环境导致的必然。也正是因为它这种”香而软”的风格,才使它不同于唐诗,在晚唐五代和北宋打开了流行市场,这种特点,并不让人反感。

而后人批评南宋词,是说它刻意雕琢,人工痕迹过浓,失去性情。但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南宋词人背后的时代背景、身世处境,愿意细细品味南宋词的精心布局、言外之意,那也别有一番回味无穷。就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北宋词各具特色,我喜欢北宋词,但并不认为南宋词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722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