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5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虽然我军一度推进至三七线附近,但最终的战线还是稳定在三八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志愿军还曾准备发动一次波澜壮阔的第六次战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军虽然为这场大战役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最终还是隐而未发。
在第五次战役后半段,在“联合国军”的凶猛反攻下,我军战线一度险象环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此次战役中,我军伤亡达到8.5万,被俘数量也急剧增多。第五次战役后半段的失利,逐渐显现出新中国与美国在国力上有着巨大差距。原本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帮助北朝鲜统一全国的构想,已经不现实。
5月30日,彭德怀曾致信于朝鲜人民军总指挥金雄,并强调:
“从历次战役来看,美英军还保持 着相当高的战斗意志。我们现有条件,每 次战役要求消灭其一两个师是困难的,即 消灭其一两个整团亦属不易。然而,伪军 的战斗意志是薄弱的,一次消灭其两三个 是可能的。把美英军的战斗意志削弱到现在伪军的低度还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准备半年至一年)。”
因此,志愿军改运动战为阵地战,力图将战线维持在三八线。与此同时,中朝还与美国接洽,在开城开启了停战谈判。
虽然停战谈判开启了,但是“联合国军”自恃战力强盛、火力凶猛,因此总是想用武力在志愿军面前讨点便宜,最好运用军事胜利,逼迫我军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因此在谈判桌上,美国人态度极其恶劣,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停止谈判。
例如美国人要求在谈判会场必须有记者出席,但是中朝方认为双方还未达成协议,不应让记者参加。谁知就是因为这一点,美方代表就掉头而去。
更过分的,美军飞机甚至多次扫射轰炸中朝代表团的驻地。都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美军这种施压方式简直是卑鄙至极、猥琐至极。面对我方的质疑,美方联络官肯尼中校却吹着口哨说:
“你们说飞机来了,你说得出那架飞机有几个发动机?”
美方恃强凌弱的无赖嘴脸,在谈判桌上显示地淋漓尽致。
在具体谈判上,美方还提出中朝方必须从实际控制线先后退守36公里至68公里,因为美军拥有强大的海空力量,中朝方必须给予“补偿”。
对于美军种种无耻的讹诈,中朝代表自然不为所动。而好战的美国人却反而因此兴奋不已,他们的代表毫无风度地拍着桌子,并叫嚣道:
“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就这样,朝鲜战场战端再起,两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双方又打成了一锅粥。由此可见,美国人根本就是“假谈判,真进攻”,他们的所谓的谈判不过是进一步入侵的缓兵之计。
毛泽东和彭德怀逐渐意识到,有战场胜利才有谈判桌前唇枪舌剑的胜利。因此毛泽东才说:
“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
依据毛主席的精神,彭德怀开始调兵遣将,在1951年6月末开始筹划规模空前的第六次战役,时间暂定为8月份。
在即将到来的第六次战役中,彭德怀吸取了前五次战役的教训,决定打一场诱敌深入、防守反击的战斗,即放任美军前进30公里,缩短我方的补给线,然后再发动大规模反击。同时,我军针对“联合国军”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在训练中加入了攻坚作战的内容,以求在第六次战役中更多地歼灭敌军,占领更多的阵地。
8月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基本设想,即以19兵团加上47军和42军,以2个军牵制英国、加拿大和土耳其的四个旅,并以3个军附带炮兵和坦克,全面进攻驻扎于铁原的美国骑兵第一师。
同时,第9兵团的2个军牵制美国24师、25师、第3师和韩国仆从军。而第20兵团则准备突破韩军第6师的防线,向山阳里、华川方向迂回攻击。北汉江以东至海岸由人民军两个军团进行牵制攻击。此次战役,我军将投入九个军。
针对敌人强大的空中优势,彭德怀还提出将新训练出来的空军10个团驻扎入平壤机场,保护我军的补给线。
由于敌方李奇微已经看破了我军“礼拜攻势”的后勤短板,因此我军事先将大量弹药、粮食以及棉服运至前线,以防弹药、补给的不足。
我军对于第六次战役的准备,自然瞒不过美军的眼睛。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役,李奇微颇为惊恐。因此他指令美国空军,对我军的补给线进行所谓的“绞杀战”,尽量破坏我军粮草、弹药的囤积。同时,北朝鲜还爆发了40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美军的轰炸造成了极大便利。
这还不算,李奇微更是先发制人,对我军阵地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攻势。而这两次攻势分别被称为“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与前五次战役不同,这两次战斗是我军最不擅长的阵地战。我军自建军之日起,就以运动战和游击战见长,很少打阵地战。当年第五次反围剿时,德国顾问李德就曾干过一次“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蠢事,结果给红军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损失。面对火力远强于国军的美军,志愿军真的能挡住敌人的凌厉的攻势吗?如果这两仗打输,别说是发动第六次战役,甚至连北朝鲜都可能不保。
然而智慧的志愿军,很快便适应了阵地战模式,并构想出对付美军强大火力的办法,那就是“坑道战”。
7月18日起,“联合国军”纠集3个师的兵力,向我军以及朝鲜人民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然而我军和朝鲜军却早就挖好了坑道工事,静待敌人来攻。有些部队更是创造性地将2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成为马蹄形的小坑道,即坑道工事的雏形。
作战时,主力躲在防御工事内,派少量战士盯住敌人。等敌人炮火停止,洞中的主力则冲出来杀敌。运用这种战术,我军极大地抵消了美军的火力优势,并给敌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在“夏季攻势”中,联合国军死伤7.8万人(美军2.2万),却仅仅在东部战线推进了2公里。而志愿军则在中线和西线发动小规模反击,抢了不少美国人的山头。
当彭德怀听说“夏季防御战”的胜利,便认为守住阵地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鉴于朝鲜正在发大水,因此彭德怀决定推迟第六次战役。
我军虽然决定暂停攻击,但是李奇微、范弗利特等军方鹰派人物却没有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夏季攻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己犯了有限攻击正面和攻击兵力过死的战术性错误。因此李奇微决定于10月1日,对中朝阵地发动所谓的“秋季攻势”。
然而在这一次战役之前,我军已经推广了“夏季防御战”中,部分战士们发明的“马蹄形”坑道,并形成了蜿蜒数百公里的“坑道阵”。敌人开炮,战士们进洞隐蔽;敌人进攻,战士们冲出杀敌。运用这种坑道战术,我军伤亡率大减,美国人除了在阵地前扔下大片死尸外,根本一无所得。
在这场秋季防御战中,“联合国军”输得更惨,损失达到8.1万。加上夏季防御战的损失,已经达到了难以忍受的16万。对此,布莱德雷上将讥笑李奇微:
“如果继续打下去,或许要花20年才能打到鸭绿江。”
通过这两次阵地战的胜利,彭德怀意识到。相比于运动战,阵地战更有利于大量歼敌。相比于发动第六次战役,更能将战线维持在三八线,并且逼和美军。因此彭德怀下定决心,命令杨得志取消了第六次战役,不准备进行全线大反击。
无奈之下,美国人只好重新走上谈判桌,在板门店与中朝代表进行谈判。1953年7月27日,美国人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第一次签订“未能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