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山水的迷恋,是刻进骨子里的。
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能孕君子之风,能养浩然正气。与高山为伍、与溪流作伴,闻晨钟暮鼓,写秋月春花,是多少文人的毕生所愿。
中国诗意山水,多秀于江南,这是无疑的;而江南山水秀于浙江,则是我的感受。
浙江山水寂寥,丹青屏障,平湖烟雨,烟岚朦胧,恰似中国人含蓄隐忍的特性。在浙南腹地,有一个人口不足50万的小县城,却将这种难以捉摸的山水诗意,演绎到了极致,它就是缙云。
缙云本是黄帝名号,《史记正义》记载:“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相传黄帝曾在缙云县置炉炼丹,炼成后乘赤龙飞去,炼丹鼎落下化为湖水,即为鼎湖。
缙云青山巍峨,苍翠繁茂,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343座,好溪水蜿蜒穿城,像一条优雅丝带,赋予了缙云灵动与清朗。
缙云建县于公元696年,得天独厚的景观,让其自古就成了风景胜地,谢灵运、王羲之、李白、白居易、朱熹,文人们将最富才华的诗句,给予了最诗意浪漫的缙云。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看倦了山水的李白,仍醉心于缙云的河山;
“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白居易眼中的缙云,是晴雨俱佳的风景线;
“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缙云在宋代诗人王十朋眼中,连杭州西湖都失去了色彩;
“缙云梅雨散轻尘,旅舍逢春不是春”,清代诗人袁枚在此送客,连梅雨也化作了春日的柔情。
缙云占地1503平方千米,面积不大却遍地是美景。从河阳古村到笕川花海,从仙都景区到岩下石头村,从大龙门再到蛟龙大峡谷,缙云诠释了东方审美中最隐秘的神韵:与人间若即若离,与山水若聚若散。
再没有比仙都更具有仙气的景区了,这是一个被武侠剧厚爱,被摄影师奉为秘境的仙境。唐玄宗惊叹其冷艳苍润的气韵,大赞道:“真是仙人荟萃之都也!”,仙都由此得名。
高约160米的鼎湖峰,拔地而起,与日月争辉,与群峰争耀,自成一方天地。我注目这块浑然而生的巨石,它宛如天外来客,留恋于缙云的山河,遂下凡化为顶天巨石,变成了“天下第一峰”。
一条水上长堤,演绎出了最诗意的烟水江南,这就是朱潭山的魅力。你定在不同场合,多次看到过这幅场景:戴斗笠的老农,手牵一头青牛,身后是红衣阿姨挑担,跟着一条忠诚黄狗。
这一幅乡村最常见的画面,萦绕在淡薄烟雾中,变得诗意多情,让人久久迷恋。周身山水宛如水墨国画,雾岚朦胧,浑然苍润,画作里抹掉了界线,隐去了边痕,恰如古诗里形容的那般:烟里水墨,不见山间轮廓。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若说仙都是山水的诗意,那河阳便是田园的恬然。
河阳古民居是浙江最美村落之一,始建于五代,保持着元代格局,有1500余间老房,15座古祠堂,当地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耕读传家,留下了显赫的朱氏家族。
走进河阳古村,迎面而来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如清水出芙蓉一般,似水墨画般的淡雅。日落黄昏,飞鸟归巢,马头墙上升起袅袅炊烟,化为团团白雾,融进云朵里。
飞檐流韵墨如黛,曲水涵倩影似纱。池塘边的水光潋滟,祠堂旁的白墙墨瓦,是厌倦了纷争的最好归宿。
若说河阳是田园的恬然,那岩下便是世外桃源的僻静,这是被遗忘的石头村。
村庄位于海拔600米的浙南山区,全村上下皆由青石筑就,因位于巍峨的百丈岩下得名岩下村。
屋舍掩藏于林木间,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青灰色的石头房像是古董,却仍倔强的住着人。石块颜色或重或淡,或浓或轻,以深浅、以干湿、以黑白、以虚实,勾勒出了最原始纯粹的乡村画卷。
村头有座封溪桥,为清末年间的石头拱桥,100多年来仍肩负着承载村民过河的重担,褐色外观粗狂又原始,石缝里记录着被踩踏的时光印记,似乎随时会倾塌,却又最终没有倾塌。
缙云县的风景还有许多,黄帝祠宇为江南祭祀黄帝的中心,与陕西黄陵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大洋山、大龙门的秀丽山色,同样有着人间难寻的淡雅素静。连当地特色缙云烧饼,都散发着麦田里的清香,吃上一口便久久难忘。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如果你厌倦了俗世的喧嚣,不妨到缙云地呆上几天,归隐山林,赏青峰流水,过上几天诗意人间。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交通:自驾导航即可,沿途风景迷人;或乘坐高铁到缙云西站,市区有通往各景区的大巴。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游博主,在山河中修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