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之秋分诗,忽见新来雁,人心感不惊,何以雁至人惊?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朝·元稹
秋分这个名字满有诗意,单就这个名字就有视觉和心理上的清凉之美,仿佛是秋收分到了每一家,有一点聚会散后的饱满与寂寥,又仿佛如水如玉,握在手上有一种温润的冰凉,带点小清新。这个名字新鲜而古老。
至少先秦就已经定型。是秋天一个重要而美的节气和节日。此时,太阳缓缓南行,到达黄经180度。阳光几乎垂直射在赤道上,对于北半球的中国来讲,此时暑热全消,温度宜人,犹如春天。而这天的特殊,乃在于昼夜平分。一年中的上次,是半年前的春天,一年仅有如此均衡的两个日子。
春花秋月之美,通常就是指的春分秋分两个时段。春看百花秋看月。
“琴弹南吕调,风色己高清。”
古代人认为音乐和节气是相通的,有着微妙的应和。从通感美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古代会上升到一种信仰和仪式,用音律对应月份。这个“葭灰定律”的古老仪式,一直在宫廷中奉行。那么八月对应的是南吕律,所以八月又叫南吕。
此时若弹琴用南吕,正好对应了节日,是古人一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
此时度过了盛夏和伏暑,气温逐渐下降,通常说秋分时节的气温在22度左右,不热微凉,天空明净,比起才过去的暑热,那是又一番风色高清的爽净。当代意义上,这是秋天的开始,但是对于古人来讲,是以立秋作为秋天开始的,此日是古代秋季的中间,是最宜人的秋。所以叫秋分。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这个时节,天空云少,天气通透转向干燥。那么之前,无论是夏末还是秋初,都面临激烈的换季,古人不能了解是海洋上的气团,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辐射造成的气流变化,但他们的观察是敏锐而客观的。
至少那天上的云彩少了,雨水也少了,雷声也少了。虽然他们为打雷做了另外的解释,说是打雷因为阳气重。设若这阳气是指徘徊在头顶夏天的气团,也算说得通。
秋分在古代是一个节气日,也指由此开始的一个长达15天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空气温度下降,但下雨减少,雷声停止了,随着冷空气的持续,许多昆虫开始寻找或回归洞穴寻找温暖,降雨的减少,也意味着很多河流开始下降和干涸。
“乾坤能肃静,寒暑喜均平。”
秋天是个收获整理的季节,慢慢告别了高温,作物疯狂生长的竞争和热闹,许多树木开始落叶,果木成熟,天地间生长的热闹缓慢下来,有一种打理前事的成熟稳重和安宁。
那么这个寒暑喜均平是什么意思?
一,上文说,秋分日夜均等。
二,秋分位于古代秋天的中间,是夏天和冬天的中间节点。
三,从温度,从阳光,从体感上来讲都是最均衡的日子和时段之一,不冷不热,是处在平均值上。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这个季节,至少唐朝的天空,大雁一群群南迁,回到南方过冬天,证明北方的秋天实在是来到了。
雁至人惊有三个含义
第一,天气冷了,只会越来越冷,提醒人们为秋冬做衣食准备。
第二,雁子回家,提醒人们你可思念家乡,是该到踏上归程的时候。
第三,又一年秋天来了,提醒你又长了一岁,你可有成就,可把握住了流年和短暂的一生?
元稹的这一组24节气诗,是作为节气日历的官方文字对社会发布的,是指导人们对节日的认识和工作生活,又因为此诗知识点多,且诗意盎然,成为许多人居家旅游之必备。
此诗,在提醒八月秋分节气到了的时候,顺带进行灵魂拷问。这么好的日子,你该总结一下你的今年吧,你是像雁子一样漂泊在外,还是躲在家里一事无成?趁着还有几个月,该回家的回家,该振作的振作,不能辜负大好时光啊!
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简略但不单调,典雅却通俗,知识点多却融合巧妙,是诗词中的上品。唐朝人爱诗,学诗,从生活里提炼诗,又提升生活,可见一斑。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