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出现的一段混乱的历史,和东晋并立。十六国的历史,又被称为“五胡乱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段黑暗的历史。实际上,十六国的混乱并非完全归于游牧民族的南下,其根本原因是西晋的腐朽。而所谓的“五胡乱华”也算不上外族入侵,因为这些民族大多数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中原,成为了内地的民族。本文就大概介绍一下十六国的历史。
一,从游牧民族内迁到西晋灭亡
从秦汉开始,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长期对立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两汉时期,农耕王朝国力强盛,总体上对周边的游牧民族保持进攻的态势,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许多游牧民族选择远遁,如北匈奴的一部分选择西迁,最终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另外一部分选择臣服于汉朝,成为了汉朝的一部分,例如南匈奴、乌桓、西羌等。
汉朝接纳这些臣服的游牧民族,并将他们安置在北方边界一带,让他们为汉朝守边,这就是所谓的“以夷制夷”。不管如何,从汉朝开始,他们和汉族一起,成为了国家的子民。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这些民族又继续南下,并且参与到了武装掠夺、军阀混战之中。到曹魏时期,匈奴已经布满了黄土高原。曹操为了加强对匈奴的管理,开始对匈奴实行“编户齐民”,使得匈奴族逐渐融入到了农耕文明之中。
羌族也在东汉末年逐渐内迁到了河西走廊,关中地区,并成为了雍州、凉州军阀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到西晋时期,居住在雍凉的游牧民族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江统《徙戎论》说“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游牧民族涌入中原,是有利于补充中原的劳动力的,能够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就开始从学习农业,租佃土地,成为了佃农,有的甚至沦为了奴婢。但是西晋并未像曹操那样好好管理他们,没有设置学校进行教育,听任世家大族对他们进行了欺诈、压迫,导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西晋后期又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北方经济遭打严重破坏,流民四起。于是,这些少数民族就和汉族流民逐渐结合,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
在西晋末期,关中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瘟疫爆发,匈奴、西羌也时常劫掠此地,所谓“饥疫荐臻,戎晋并困”。于是,氐族李氏带领10万流民涌入巴蜀,303年,李雄建立“成汉”政权,是十六国的开端。李雄虽是氐族人,但是他在巴蜀减免税收,大兴教育,使得巴蜀得以安宁,史称“简刑约法,宽和政役。……事少役稀,百姓富贵,闾门不闭,无相侵盗。”最终成汉被东晋消灭。
此外,凉州的张氏割据河西走廊,建立了“凉国”,史称“前凉”。鲜卑族段氏侵占河北,慕容氏占据辽西,拓跋氏占据漠南建立代国。山东地区,曹嶷占据青州;在山西一带,匈奴的首领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乘机自立,于304年在山西建立了“汉”政权,同时关东一带的王弥、河北一带的石勒等也起兵反晋,推刘渊为共主。于是,三大势力不断向洛阳挺进。311年,石勒消灭了晋10万主力军队,同年刘聪(刘渊儿子)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西晋被迫迁都长安。316年,刘聪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王朝灭亡。
二,前秦统一之前的北方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乱之中。刘聪占据山西、关中;石勒吞并王弥势力,占据河南河北,,王弥的残余势力占据齐鲁。另外,鲜卑族也开始乘机南下,占据华北北部地区。刘聪十分昏庸,战争频发,使得“平阳大饥,流叛死亡,十有五六”。刘聪去世后,匈奴内乱,长安的刘曜最终平定内乱,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此后,关中连年大疫,大约有三成的居民去世,刘曜只得内迁西羌、陇西的居民来充实关中人口,弥补兵力和劳动力。刘曜凭借20多万的匈奴和西羌军队,强盛一时,但是长期征战严重消耗了力量,最终于329年被石勒消灭。
石勒为羯族,为匈奴别部,来源于西域的石国。其家族很早就移居中原,融入了汉族。西晋末年,并州官员贩卖奴隶,石勒也沦为了奴隶。后来,石勒带领奴隶发动了起义,并且集合流民,称雄于河北。西晋灭亡后,石勒又兼并了王弥、王浚、曹嶷部,消灭了鲜卑段氏,击败东晋北伐大将刘琨,统一了关东地区。319年,石勒建立了赵国,史称“后赵”。330年,石勒灭“汉赵”,基本统一了北方,于是称帝。
石勒是十六国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他在统一北方后实行编户齐民,安定流民;减少税收,劝课农桑。为了拉拢北方士族,石勒还恢复了九品中正制,大兴儒学。为了缓解民族矛盾,他采取“胡汉分治”的措施。在石勒的统治下,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石勒去世后,荒淫无道的石虎继位,引发了梁犊起义和乞活军起义,北方陷入混乱。349年,乞活军的将领冉闵消灭“后赵”。
冉闵灭后赵后称帝,国号为“魏”,定都邺城。他邀请东晋一起共同讨伐“胡虏”,但东晋认为冉闵已经称帝,因而并未合作。冉闵在民族问题上坚持拥护汉族的世家大族,因而得到了北方士族的支持,但是他忽视了寒门的利益,逐渐被孤立起来。同时,冉闵对中原的其他民族一律采取排斥、屠杀的政策,使得自己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就连和自己合作的乞活军首领李农(羯族)也被杀害。有人认为冉闵是民族英雄,但我却认为他只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屠夫。
由于他采取“杀胡令”,使得北方的少数民族均和冉闵为敌。冉闵当时和冉闵并立的鲜卑族慕容氏“前燕”以及氐族符氏“前秦”在民族问题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才是比较合理的。首先来介绍一下慕容氏。东汉时期,鲜卑族强盛,檀石槐大汗降鲜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宇文氏隶属于东部,慕容氏属于中部,拓跋氏属于西部。西晋末年,慕容氏占据辽东,成为割据势力。慕容氏在辽西不断招募流民,给予土地耕种,并且减少税收,使得辽西成为了各族人的乐园。
349年,慕容儁进攻后赵,夺得幽州,开始进入中原。此后,慕容氏和冉闵不断激战。352年,慕容儁消灭了冉闵,统一了关东地区,于是在邺城称帝,建立了燕国,史称“前燕”。慕容儁野心勃勃,试图汇集150万军队灭前秦和东晋,但是他自己在360年检阅军队时去世。之后,慕容恪辅政,前燕总体保持稳定态势,还击败了东晋桓温的北伐军队。在367年慕容恪去世后,前燕也开始衰落。
二,前秦和北魏的统一
前秦是氐族符氏建立的政权。最终的符氏居住在雍州一带,隶属于“汉赵”政权。石勒灭“汉赵”后,将关中豪强和戎狄迁徙到了关东。冉闵称帝后下达“杀胡令”,符洪就开始带领氐族迁回关中,一路上吸收了大量的其他民族和流民,达到了10万人。351年,符洪到达关中称帝,建立秦国,史称“前秦”。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进入关中,遭到失败。
357年,符坚继位,他重用王猛、邓羌、权翼、杨安、朱肜等名臣良将,励精图治,开凿泾水渠,减免赋税,大兴儒学,开创了十六国唯一治世,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此后,符坚开始统一北方。370年,他消灭了前燕;373年又取得了汉中、巴蜀和南中;376年灭河西走廊的前凉张氏;382年,命令将军吕光驻扎西域,史称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只需要灭东晋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符坚在统一北方后,383年率领80万大军南征东晋。此后北方还未稳定,各民族还未融合,因而此次出征明显太过于急躁。结果,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此后北方局势直转急下。东晋不断出兵,收复了黄河之南和巴蜀地区;鲜卑族慕容氏乘机复国,先后出现了“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匈奴族乘机割据河内,建立“大夏”;西北民族乘机在河西走廊建立“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政权。于是,北方重新分裂。
386年,羌族首领姚苌杀符坚,自立为帝,继续以秦为国号,史称“后秦”。姚苌在关中继续推行仁政,大兴儒学,也是难得的明君。416年,姚苌去世,东晋乘机进攻关中,后秦灭亡。
北方的再一次统一,是鲜卑族拓跋氏完成的。在前期统一之前,拓跋什翼犍在338年建立了代国。376年,苻坚攻代,代国灭亡。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纠合旧部,在漠南重建代国,同年又改名为魏国,史称“北魏”。北魏建立后,先后灭后燕、夏国、北燕、北凉,于439年统一北方,十六国的历史正式结束。北魏在北方推行休养生息、儒学治国的汉化措施,最终使得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融入了汉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