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在国内矛盾重重和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由各自政府所主持的自救革命。只是,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后,并未自救成功进而改变自己落后的局面;而日本政府实行明治维新之后,却做大做强,甚至开启了它的侵略之路。为何,两国在相似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所实行的变革运动,其结果却一成一败呢?
第一,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实行背景同中有异
1,日本在实行明治维新时,面临着内忧外患
首先,日本在实行明治维新时,面临着内忧外患。因为,日本社会在1858—1868年之间面临着内忧外患。当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中各阶层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接连不断的爆发,仅仅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农民起义和暴动就发生了一千多起。另外,当时也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国外市场和争夺原料产地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封闭已久的国门,更有美、英、俄、法、荷等许多国家强迫日本与他们签署不平等条约,想要将日本殖民化。
于是,日本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下级武士改革派联合了日本的贵族,商人和封建领主利用当时反抗幕府运动的火热,在1868年左右建立了立宪君主制的明治天皇政府。只是,日本的明治天皇政府成立后,日本国内仍面临着之前的危机,于是日本政府用国家的权力自上而下的实施了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革新。
2,清朝在实行清末新政时,也内忧外患不断
其次,清朝在实行清末新政时,也内忧外患不断。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到了大厦倾颓的衰亡之际,在甲午海战之前,清朝就已经因为列强的侵略而发生了洋货倾销的现象,当时的清朝已经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同时,在列强的侵华战争下,清朝的国土大量丧失,人民也备受战争的折磨,社会生产力因此被大肆破坏。
并且,在侵华战后,西方列强向清朝政府索要巨额的赔款,直接捏住了清朝政府的经济命脉。在上述的诸多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速度大大加快加深,民族处于危亡之际。同时,在戊戌变法前后,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和罪恶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加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在诸多影响因素下,清政府才决定从1901年开始实施清末新政。
只是,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虽然有相似的背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真正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而日本的腐朽落后的幕府统治从根本上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使日本面临着半殖民地化的危机,也是日薄西山。但是,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远比日本快,其程度也要深得多。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之时,当时的中国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已经被西方西方半殖民化达三十年之久。这也是为何,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西方侵略下的自救革命,其结果却一成一败。
第二,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实行目的大相径庭
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为了推翻日本的幕府统治,而进行的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首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为了推翻日本的幕府统治,而进行的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上文已经简单提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由日本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下级武士改革派,联合了日本的贵族所发动。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之所以会反抗日本幕府政府的统治,是因为想要在日本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
同时,动摇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农民起义和市民起义,也以社会改革为口号。可见,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从始至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彻底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从这一运动的上层领导者,到这一运动的下层参与者,他们都是为了对日本幕府统治下的旧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革实行新兴的资产阶级改革,而参与到对日本幕府政府的反对热潮中去的。所以,日本明治维新的实行目的是为了推翻日本的幕府统治,而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涉及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2,中国的清末新政,是为了巩固皇室权力、变法自强,无意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其次,中国的清末新政,是为了巩固皇室权力、变法自强,无意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因为,清末新政的实行背景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绝后之际,所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的清朝最高统治集团才决心变法,实行新政。而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复杂,主要有以下结果:
其一,清末新政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巩固皇室的权力。而当时皇权的代表,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权,这和慈禧太后对皇权的把控有关。比如,她扶立载湉为帝,将朝政继续把持在自己手中;她还镇压戊戌变法的参与人员,接受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她的所作所为都彰显出她对权利的狂热。基于此,她实行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使得大权旁落,皇位不”改弦更张”。因为,她身为当时清朝真正的掌权者,也感受到了清楚清朝弊端的重要性。比如,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发布改革的上谕中说:”法令不改,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足见,清朝封建统治者国策转移的原因是为了力求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其二,清末新政的实施,另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变法自强”。因为,中国的近代史之所以是一部屈辱史,是因为清末遭到了列强的诸多侵略和掠夺,而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两座大山,使得中国的社会贫穷不堪。当时,中国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1897到1898一年的税收总数为白银 8897.9万两白银,将这些均摊到清朝每个人身上的不过四角五分。而对比同期其他国家的人均财政收入,就更能得出中国的财政微薄,当时日本的人均财政收入为五元七角,俄国为十四元,英国为二十七元,足见但是中国的经济之薄弱。所以,晚年的慈禧也希望清政府能够通过变法富裕起来,她在命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中就说:”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隅,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足见,清末新政的实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变法自强”。
其三,清末新政的实施,其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政权和装点门面。因为,自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各地的其他反抗运动也此起彼伏,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在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外华侨、留学生中开展反清宣传,甚至是组织起义。基于此,清政府以改革变法的名目,通过实行新政来转移国内民众的反抗情绪、麻痹人民的斗志、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其中,清末新政中的编练新军、设办警政等举措,就是为了强化清朝封建国家机器,加强对人民反抗活动的管制和占压。
综上可见,清朝政府所实行的改革,无意彻底改变清朝的社会制度,也无意彻底改变清朝封建统治的社会性质。清末新政是一场在保留原有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调整和变革,这与日本明治维新彻底的社会变革目的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何,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西方侵略下的自救革命,其结果却一成一败。
第三,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进行改革的措施各有千秋
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了日本政治领域。日本1863年以天皇的名义所宣布的《五条誓文》中,明确表达了地主资产阶段实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意向。日本1868年公布的《政体书》中,明确表达了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意向。之后,日本又建立了现代化的常备军和警察制度,进行了警察制度的革新;还通过建立”奉还版籍”和”废藩设县”的举措,铲除了日本的地方割据势力,为日本建立现代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国家的打下基础。此外,日本通过颁布”征兵令”、”秩禄处分”等措施,把日本原有的剥削阶级转化为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式地主。并先后实行内阁制、颁布宪法。开设国会,建立起了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制度,完成了政治领域的改革。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日本政治领域。首先,日本先改革了土地制度,在1870年推行田租改革,解除了原本日本幕府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推出了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还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比如日本建立了国家银行、国营企业,还扶持私人的企业,使得日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日本科学教育领域。当时,日本政府直接派出了100人以上的考察团,用了两年的时间去考察欧洲各国的科学教育制度,确定了教育兴国的方针。同时,日本还在这一方针的基础之下,先后实行了历时三年、四年、六年的义务教育,大量兴办中等、高等综合技术水平,这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为日本学习欧洲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2,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顿变通
其次,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顿变通。与日本明治维新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力度不同的是,清末新政虽然也涉及到了诸多方面,却是在保留原有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调整和变革。在政治方面,清政府实行”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更定了官制、整顿了吏治、改革刑罚。
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经济方面。首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其次,清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大力提倡发展实业,也奖励兴办工商企业,还鼓励组织商会团,对经济的繁荣有促进作用。同时,清政府还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及兴办交通、矿业、金融事业等,只是这些措施中,与广大农民群众生存息息相关的土地问题却并未提及,这与日本明治维新中的设计土地改革的措施相比,体现了清末新政的改革力度的欠缺。
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军事方面和文化教育方面。首先,清政府明令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要求各省效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进步。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命令各省城的书院设置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设置中学堂,各县增设小学堂,还公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来规范各级学校的设置和开设。此外,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大批留美幼童、留日幼童被派遣到各国。
综上可见,从维新内容的角度来看,清末新政的政策和措施所表现出的改革力度与其革命性远不如明治维新。清末新政的内容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的矛盾。这也是为何,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西方侵略下的自救革命,其结果却一成一败。
第四,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的实施,维新的作用不同
1,清末新政的实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首先,清末新政的实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一,清末新政在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了各领域中:一,清末新政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比如,1985到189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阶段,民族资本主义下所投资的厂矿不超过20家,投资的总金额也不过445.25万元。可是到了1904年,中国的年投资总额就高达712.95万元,是前期的16倍之多。足见,清末新政的实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清末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入。上文提及的《奏定学堂章程》的推行,为各地建立新式学校提供了章法,直接促进了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此外,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措施,十分有益于新学堂的迅速建立,这为之后的留学幼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比如,1904年留学生人数就已经高达2400多人。留学生人数的增多,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入。
三,清末新政在军事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各省新军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这批新军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之后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打下了基础。四,清末新政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入了君主立宪的梦境。之后,他们的立宪请愿运动,使得清朝统治者”预备仿行宪政”的真实目的被揭发。而以上种种,都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之后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基础。
其二,清末新政在的消极作用也体现在了各领域中:一,清政府推行清末新政,其中的练兵、办学派遣留学生、兴办实业等措施,都使得清政府对金钱的需求大大提高。只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列强一样掠夺其他国家迅速敛财,所以,在支付赔款白银外流的情况下,新政的实施导致清政府不断向各地收款。而各地政府则通过对百姓的压迫来提高税收,这加深了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困苦,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清末新政实施编练新军的措施,导致地方军阀势力扩大。其中,袁世凯的北洋水师,几乎沦为袁世凯的私军,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加大了他的势力。三,清末新政设立警政制度,强化了清朝的国家体制,不利于反清反封建运动的实施,其经济政策也为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条件。可见,清末新政虽然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这场自救运动,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和阻遏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对中国后世的发展极为不利。
2,明治维新的实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其次,明治维新的实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明治维新在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了各领域中: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殖产兴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连以天皇为首的皇室,也成为了日本巨大的资本家和地主。另外,明治维新的胜利使得中日作战中日本获得了胜利,这使日本获取了丰厚的赔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只是,明治维新在的消极作用也体现在了各领域中。因为,186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范围涉及面广,其彻底改革的目的也很强烈,但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取得完全彻底的革新。其中,日本的资本主义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日本的农村地区却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本有超过一半的土地还被掌握在地主手中。这也导致,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垄断性质和封建性,日本的帝国主义成为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使得日本在国内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加上尚未摆脱对美国的趋从和附属,无法通过经济掠夺的方式来积累财富,转而在侵略战争方面表现的逐渐疯狂,周边多个国家都受到侵扰。可见,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日本明治维新下的弊端,却成为了它侵略其他国家的缘由,而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加速了日本的变法后的社会发展。
足见,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对中国和日本的社会走向影响巨大,使得一个被侵略,一个侵略他人。这也是为何,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西方侵略下的自救革命,其结果却一成一败。
总结
综上可知,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都是西方侵略下的自救革命,只是结果却大不一样。首先,因为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实行背景同中有异,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虽然有相似的背景,但是,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远比日本快,其程度也要深得多。其次,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实行目的大相径庭: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为了推翻日本的幕府统治,而进行的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中国的清末新政,是为了巩固皇室权力、变法自强,无意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另外,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进行改革的措施各有千秋。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顿变通。最后,清末新政和明治维新的实施,维新的作用不同:清末新政这场自救运动,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和阻遏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但其措施在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把落后、封建的日本推进到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行列,最终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的命运,于日本本国而言,其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也使它走向对外侵略的道路,给世界其他被侵略国家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