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刘辰翁的新秋七夕: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宋朝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立秋节气往往在农历的七月,所以七月又有初秋,首秋,新秋之说。其中以“新秋”两字最为清新。是月,西风渐来,暑气渐渐消散,从苦热中感受一丝凉爽的人,自然觉得清新爽人。此时夏花未落,偶有坠叶,虽然许多诗人借题发挥,大写愁思,实际初秋如新,正是万物蓬勃成熟之时,又天气转凉,体感舒适,空气明净,能见度高,所谓春花秋月,良辰美景,恰是这个时候。
此月有三大节气节气,一个比一个让全民热闹,第一是立秋,第二是七夕,第三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摆脱了炎炎夏日的人们,井喷出无限的热情,以七夕和中元为最。
七夕在汉朝或之前还真是小众的日子,比如汉朝是宫廷女子穿针乞巧的日子,但是到了唐朝,就由宫廷流传到民间。到了宋朝更是热闹,成为全民的狂欢。已婚的是相思相守加深夫妻感情的日子,未婚是梦想爱情甜蜜的心愿,小女孩也穿针乞巧,互相比着针线,世俗中更敷衍求子的习俗,因为求观音还不如求牛郎织女,他们儿女双全。
宋朝更诞生了七夕节的消费市场,里面有专门的乞巧用品,针线,玩具,穿着荷叶衣裳拿着荷花的木偶,再加上宋朝全民戴花的习惯,七夕节盛装歌舞,通宵达旦。这种风俗不因战乱而减,宋元两朝,七夕节在民间都非常热闹。
实际也很好理解,尤其是末世,凄凄去亲爱,淫淫入烟雾,普通老百姓更注重节气的仪式,七夕是苦闷日子精神上的出口和狂欢,只羡鸳鸯不羡仙。
那么刘辰翁生长的年代,恰恰是南宋和元朝交替之时,他所看到的七夕带着末世狂热。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说天上的高低星辰,在仰头看时和往年,并无不同,但是人间的儿女在这一天却特别热闹疯狂。当然现在已经无从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热闹,联系南宋的经济和繁荣是当时全球的热点,七夕是很多年轻人的嘉年华会吧,虽然男女的社交会有许多约束,但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聚会,相亲,游玩,肯定是最蓬勃而正常的,因为夏天刚过,大家都想放飞心情。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这个好日子,肯定要换新衣裳,所谓试,有两个含义,才做的新衣服和才买的新衣服。中国纺织服装大国,时样的东西不愁买卖,你可以感觉夜晚到处是穿新衣服的人,到处花枝招展,这人间赛过了天上!
”不觉新凉如水,相思两鬓成霜。“
这一看刘辰翁就是人到中年。他的家乡在江西吉安,但是这是南宋的末年,刘辰翁几乎都是南北做事,很少呆在家里。不管他现在在哪个地方过七夕,这七夕的热闹和繁华同样打动着他,是,他思念起太太和家人。但是无法回去。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通常多愁的诗人会写惆怅悲秋,但是刘辰翁却别有出口,且洒脱动人。说自己回不去,但可以做梦,这个梦就非常奇幻了,穿越海底,跨过桑田,经历银河总总风浪,他在乘风破浪中见到了自己的家人。
这说明他对妻子的感情非常深,然后信守两情长久,他在外面的打拼,是为了家庭,这也是一个中年男人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度过各种困难艰辛,最终和妻子相守。
我之所以觉得这首词好,因为他没有一般宋词的缠绵纤细,相反,正是由于饱满的爱,他的词写得非常有气势,让人相信忠贞美好的结果。我一定会回来。或者末世更让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相信什么,这首词胜在沧桑却不失去清爽,大气而又笃定,干脆利落,完全不是宋词靡靡的格调。不管如何,我相信他内心稳定,有着笃定的信念,哪怕是末世。
刘辰翁47岁那年,南宋灭亡。但是他乱世如平地,安心回老家,陪伴妻子。身外的一切是银河风浪。他拒绝出任元朝的官员,矢志不渝,在家隐居,他终生保持着乐观,清醒。
于事业于国家于感情,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他不过是身逢乱世。他心中有家有国,有方向。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