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从建国以来,一共实施过7次特赦,基本都是针对战犯实施的特赦。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重启特赦制度,让人们把视线又投向了抗战时期,当时那么多收编的战犯究竟去了哪里?
中国古代大赦是经常有的事情,一般都是体现了当朝君主仁政,想要建立一个开明且人道的社会。只有人人安居乐业,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明白特赦跟大赦是有本质的不同,大赦是无对象无差别的释放罪犯,而特赦则是有对象的释放。
建国以来的所有释放事件,都是特赦。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特赦当属1975年,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契机,让国家一下子释放了200多人呢?
一: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作出的选择和判断也不一样。
统一抗战期间,两党在对日作战上面,大部分时间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但是正因为这样特殊的时期,党派各自都有自己内心的小算盘,每个阶级的立场不一,看似和平统战的中国人,内部腐朽混乱比比皆是。
1942年,一个叫做袁晓轩的人浮现在历史舞台。如今资料给予他的标签是叛徒。原本是东北军将领的他,在事变之后投靠中共,出任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主任,1942年初,他背叛革命军,投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供出80多名中我党员和进步人士,给革命造成了很大损失。当时给他的入狱罪名是出卖同志的叛徒罪。
袁晓轩绰号”袁胖子”,出身东北讲武堂,也曾在苏联读书,学习过情报。回国之后任职东北军,是当时东北负责人的亲信,也曾在事变中有过很多事迹。1940年的时候接替刘子久上任第十八集团军洛阳办事处处长,都已经做到这个级别的将领,如果好好干,在建国之后,肯定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前程。
然而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靠你以为就能决定的。1942年,袁晓轩突然投敌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熟悉戴笠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心狠手辣,雷厉风行的人。
这个非常有争议的人,却能够长期获得蒋委员的信任,戴笠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情报和蒋委员。袁晓轩出于什么想法突然叛变投敌,至今没有多少史料记载。但是之前八路军总部应该或多或少从一些小道消息有觉察到蛛丝马迹,只不过没想到袁晓轩动作如此之快。
他的投敌,让很多与我党关系密切的人士遭到巨大打击,致使八路军也撤销了洛阳办事处。最终袁晓轩的下场是于1949年被我党捉捕归案。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原本以为这样的叛徒归案之后,等待他的必定是处决的下场,可是他一直被关押到1975年,等到特赦释放,中途经历那么多动乱,都没有将他处决。
二:长江东逝,故人已去,社会状态也在逐渐明朗
之前说到赦免是一个古老的制度,朝代更替,上一个朝代的忠臣可能是这个朝代的叛徒,但是终归来说只是立场问题,人还是普通的人,人无法决定自己出身在什么时代,所以人道主义精神显得格外重要。
1975年的特赦算得上是国家制度改革更加优化的结果。1954年的时候,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法律,在这期间,中国一共有7次特赦。国庆十周年之际,当时释放了一批改恶从善的战犯,反革命犯以及普通刑事罪犯。
十年浩劫期间,因为动乱,特赦暂时停滞,一直到1974年底,国家对遗留的战犯问题作出了决策,并且在释放战犯的时候要求开欢送会,让他们大鱼大肉,每人发零用钱,还宣布每人都有公民权利。
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都体现了国家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态度,正巧袁晓轩遇到了这个节点,于是就成为了这个幸运的人,不必在牢里老死。
袁晓轩从1949年被捕,一直到1975年,中间长达20多年的时间,真的仅仅是因为被当局忘记就逃过被处决吗?后世有学者从一些抗战同志的回忆录里发现袁晓轩非常会做人,革命关系也处得很好,在叛变的时候也给一些地下党员留了情面,并未一一揭发。
第二个很可能是袁晓轩曾经是当时的东北负责人信任的部下,也许牢里面有很多受过当时的东北负责人的恩惠之人,因此保住了性命。在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中间具体谈论些什么,双方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目前都不得而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正因为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这些正义之士,积极促进国共双方的和谈,使得很多国民党战犯将领能够特赦。
袁晓轩在自己仕途如日中天,选择被策反,真的让太多人惋惜了。不过从他日渐奢靡的作风不难看出,被策反是迟早的事情,后面有人向八路军总部透露他资金来源不明,又跟其他人员关系处的不好。
但是这些都没有使得组织对他处罚,只是没有想到,袁晓轩比预想的更快投敌。他曾经身居要职,能坐上这个位置,并且受到一连串的举报,都没有让中共对他做任何决策,可见他背后的力量肯定不容小觑。
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人民只是蝼蚁而已,大家碌碌庸庸一生,只想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战争终会结束的,和平才是最终选择。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离不开先辈们在战争中的牺牲,在革命中的拼搏,在社会中的默默付出。
历经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国家的进步是巨大的,我们作为中国公民,有责任发挥自己公民的义务,勤勤恳恳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不能暗自贬低自己的价值,社会法制与文明都是要靠每个身处其中的公民共同推进的。
文/沙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