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曾浮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才,但很多都是史书的春秋笔法,名难符实,这也得于平庸之人对于“天才”之名的乐善好施。到了真正才高之人眼中,所谓的天才也不过如此。就如钱钟书的眼中,与他同时代的各种“大师”都只是泛泛之辈。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但对于王勃,称上一句天才是毫不为过的。六岁的时候,他便能作出十分高妙的诗文,比之一些成年才子都不逊色;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竟然撰写十卷《指瑕》,都是指出颜师古的谬误之处;十岁时,他已经饱读六经。放到现在来看,就是一个小学生,却已精通子史经集,并能够发现历史名家著作中的错误。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或许是儒家经典已经读熟了,王勃还学了两、三年的道医,并且颇有心得。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了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当时唐高宗看到王勃写的《乾元殿颂》,赞不绝口,听到王勃不过十几岁是,他几乎激动地跳了起来,叹到:“真乃我大唐奇才。”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王勃之所以如此有才华,这与他的家庭也不无关系。他的爷爷王通,就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三字经》原文有这么两句:“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荀子、扬雄、老子、庄子,这位与老庄并列的文中子,就是王勃的爷爷王通。

王通十几岁就开始讲课授徒,门生弟子遍天下,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的为政理念,都是受王通的思想影响。其弟子温彦博、杜淹都成了唐朝的宰相,薛收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非常器重他,认为薛收的才能还在房玄龄之上。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可以说,王通在唐朝就像孔子、王阳明那般的人物。像这样的奇才,有个天才孙子王勃也不难理解。

本来爷爷有这么多弟子在朝中当大官,自己也非常有才华,十几岁就成了朝廷命官,还深得皇帝赏识,怎么看,前途都是一片光明。可是王勃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王勃经人介绍在沛王府担任修撰。唐朝那时候流行斗鸡,达官显宦更喜欢这种游戏,沛王李贤有事没事就找一些兄弟斗鸡玩,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少年心性,十几岁的大男孩,看到这个也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为沛王助兴,以讨伐英王的斗鸡。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文章叫做《檄英王鸡文》,写得文采斐然,王勃没想到这篇文章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檄文都是古代征召、声讨敌方的文书,像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没想到初唐四杰中的这两位,都写了令历史铭记的檄文。

只是,骆宾王的檄文令武曌赞不绝口,而王勃的檄文,让唐高宗破口大骂。檄文这种体裁的文章,怎么能用在自己的儿子之间,唐高宗认为王勃简直是胡闹,挑拨离间,于是“奇才”变成歪才,被逐出长安,王勃可谓是自毁前途。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咸亨二年,王勃准备从蜀地回长安参加科考,但是又遇到了麻烦。他在虢州任参军的时候,藏匿了一个叫做曹达的官奴罪犯,但后来又担心走漏风声,于是又将罪犯杀死了,因此事王勃犯了死罪,幸遇大赦而免死。不过,他的父亲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据《旧唐书》记载,这件事,王勃是被人下了圈套。对于父亲被贬,王勃十分难受愧疚,几乎成了心病。后来朝廷觉得王勃是年少轻狂,也或许是有亲友活动了,王勃被恢复旧职,可是王勃已经不想去了,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官场。

他是公认的少年天才,因一篇文章自毁前途,因一篇文章留名千古

上元二年,王勃从洛阳出发去探望父亲,在南昌滕王阁,他写下了留名千古的《滕王阁序》。其中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便不再赘述。

上元三年,王勃到了交趾,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王福畴。回去的途中,王勃心怀不安,耿耿于怀,失神之时,又遇上南海风浪,不幸溺水,竟惊悸而死,一代天才,就此魂留南海的碧波之中,年仅26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1295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