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楚国鼎盛的时期,其疆域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等各大省份的部分地方。
可是按照当时的视角,楚国人属蛮夷之列,不过楚国国君自认蛮夷,且深以为骄傲。
周夷王时期,王室衰微,楚国国君熊渠就已经学会利用“蛮夷”这个词了,他义正言辞的说,“我是蛮夷,不用你们中国人的名称谥号,我要叫王!”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叫王,长子句亶王,中子鄂王,少子为越章王。
不过熊渠也非常潇洒,敢作敢当,听说后来的周厉王比较猛,又把“王”给去掉了。
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到了熊通当楚国国君时,他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于是进攻随国,随国与周同姓,可谓王亲国戚。
可怜巴巴的隋国国君说,“我没啥罪呀!”
熊通再次发挥老祖先厚脸皮的特点,“我是蛮夷,现在诸侯互相厮杀,我也有军队,我也想掺乎掺乎,你给周天子说给我封个名号。”
随国没办法,之后周天子封熊通尊号,不过天子不同意,熊通气呼呼的说:“我老祖先是鬻熊,那可是周文王的师父,现在我在楚国把蛮夷都收服了,还不给我封号?我自己称王就是了!”
于是,楚武王熊通诞生了。
楚武王熊通
王本是周天子的专属称号,没有诸侯国敢自称王,一直到三百年后的公元前369年,魏惠王称王,其他战国诸侯才陆续称王。
而楚国人的理由只有一个,“我!蛮夷!”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摆脱了华夏文明那些君臣之分的大道理,不得不说也是一招妙棋。
到了楚成王,也很霸道,宋襄公想称霸,召楚成王来参加盟会,成王怒了,“竟然召唤我?看我怎么侮辱你。”后来楚成王果然狂虐了一番宋襄公,还在其后的伐宋战争中射死了宋襄公。
成王39年,楚灭了夔国,夔国是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是楚的后院,而楚成王灭掉夔国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
“你们为什么不祭祀我们的祖宗祝融和鬻熊?”
(楚)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这会儿楚成王不再提蛮夷的事了,而是拿规矩说事,收拾了自家后院,心里舒坦多了。不过楚成王的结局也很惨。
楚成王先立了商臣为太子,后来又想废除商臣立别的儿子,最后商臣带兵反了,兵围成王。
成王临死之前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我能先吃个熊掌再死吗?”,却被儿子商臣狠狠拒绝了,只好郁闷自缢而死。
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
楚成王的怨念——连个熊掌都不给我吗?
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因为一个成语而出了名,这就是“一鸣惊人”。
庄王即位三年了,不理朝政,日夜为乐,并且也没丢失老祖先的霸道风采,他下令说,“谁敢来劝谏就杀了谁!”
楚国大臣伍举来见他时,庄王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搂着“越女”,乐不可支,伍举说:“有个大沙雕在土山上三年了,也不飞也不叫,这是个啥鸟?”
楚庄王虽然是个玩咖,但是嘴上不能认输,“这鸟不飞就算了,一飞冲天,不叫也便罢了,一鸣惊人!”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更加荒淫无度,或许他是忘了自己的豪言,或许他是想来个最后的狂欢,另一位楚国大臣苏从又来劝谏,他终于停止玩乐,开始认真治理国家了。
司马迁写《史记》,常常明贬实褒,例如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是个失败者,读完《项羽本纪》却让后人倾慕项羽的英姿飒爽,鄙夷刘邦的卑鄙无耻,而看《楚世家》,也分明感觉这些楚国的“蛮夷之君”身上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他们霸道无比,却又质朴可爱,他们身上似乎少了点仁义道德,只讲弱肉强食,却也更加真实。
不过,这些野蛮而霸道的楚国人显然在玩弄权谋上比其他诸侯国差得远,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在各种权谋争斗中落于下风,国力逐渐衰退。
楚怀王时期,秦昭王连连进攻楚国,抢了楚国很多城市,但是秦昭王又给楚怀王写了封信,“咱俩本是兄弟,因为小事有了矛盾,你来,我们见面结个盟,这事就算了了。”楚怀王欣然前往,秦国果然扣留了楚怀王,要楚怀王割地给他才肯放了他。
楚怀王也想答应,不过要求先放人再割地,秦国坚持先割地再放人,怀王再傻也扛不住了:“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
心疼楚怀王三秒钟。
公元223年,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攻入楚都,虏获了楚王,灭掉了楚国。
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民族,最终秦国还是灭亡在楚国后人项羽和刘邦的手中。
而项羽,成为了新的“楚国式”的霸道总裁,而刘邦,却学会了奸诈狡猾,也难怪后世都说他其实是魏国人而不是楚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