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林黛玉,难免牵出红楼一梦里的微尘,那些前世今生、荣辱盛衰。
我也曾在烟花三月下扬州,步履瘦西湖的风情,难免叹惋,终归是小家碧玉,将养出的女子,虽满腹才情、七窍玲珑,终是心有郁结,难以参透。
不过,这毕竟是黛玉的命,世外仙姝寂寞林,本就是为了偿还泪债,才在这红尘里走上一遭。遇见那样一个,“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男子。
他们都未扯谎,虽然是十来岁的孩童,说的却是心间的话语。只是,大人们总觉儿戏,并未在意,这一对命定的缘与孽。
想来,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早就嵌在了宝玉心里,此后种种,不过越陷越深罢了。
奈何命运惹人愁
她是一个太过细腻的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即便老祖宗千般疼爱、万般恩宠,始终觉得自己无亲无故,寄人篱下。
一开始便觉得自己低了,又怎可能把人生恣意洒脱?哪怕,宝玉待她,自是与常人不同,她还是有太多小心思去揣测、哭泣、怀疑、痛苦,多少泪珠儿,怎经春流到秋,冬流到夏呢?
时光如梭,两小无猜也会长成欢喜冤家,再亲昵的童趣,还是要向流年妥协。
便是前世今生的缘,也要为今生的世俗与流言忌惮,那个与宝玉金玉良缘的“宝姐姐”,从一开始就是黛玉的心结,横亘在她与心事之间。
“既生瑜,何生亮”?可这偏偏,就是命运。
戏里也有好文章
若不是黛玉在院门口听了一曲《牡丹亭》,感慨了一场世事浮生,我可能便错过了汤显祖如此旖旎的一梦。
“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像极了那些晚来风急吹落的桃红柳绿,她手中的锄头亲自挖掘的花冢,藏下的,是黛玉的疼惜与悲戚。
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世间再真挚的美好,也抵不过冥冥。她注定是来还债,而不是来嫁给宝玉的,她的世俗心事,终是要被辜负的。
镜花水月,都是虚无的,太美好,却永远握不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这世间的大寂寞,莫过于无人懂得。
好在,他是懂她的。与她同哭、同笑,对落花有情,对戏文有意。
一同葬花的温柔啊,这世间除了黛玉和宝玉,还有谁真的懂得?她落下的那些泪,忌惮的那个人,紧锁的眉头,他终是懂的。
“你放心”,这三个字,竟比“我爱你”更让人心驰神往。
他犯傻,她咳血;她生病,他痴愚;明明是心心相惜,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却还是不得善终。
如果黛玉早一点看透,懂得“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或许这一生不会如此短暂。
她终归是,爱了、信了、期许了,她是他弱水三千里唯一想要的一瓢。
冷月葬花魂
那个中秋夜色里,史湘云一句,“寒塘渡鹤影”,牵扯出的,是黛玉的一语成谶。“冷月葬花魂”,葬的不是落在水中明月里的桂花,而是她自己。
当最后一滴泪尝尽,一切因果已了,随身的业障都在红尘散去。
那般玲珑踢桃的人儿啊,却还是肠断在他娶别人的那个夜晚。
焚烧的诗稿,字字句句都是她的心思,是她的夜不能寐,日日悲戚与极少的欢喜;焚烧的绢帕,曾拭过彼此的泪,那是所有的回忆与珍惜。
付之一炬的,是一生的深情,终被辜负。
最后的最后,她喊的,还是“宝玉”,那未来得及说完的话语,藏着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的、只属于她的遗言。
纯粹的灵魂
《红楼梦》里那么多人,那么多故事,那么多曲折婉转,偏偏是这个女子,成了一遍又一遍阅读里的牵挂。
或许,她太纯粹,纯粹到从不曾被世俗污染,纯粹到活在自己的世界,纯粹到不食人间烟火,才那么让人眷眷不舍。
心疼她,就像心疼早已被我们亲手埋葬的灵魂。
有人说,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幸福的人,她在贾府还繁华时离去,不用在颠沛流离里遍尝人间疾苦。可我知道,这一切只是为了慰藉心间憾恨。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跟着她落泪的,还有太多红尘里的男女。
如果最终都会失去,又何苦有这样绝美的遇见?世间哪还有男子,能如宝玉般温柔细心,能如宝玉般似曾相识,能如宝玉般知她冷暖呢?
一个懂得聚散的人,一个在潇湘馆独自抚琴、默默落泪的人,还是跌落红尘。
她本就是为他而来,用一生的眼泪偿还前世的灌溉之情。若没有爱,何来泪水?若没有含恨,何来尽头?
也许,最深刻的悲剧,是明明知道结局,却只能看着她们越陷越深,无力阻止。
这场绮梦,在林黛玉香消玉殒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之后种种,不过一场交代。她是《红楼梦》里的魂,终归是消散在红楼一梦中。
百年光阴转瞬逝,在这个面目全非的时代中,每个人心中还是或多或少藏着一个林黛玉,那是一种不随世事更迭的纯粹,于心、于物、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