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和《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根据历史记载,孟姜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孟姜女的故事在后世也不断在进行改动。

一,孟姜女的原型是谁?

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孟姜”的称呼。《郑风·有女同车》有:“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鄘风·桑中》有:“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这里的孟姜并非是人名,而是齐国贵妇代称,孟是长女的意思,而姜是齐国的姓。周族是姬姓和姜姓通婚的民族,因此周朝的男子之姓以姬为最尊贵,女子则以姜为最高。而孟姜这个词逐渐就演化成为了春秋贵妇人的代名词,类似于今天所谓的“白富美”,《衡门》有:“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不过孟姜女的原型似乎和这里的“孟姜”没有关系。根据考证,孟姜女的最早原型应该是杞梁妻,记载于《左传》。杞梁妻哭城的内容大概是:齐庄公,齐国攻打莒国,大夫杞梁战死。后来两国和好,杞梁尸体被抬回国内,杞梁妻在郊外迎丈夫的灵柩。齐庄公也派人到郊外吊唁。但杞梁妻认为杞梁是为国捐躯,在郊外吊唁,缺乏诚意,于是拒绝了齐庄公。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既然杞梁妻是齐国人,又是士大夫的妻子,那么称为“孟姜”是没问题的。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临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礼记》和《左传》之所以记载了这一件事情,主要是为了体现杞梁妻懂得礼仪。到了战国时代,许多历史文献开始有了杞梁妻哭的场景。《礼记·檀弓》记载曾子说“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记载淳于髡的话:“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根据许多历史记载可以得出,“齐人善唱哭调”。因此,杞梁妻“哭之哀”的确是可信的。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不过,后来的历史文献就越来越强调她的哭,而不是强调她的礼。《韩诗外传》云“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古诗十九首》有“上有絃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可见,杞梁妻哭成为了一个音乐和文学符号。东汉末年的蔡邕在《琴操》中记载杞梁妻不仅哭了,还援琴而鼓之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堕”。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杞梁妻似乎成为一位音乐家了。

 二,孟姜女如何转为一个烈女

杞梁妻的故事到了西汉时期,再一次发生了转变。刘向在《说苑》中都记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也就是增加了哭导致城墙崩塌的场景。刘向在《烈女传》中又说她在埋葬了杞梁后“遂赴淄水而死”。这两个场景都是刘向等人添油加醋而形成的,此时的杞梁妻的故事已经面目全非,她已经从《左传》的知礼者变成了一位烈女。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为什么刘向会如此添油加醋呢?我们可以从时代背景去了解下。刘向是西汉晚期的人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正统思想,其中禁锢的成分显示了出现。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成为了士大夫们所倡导的道德准则,“三纲五常”中就有一条是“夫为妻纲”,强调妇女对丈夫的绝对忠诚,就算丈夫去世,也提倡守节,甚至殉葬。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刘向当然是十分强调女子的“德行”的。为此,他收集了很多故事加以改编写出了《烈女传》。其中写杞梁妻“遂赴淄水而死”正是将她塑造为了一代烈女形象。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王充曾经对刘向写的杞梁妻故事进行了批判。他说“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他认为杞梁妻哭导致城墙崩塌是不可信的,但是他认可当时确实发生了城墙崩塌的事件,但是和哭没有关系。从王充的论断可以看出,汉朝人基本都接受了当时有城墙崩溃这个场景。杞梁妻“赴淄水而死”的场景似乎也被广为接受,东汉末年的蔡邕在《琴操》中记载杞梁妻在唱完了:“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堕”后,“遂自投淄水而死”。

三,孟姜女到底在哪里哭的

根据《左传》的描写,杞梁妻迎丈夫灵柩的地方是在齐国都城临淄郊外,其城墙也在临淄。不过,后来,这个地点也在发生变化。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说杞梁妻哭的地点是在杞国都城(今河南杞县),这或许是他将杞梁当做是杞国人了。北魏的郦道元却说杞梁妻哭的地点在莒城,这里是他误以为是杞梁妻跑到莒国去哀苦了。不过无论如何,大体上这些地点都还在山东附近,事情也是春秋时期的事情。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到了唐朝,故事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时间从春秋推移到了秦朝,地点从齐国临淄演变为了秦长城,杞梁从齐国大夫演变为了修建长城的民夫。唐末诗僧贯休《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秦朝时候有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后来演变为了汉乐府的《饮马长城窟行》。秦朝长城的民谣和杞梁妻的故事逐渐合流,也就演变为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大概版本。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如何从齐国的临淄城墙演变为秦朝的长城

唐朝距离秦朝已经十分久远了,为什么文人们还要编造故事讽刺秦始皇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借古讽今”。唐朝对外征战不休,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于是这个时代的闺怨诗、边塞诗盛行,杜甫的《兵车行》、“三别”等就是对唐朝兵役的讽刺。文人们写孟姜女哭长城,莫非是为了隐喻唐朝的徭役沉重。到了唐末时期,杞梁的名字逐渐演化为了范喜良、万喜良等,杞梁妻也演变为了孟姜女,并且增加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唐朝之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基本形成了,出现于各种变文、话本、戏曲、民歌、弹词、鼓词、宝卷、子弟书等通俗文学之中,使得故事得以广泛流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31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