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的居民,被一阵嘈杂声惊醒。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汹涌的火苗夹杂着黑色的浓烟,直直地冲上云霄。

人们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火灾,扑灭了就好。太阳照常升起,大人们照常上街买面包,小孩照常在沙堆里玩耍。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人间炼狱。空气中的核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参与救援的人、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20年时间内,相继生病,残疾,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比如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摄影师、教师、历史学家、科学家,还有被迫撤离的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所讲述的,就是他们见证灾难的故事。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细腻真实的内心独白,让阅读者产生一种奇特的感受:切尔诺贝利事件距离我们那么遥远,可我们竟然能感同身受,有如切肤之痛。《纽约时报》称“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1、阿列克谢耶维奇:关注大事件下的小人物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苏联,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的写作题材涉及苏联人自杀问题、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2015年,因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书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与众多苏联作家不同的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距离国家意识形态很远,所谓集体、爱国这些词并不在她关注的范围内,她更关心大事件中的小人物。

正如卡夫卡所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真相,但每个人都能成为真相。”阿列克谢耶维奇把目光放在命运齿轮下的个体,借由他们的口,传达苦难的残酷。她写作的风格相当独特——用访谈的方式来写作纪实文学。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发生后的第四年,她决定写《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在这四年时间里,她本人以及她的家人、朋友都生活在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区域。许多人的身体发生急剧变化。她的母亲双目失明。将近300个孩子得了甲状腺癌。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危害有多大,有许多重要的数据:白俄罗斯失去了485座村镇,其中70座被永久填埋。210万人生活在受污染地区,其中70万是儿童……

这仅仅是白俄罗斯给出的数据。事实上,放射性物质会夹杂在流动的空气中,进行全球旅行,它带来的是世界级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然而,作者的关注点不在这些冰冷的数据上。她寻访了灾难的参与者,做了3年的访谈。她想要呈现的是,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如何在14天走向死亡,人们如何被迫离开故土,士兵如何填埋核反应堆,因辐射而死去的人如何秘密埋葬……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记录者,她揭开了这个时代的疮疤。

2、起初,爱超越了死亡,后来,爱和死亡融为一体

开篇第一个故事,讲述者是消防员瓦斯亚的妻子。瓦斯亚在核爆炸之后,第一时间冲进火场。

那些犹如剧毒的放射性物质,在几小时之内就摧毁了瓦斯亚的身体。被送进医院时,他全身肿胀,连眼睛都看不见。他的身体,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肤色从白色,变成蓝色、红色、灰褐色。

他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带有高浓度毒素的放射性物体。

他的妻子来不及哭泣,来不及考虑自己和腹中宝宝的安危。她只知道,她爱他,她必须守护在他的身边。

爱情是什么?在平常的日子里,爱情是相拥而眠,是一饭一蔬。在切尔诺贝利,爱情是超越死亡的存在,是我冒着生命危险,陪在你身边,亲眼见到你从生到死,而我无能为力。

瓦斯亚的妻子由于陪伴在他身边的缘故,身体也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两个月后,她生下的女儿患有心脏病和肝硬化,肝脏内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质高达28伦琴。4个小时后,女儿也死了。

你很难说,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还是死亡的故事。起初,爱情超越了死亡,后来,爱和死亡融为一体。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在这本书里,不仅有超越生死的男女之爱,还有坚守家园的爱,以及为国为民的大爱。

灾难发生之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水中。铀的分解需要十亿年,钍的分解需要一百四十亿年。核辐射经久不散,无孔不入。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种下的土豆已经到了收成的季节,因为丈夫和儿子的墓地都在这里,因为流浪猫总是会在固定的地点等人来喂食。

对于切尔诺贝利人来说,这里到底是人间炼狱?还是世代生活的家园?你很难说清楚。花园里的鲜花依然照常盛放,狐狸会跑到院子里来和人类玩耍。活着,对于切尔诺贝利人来说,仅仅在于活着本身。大量居民被驱逐,依然还有少数人坚守在这里,除了这块方寸之地,他们无处可去。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像是英雄一样,来到这片被神遗弃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放射量测定员亚罗舒克上校,穿越整片隔离区,只为了标记出辐射量最高的地区。这里的辐射到底有多致命?他当然心知肚明,但他还是去了。后来他全身瘫痪。曾经的他健壮如牛,如今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核灾难面前,人命微如草芥。可那些勇敢的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不是家中妻儿老小,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尽全力去阻止核泄漏。心无小我,却有大爱,这是很令人感动的。

3、比核灾难更可怕的,是谎言

这场灾难让人觉得最为心惊的一点是:苏联政府的隐瞒。

核爆炸之后,人们照常生活。没有任何一个人听到“核辐射”的消息。事件发生的几天后,图书馆里关于“核辐射”的书全部被带走 。

敌人是看不见的核辐射,就连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人都无法抵抗。它们暴露在核辐射之下,几分钟就造成短路。对抗这场战争,苏联能够拿出来的武器就是——人的身体。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她在人间炼狱里,发现了谎言和爱

几十万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士兵、消防员、旷工……他们在充满核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几乎没有防护。医生每天为他们测量身体的核辐射值,却不告诉他们结果,因为那属于军事机密。

政府以“国家英雄”为噱头,鼓动无数的人投身到这场救援中,并且承诺给他们房子和金钱,然而这只不过是空头支票。等那些受到辐射感染的救援者死后,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街道和学校,这就算是最高礼遇了。

在官方记录和大众媒体中,真相是被掩藏起来的。苦难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政府保持缄默,医生也沉默不语。各地区等待来自州府的指令,州府等待明斯克的指令,明斯克则等待莫斯科的命令。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锁链,锁链的一端连接着少数几个决策者。”

在沉默的当局眼中,“拯救生命”和“防止恐慌”,前者的分量还没有后者中。他们用所谓的苏维埃信仰,哄骗无数救援者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我从阿富汗回来时,知道自己可以活下去;而这里正好相反,它在你回家后才把你杀死。”

一位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士兵,被派往切尔诺贝利。两个月的清理工作结束后,他回到家里,烧掉了所有的衣服,唯独留下了一顶帽子,他的儿子很喜欢戴。两年后,儿子的脑子里长了一颗肿瘤。

当局撒了一场弥天大谎,最终几十万平民为此付出代价。

阿列克谢耶维奇说,她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她在记录着未来。是的,这场核灾难发生在过去,可是在核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谁又能预料到,明天是否会发生另一场巨大的灾难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作者:埃及蓝,书评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每周推荐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760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