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神奇的纪录片,你在其中能看到中国各地最美的风景。
从天南飞到海北,从白雪皑皑走到春回大地,但它不是《航拍中国》。
它会对着刚出笼,热气腾腾的艾窝窝来一个特写。
会不惜笔墨的介绍茯苓炖鸡汤:用旺火炖鸡,直到清澈的汤汁变为浓稠的乳白色。
每一个画面,都能让喜爱美食的老饕口水直流。
但它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你能看到自然界的生死一瞬。在高清摄像机下,不动如钟的蟾蜍,步步逼近的毒蛇,仿佛下一秒便是你死我活的厮杀。
但它也不是《动物世界》。
它将主题放在了中国文化中,最难以描述和讲解的一部分:
中医和草药。
这就是《本草中国第二季》,一部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的纪录片,上面提到的艾草、茯苓、蟾蜍,都是中药的一味药材。
走最险的路,看最美的景,采最配的药。
第二季凭借着诗意满满的旁白,和赏心悦目的画面,轻松在豆瓣拿下了8.9的高分。
医,对外行人来说,专业至上,晦涩难懂,而中医,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中医于其说是一种科学,更接近一种哲学。
有老话是如此评价中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之巧。
望闻问切对应着神圣功巧,将中医摆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时,也落得个曲高和寡的结果。
这正是《本草中国》试图改变的,从最日常的草药入手,普及中医和草药文化的同时,
也让大众看到,那些医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出现在第八集:拾遗之中的,张大宁医生,是北京鹤年堂中医药研究院的院长,也是这位小姑娘口中的“神医奶奶”。
3年前,小姑娘被诊断出淋巴组织BE病毒感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伤五脏。
肺、脾、肾,一个刚恢复好一些,另一个就出问题。
最后从西医转中医,调理后才慢慢恢复。
然而病人眼中的神医,其实也是普通人。
医生能够创造生命奇迹,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逃离生老病死。
其实早在17年前,张大宁就被诊断出患上了乳腺癌。
几次化疗没有作用后,她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用她的中医知识调理身体,体验每味药的效果。
如今她带着瘤已经生活了17年,依然在中医的路上摸索。
中国文化很神奇的一点,就是它哲学之间的贯通。
人生的道理都可以用书法阐释,生命的道理亦可以用医学解释。
中医一开始所追求的,就是用天地自然的力量,去恢复人生命的活力。
生病就是人体运转偏离平衡,医生要做的则是让一切回归到自然状态。
这份贯通在性质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药有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人性和药性是如此相似。
让人想想就觉得惊奇的,则是过去的医生,究竟是怎样发现它们配在一起的效果?
在河北有一种昆虫,名为全蝎,乃治风要药;
在浙江有一种昆虫,名为蚕,染白僵菌后成白僵蚕,治风化痰,可为行经。
南北相隔近千公里的蝎和蝉,经医者之手,配其他药材变成治病救人的良方。
远隔千山万水,却在良方中成为搭档。
也许正如片中所述:天地万物,本草生灵,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被莫名的因缘所牵引。
将它们牵线配对,治病救人,是独属于医者的浪漫。
过去医馆的门外挂着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这种胸襟是百姓信任医生的原因。
提到安徽歙县,很多人会联想到歙砚,殊不知这里还有中医一大流派:新安医学。
曾经有“天下名医出新安”的说法。
在这里许多人家世代行医,例如王键医生,是王氏内科的传人。
从清朝嘉靖道光年间到现在,他已经是第六代了。
所以这里的居民,很多对中医仍然持着尊敬和信赖。
而他也会定期带学生来义诊。
片中另一点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每味药的介绍。松树四季常青,凌冬不凋,而长在松树下的茯苓,则是凝聚了全部精华的养生极品。
让人感动的是药农家的祖训:采茯苓时要小心刨开土层,万万不可破坏松树根茎。
只有对天地心存敬畏,才能延续自然的馈赠。
明明是同一株麻黄,长在地上和地下的,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药性。
麻黄性温力猛,能够幸温解表,发汗效果极好。
而一体的麻黄根却是止汗药。
让人感到神奇之余,竟也和中国哲学联系在一起:阴阳结合,相辅相成。
有句话叫是药三分毒,但偏偏有些救命的药,就是要以毒攻毒。
药物和毒物,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夺命救命均在一念之间。
从元朝就出现的化风丹,能够治疗风痰痹阻,癫痫失语,然而化风丹用到的许多材料,原本都是有毒的,甚至包裹在素丸上的都是朱砂和麝香。
从毒变成药,靠的就是医生独特的制作手法,降低植物毒性,提高药性。
中医一度处在很尴尬的位置,年轻的医生信西医,老中医找不到传人,想看中医的病人找不到好医生。
甚至一度国外对中医的重视,都比我们自己要高。
如今用科技分析中医药方后发现,药的成分都是有用的,然而我们真正的好中医却在变少,让人难免唏嘘。
《本草中国》这样的纪录片,从出现到大受好评,也许是中医向前迈出的一步。
就像在纪录片中,一位位两鬓斑白的老中医,依然不放弃坐诊一样。
这个纪录片导演的愿望,则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
他们想做的都是一件事,保护好我们这门已经流传千年的手艺,
是手艺,亦是文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