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部被13家电视台拒播的纪录片刷,却在网络上爆火。
B站上近200万人观看,仅弹幕数就有10万余条。
豆瓣上,此片的评分也高达8.9,成为当年国产纪录片的绝对黑马。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就是《寻找手艺》。
两年之后,这部纪录片的续作也来了,这就来和大家聊聊它——
寻找手艺2
导演: 张景
类型: 纪录片
首播: 2019-10-18(中国大陆)
片长:76分钟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部聚焦中国传统手艺的纪录片。
在第一部中,主创团队走遍23个省市,88各地区,记录下144项传统手艺。
在珍贵的影像背后,更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是其幕后创作故事——
导演张景,从小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长大。
奋斗三十余年,他原本过上了家庭和谐、工作稳定的幸福生活。
但是,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他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
除了张景之外,此片的主创团队就只剩下两人:
录音兼“交际花”喻攀,以及司机兼摄影师何思庚。
这三个人都是非专业、无经验的门外汉,所用的设备也是淘来的二手残次品。
片中的取景、摄影乃至旁白、文案等等,也都显得十分粗糙和随意。
即便如此,它却足够真诚地记录下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匠人精神,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好评。
两年过去,《寻找手艺2》悄无声息般地低调回归。
评分比第一部更高,可惜看过的人数却寥寥无几。
和前作相比,这部续作到底表现如何?
在我看来,它有三个方面的“变”与“不变”。
先来说说“变”的一面。
首先,此片给人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它在摄影上变得更好了。
或许是第一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导演再接再厉的信心与勇气。
可以看出,相较于前作粗糙的画面,第二部明显用了更好的设备,在拍摄上也更加细致。
于观众而言,有了更加清晰的观看体验;于片中的传统手艺而言,这个拍摄和记录的行为本身,也变得更有价值。
《寻找手艺》
《寻找手艺2》
其次,导演的野心变得更大了。
在影片一开始,他就对着镜头道出了自己的小目标。
希望这部纪录片在院线上映,并且取得一个亿的票房成绩。
依目前的现实看来,这个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始终一腔孤勇追梦的魄力,以及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手艺的初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片的内核变得更深厚了。
在《寻找手艺》第一部中,将目光聚焦于传统手艺,以及守护它们的手艺人身上。
但在第二部中,还延伸到了这些手艺人的家人,甚至是三个主创本身。
这样的转变,对于创作深度的增加显而易见——
它既像一个移动博物馆,用影像保存下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的诸多传统手艺。
它又像一个灰暗底色的万花筒,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无奈。
两年的时间,于电影拍摄而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寻找手艺2》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也存在着诸多不变的地方。
第一个不变,体现在片中所选取的手艺身上。
续作中出现的手艺,都曾在第一部中有过亮相。
正因如此,你也可以把此片看成是对前作中所采访过的手艺人的回访。
第二个不变,体现在片中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的销量和前景上。
毋庸置疑,《寻找手艺》是一部真诚而优秀的纪录片。
它收获了较高的观众评价,也实现了逆袭——后续被部分电视台买下播放。
口碑最盛的时候,导演一个月接受了四十多家媒体的采访,还曾接受高校的邀请去开展讲座。
但是,它对于片中这些手艺品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却显得微乎其微。
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现实,在《寻找手艺2》中也客观地拍下了这一切——
还记得第一部中,在山东泗水柘沟镇做土陶的手艺人刘新文吗?
他在镜头中介绍道,柘沟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陶之乡”。
最红火的时候,镇上同时有四五百人在做陶器。
但两年之前,却只剩下他一个人。
两年过去,他的土陶也大量滞销,摆满了土陶厂的院子。
他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只无奈地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
末代传人。
做称的手艺人朱宣堂,做的称几乎可以用零误差来形容。
两年间,他生了一场重病,身体情况无法继续做称。
而他家里仅存的十来杆称,成为了他最后的作品。
还有做斗笠的手艺人潘存家,将一生的心血放在做斗笠上。
他的手艺无可挑剔,可惜销量却相当惨淡,导致这门手艺也后继无人。
两年过去,潘存家做的斗笠越来越少,而他唯一的徒弟也中途放弃了。
如果说上述这些手艺,只是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况。
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这些手艺,可以说已经从中国灭绝了——
在新疆的戈壁滩上,有种叫巴拉曼的古老乐器,仅用一支芦苇制作完成。
两年前,《寻找手艺》拍下了唯一还保存着这门手艺的老人胡大拜尔地。
时隔两年后,当《寻找手艺2》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才得知老人已经因车祸去世了。
从此之后,这片戈壁滩上再也不会响起巴拉曼悠扬的声音。
还有在云南做手工油纸伞的坎温老人,是第一部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之一。
由于难度较大,老人在绷紧连接伞骨架上的线时,足足试了8次才完成。
而他所做的这种油纸伞,从头到尾都全凭手工完成,没有半点现代工业的痕迹。
两年过去,老人也去世了,
从此之后,当地再也没有人会做这种油纸伞。
可以看出,《寻找手艺》对于片中这些手艺人而言,所起到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但是,它却以影像的形式为载体,让这些传统手艺在光影中永久存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它也体现了《寻找手艺2》的最后一个不变——
以张景为首的主创团队不变的初心。
在拍第一部时,张景为了筹钱,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
朋友们以为他疯了,用“无可救药”的词汇来形容他。
等第一部播出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张景的经济却并未得到改善,依旧负债累累。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又借了50万,并开始了第二部的拍摄。
为了不让片子变得过度商业化,他在开拍前拒绝了部分投资,只为了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全部拍摄。
在成片出来之后,他邀请超过2000余人进行观看和评价,并不断修改。
一年半的时间里,总共修改了28稿,光是这些反馈表叠起来的厚度就相当惊人。
图源 寻找手艺微信公众号
但是,当他把最终制作完成的纪录片送到各个视频网站时,却又再次经历和制作第一部时一样的遭遇:通通被拒绝了。
最终,他只能把《寻找手艺2》免费传到了B站上。
而这也就基本意味着,他借来的50万又一次打了水漂。
即便如此,张景依旧坚定地表示,他会继续坚持拍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和第四部。
图源 寻找手艺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过,却要一次次地“折腾”自己?
追溯源头,其实一切只源于张景由童年经历而萌发的一个小小愿望:
我在湖南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长大,随着快速城市化,很多传统技巧也流失了。我就在想,身处现代都市的我,能否把这些智慧作为影像保留下来,也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中国,远远不止你常看到的那些现代文明。
在如今这个快速城市化的时代里,传承中国古老手艺的,却往往是一些不在大城市里的手艺人。
他们在经年累月的坚守中,丰富了中国传统手艺的厚度,也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寻梦环游记》中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不复存在,而是被人遗忘。
而《寻找手艺》的出现,就让那些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的手艺,永远活在了每个观众的心里。
而这,便是这部纪录片所存在的最大意义。
*本文作者:张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