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琅琊点尽风云众生万象,麒麟惊才江左梅郎主朝廷沉浮于鼓掌之间,大家不曾忘记赤焰铁甲,也永远记住了白衣轻裘的梅长苏。
「可是在我心里,他永远都是金陵城内,最明亮的那个少年,永远有着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在看《鹤唳华亭》的时候,我忽然想起《琅琊榜》中这一段话。
两部剧播出时间相差甚远,却隐隐约约都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儒家观念:「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你愿意不愿意相信,有人为此理想甘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是在文学作品中,赤子之心是主人公的闪光点也终是一种宿命,《鹤唳华亭》该剧同样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观念。
《鹤唳华亭》首先吸引人的是剧中展现的文化之美,一方一寸,举手投足,皆是风雅。
除了剧情中的文化塑造,该剧还在服饰、礼仪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之礼」的美感。在精神层面,该剧也展现了克己复礼、追求理想的中国人千百年在文章诗歌传颂的极致品格「儒家君子之美」,让人赞叹。
细品《鹤唳华亭》,感悟文化之美同时,且看华亭正盛,君子鹤骨风姿。
字体之美
「瘦金体」在第一集人物介绍时就已出现,皇太子萧定权于思梦中惊醒,《鹤唳华亭》主人公的故事与背景拉开帷幕。
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个大胆而难得的独创字体,宋徽宗的瘦金体形销骨立、斩钉截铁,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突出个性堪称字体中的一绝。在剧中,瘦金体多次出现,让人赏心悦目。
服饰之美
从服饰颜色看,《鹤唳华亭》剧中各官员服饰的颜色均以宋代公服规定为借鉴。公服是宋代官员、皇帝平时在正式场合穿用的办公制服。
宋代公服的标配是「圆领大袖襴袍、展脚幞头帽、革带」。
南宋萧照画作《中兴瑞应图》十二卷之一中宋代君臣公服形象
关于宋代官员的公服制度,根据《宋史·舆服志五》的记载可知《鹤唳华亭》剧组下了功夫。
「公服,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鹤唳华亭》剧中官员的朝服绛纱袍、梁冠、方心曲领的形制则取自宋代,基本尊重历史原貌。
在太子冠礼剧情中,中书令李柏舟着宰执级别高官用的笼巾貂蝉冠朝服可以算是众多古装剧中较为考究的朝服形象。
剧中李柏舟(左)戴笼巾貂蝉冠、卢世瑜(右)戴进贤梁冠
印刷之美
「印刷术」是我们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中国从宋朝以来十分讲究印刷字体的美观性,活字版不如雕版方便和易于保存,雕版印刷在古代中国始终占据主导位置。
该剧全面呈现出了活字印刷术之美,我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于古人的智慧。
点茶之美
《鹤唳华亭》可谓完完全全还原了宋代时期盛行的「点茶」文化。
「点」即沸水将茶末点化成茶汤之意。从蔡襄的《茶录》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茶书大多讲的是点茶。
第四集中,太子萧定权拿着自己的书法来探望恩师卢世瑜,卢世瑜招待太子的便是点茶。
师徒俩坐在一起喝着点茶搭配茶点,又说起卢世瑜几日后的寿辰,十分融洽。
书画之美
虽只有几秒的画面扫过,《千里江山图》的美却让人过目不忘。千里江山图又名“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便绘制出这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奈何天妒英才,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
儒家君子之美
何为君子?我们都知道,从外表来看,君子如玉。 玉,温润莹泽,细腻灵动,给人一种含蓄优雅的美感。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却把君子这一概念道德化,赋予了「守仁、行义、遵礼、明智、忠信」的理想化人格。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多是内在修炼的一种心境和品行,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来立论。
《鹤唳华亭》中,从萧定权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提出的「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五美品格。孔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是儒家君子身上遗世独立的过人之处。
抛开电视剧,在原著文字中,我们其实更能理解萧定权的角色定位。他隐忍坚持并非懦弱只是恪守自己为人的原则;他有礼有节、不卑不亢,那是属于儒家君子的风骨。
他的隐忍和退让是为了「家国天下」,实实在在做到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心中有大爱,爱父爱母,爱师长,爱友爱天下。
剧中的「鹤」是太子萧定权的角色象征,映照着那句「鹤为猛禽,可以搏鹰」为本剧垫定了一种基调。
萧定权是个真正的儒家子弟,所以他最后愿意抛弃唾手可得的皇位走向死亡,他是甘愿守护赤子之心的理想主义者。
在历史进程的激流中,遗世独立的君子纵然是可以搏鹰的猛兽,也躲不开宿命的纠缠,赤诚与理想之心始终笼罩着悲剧的阴影与悲情的原罪。
萧定权身上有千万人吾往矣的君子风范,也让我们看到了如鹤般坚韧高雅的君子之心
《鹤唳华亭》的台词、礼仪、服饰等等所呈现出来的,我想已经不简单是一种画面或者故事,而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
作者:知秋公子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知秋公子
•图片来源:《鹤唳华亭》剧照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