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陈凯歌“调教”演员,厂长突然被圈粉了。
镜头前的他,温文尔雅,出口成“诗”,一语击中表演者的短板。
就如观众所说:听陈导的点评,是一种享受。
单说《大明宫词》那段,不知有多少人看舞台没哭,倒是被他给说哭了。
从幕后到幕前,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陈凯歌。
的确,相比同期的张艺谋,陈凯歌的职业生涯一直饱受争议。
自1993年《霸王别姬》封神后,口碑呈“断崖式”下滑。
前有《无极》,被冠上“烂片之最”;
后有国庆爆款《我和我的祖国》,他执导的“白昼流星”单元被炮轰是扯后腿。
难道真如外界所说,他江郎才尽了?
厂长认为这样讲太狭隘。
不可否认,陈凯歌身上有诗人的情怀和傲骨,不太接地气。
可他不懂吗?
怎么会。
早在1996年就懂了,当时陈凯歌野心勃勃,蓄力拍出一部爆款,超越《霸王别姬》,结果……
超越与否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能肯定的是,它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
《风月》
别笑,厂长没胡诌。
被吓到的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全片画面色调始终是黄里透着黑,氛围阴森又诡异。
上一秒演员的脸半明半暗;
下一秒镜头就怼到演员脸上,大特写撑满整个荧屏。
也就哥哥张国荣的神颜能扛得住。
虽然艺术效果和技术含量满分,但就说你怕不怕?!
更何况,剧情还这么瘆人,简直变态、扭曲到极致。
故事开始于封建闭塞的庞家大院。
十几岁的忠良(张国荣饰),父母双亡,独自前来投奔嫁入庞家的姐姐秀仪(何赛飞饰)。
谁知,等待他的不是憧憬已久的繁华富贵,而是没有尽头的噩梦。
原来,忠良的姐夫庞大少爷是个“大烟鬼”,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神志不清的地步。
他不仅教忠良吸烟,还一言不合就让他跟他姐姐玩儿亲亲。
姐夫疯,姐姐也跟着疯。
她在忠良脸上留下唇印,还“教导”他成为真正的男人。
小小年纪的忠良无法忍受,一气之下用鸦片毒废姐夫,然后便提着行李逃到火车站。
只是,造化弄人。
忠良原本想去北京,却阴差阳错的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
在上海,他没有如愿继续读书,而是投入黑帮头目大大门下,成为靠色相勒索富家太太的“拆白党”。
他表面沉沦于纸醉金迷,实际上心如死灰。
另一边,庞府老爷离世,庞大少爷又成了植物人,小姐如意(巩俐饰)被众人架上主事之位。
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的少女,突然手握万贯家财,不少心怀恶意的人早早就盯上了。
包括远在上海的大大,他派忠良借身份之便,重返庞家,勾引大小姐如意。
讲真,这剧情颇有种网络爽文的赶脚。
你甚至不难猜到后续走向,无非是忠良和如意之间将上演一出复杂的爱恨纠葛。
但要知道,导演可是陈凯歌,以擅长发掘内涵、追求极致艺术著称。
况且,这还是他呕心沥血的野心之作。
摄影杜可风,主演张国荣、巩俐,配角有惊鸿一瞥的周迅,还不乏何赛飞、张世这样的实力派,算是集结了当时最强的阵容。
那年,陈凯歌顶着《霸王别姬》的光环被寄予厚望,谁知,仅在国际奖项中拿下一个金棕榈提名。
豆瓣评分7.6,不高不低,但在国内,《风月》更多的被认为是一个名导的“失常”。
对此,厂长个人认为,虽不成功,但也算不上失败。
片中,你能看到无可挑剔的中国式美学,巩俐张国荣的那场云雨戏,含蓄隐忍,高级到极致!
包括被诟病的故事,狗血并不肤浅。
陈凯歌借忠良如意的爱情悲剧,体现人性善恶,几位主人公身上,交织着封建、女权、爱情、性觉醒、命运轮回等元素。
描绘出病态社会下的病态人生——
他们都是可怜人。
忠良以为逃离庞府是解脱,实际上,童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和姐夫对他的变态凌辱,始终忘不掉。
从小到大钟爱女人的耳环,这点出卖了他。
他总佯装风流洒脱,以强烈的自尊来掩饰强烈的自卑。
他失去爱的能力,面对纯洁如雪的如意,他痛苦纠结,想爱却不敢爱。
而如意,自小被烟鬼父亲拿鸦片“熏”着长大,这导致她少女时就蒙受退婚之辱,变得自卑自怜。
她一生被禁锢在深宅大院,向往外面的世界。
因此当穿着时髦西装的忠良出现,她便义无反顾的爱上了。
忠良说外面的女学生穿着短衫黑裙,如意便换掉自己的旧褂;
忠良说“女人”比“姑娘”好,如意就将自己给了小跟班端午(林健寰饰),蜕变成所谓的“女人”。
只是,她以为终于等来一个太阳解救自己,却不知来的是一个假的救赎。
旧社会里,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无助,女人是,男人也是。
他们一生都被无情的社会所摆布。
命运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人性的扭曲造成变态的人格,变态的人格酿成最后的悲剧。
就如一位网友说的,被忠良勾引的那一个个红杏出墙的女人,内心多半是痛苦和无奈,她们不甘被安排,渴望自由。
人要是永远长不大,多好。
这是厂长看完最大的感受,至今都记得幼年如意、端午,和忠良在院子里擦肩而过的场景。
他们眼神懵懂,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能看出,陈凯歌赋予这部电影很多内涵,这是优点,却也是缺陷。
想传达的东西太过复杂,加上矫情的台词、大量留白,导致剧情晦涩难懂。
记得有人曾说,一部成功的戏是这样的:要不娱乐观众,要不感动观众,要不教育观众,要不启发观众。
如果单纯让观众感到郁闷,那么,哪怕再精彩、再精致,也是无用功。
对应《霸王别姬》里的一句台词就是,玩意儿再好,也不对头了。
针对上述种种,有人将其称为:陈凯歌不被理解的浪漫。
80年代,陈凯歌曾说:
我对自己今后的创作一点也不惶惑,
我要坚定走自己的路,
继续拍我想拍的电影,
我相信这样做对人民是有益的。
有一天,人们会说:
“陈凯歌,我们感谢你”。
与其说他在拍电影,倒不如说他在和诺大的世界抗争。
迎着各种不理解,坚持走自己的路,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风月》中对世事的暗讽,乃至对人性的剖析,所达到的高度让很大一部分华语电影望尘莫及。
只可惜,《风月》“生不逢时”,前有《霸王别姬》,后有王家卫的《春光乍泄》。
它还没来得及发光,就被掩盖在光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