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子偶像团体,无论从名气,吸金能力,文化影视力量来考量,全球最红的少女组合非迪士尼旗下的公主莫属。
《美女与野兽》的女主人公贝儿就是一位拥有勇敢、独立的现代女性特质的迪士尼经典人物,据说是迪士尼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者。
故事背景——追溯“美女与野兽”爱情故事的沿革
追溯《美女与野兽》的渊源,实际上源自一个18世纪的法国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由法国女作家维伦纽夫发表于1740年,最早以沙龙故事形式出现,是一个复杂的长篇故事。
沙龙故事从17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于法国宫廷,受众多为女性,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为主。原版故事用隐喻手法揭露女性婚姻不能自主的状态,控诉父权任意指派婚姻伴侣。
1756年,另一位法国女作家博蒙特将其改写成了一个更加简短的版本。
如果说第一版《美女与野兽》是成人爱情故事和幼儿睡前故事的结合,那博蒙特所改写的版本就加强了道德教化意味,变成了完全具备说教性质的童话。书中相对与绝对的概念越发清晰,表里、真假、善恶、美丑、人兽也成为表达的主题。
有不少人认为,创作第一版本的维伦纽夫女士很可能从古代神话中获得创作灵感,比如《丘比特和赛姬》,它是公元2世纪时的一个传说,被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收录进他非常有影响力的小说《变形记》,又名《金驴记》,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名为赛姬的姑娘,她长得极其美丽,却因冒犯了女神阿佛洛狄特,而被诅咒嫁给一只蛇形怪物,然而这只怪物是丘比特假扮的,就是阿佛洛狄特的儿子:爱神丘比特。
另一个相似的故事是《猪王》,这是一个16世纪时期的意大利童话故事,被收录在斯特拉帕罗拉的《愉快的夜晚》一书中,有位王子一出生就长得像猪一样,而且要一直保持猪的外形到他结第三次婚,他杀死了前两任妻子,因为他们厌恶他“肮脏污秽”的外表,第三任妻子却乐于和他相处,并且赢得他的信任,因此最终将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她:他其实是一位英俊的王子。
《美女与野兽》同样颠覆了王子拯救公主的套路,等待解救的不是公主,而是王子。王子因为自私和冷酷无情而受到仙女的惩罚,被诅咒成一只野兽,正是因为贝儿的出现,才教育了王子,让王子完成了由“兽”到“人”的回归。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故事的主人公都不幸变成了野兽,而他们恢复人形的关键就是“婚姻”,或许今天的读者更愿意相信是“真爱”。这些故事因此被归类为“动物新郎”故事。
这些“动物新郎”故事,隐然有了颠覆男权的意识,女性不再是被拯救者,而化身于拯救者。
“美女与野兽”大受欢迎—既满足“公主心”,又慰藉“独立欲”
2017年,改编自1991年迪士尼动画电影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成功举办全球首映礼。从童话的诞生,到以歌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再到以多个电影版本出现,艺术史见证了该童话从公主时代视角到女性权利视角的演变历程。
《美女与野兽》可以说是迪士尼公主形象变身的一个转折点。
截至2018年,迪士尼官方认证的“迪士尼公主”共有14位,依次是:
1937年《白雪公主》白雪公主;
1950年《灰姑娘》仙蒂公主;
1959年《睡美人》爱洛公主;
1989年《小美人鱼》爱丽儿公主;
1991年《美女与野兽》贝儿公主;
1992年《阿拉丁》茉莉公主;
1995年《风中奇缘》宝嘉康蒂公主;
1998年《木兰》木兰公主;
2009年《公主与青蛙》蒂安娜公主;
2010年《魔发奇缘》乐佩公主;
2012年《勇敢传说》梅莉达公主;
2013年《冰雪奇缘》爱莎公主、安娜公主;
2016年《海洋奇缘》莫阿娜公主.
迪士尼因为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傻白甜三人组”而饱受女权主义者的诟病,这类童话里的女性只是被保护者,也就是以弱者的姿态出现。
而《美女与野兽》里的女主人公贝儿热爱新知、勇敢独立、喜爱冒险,让迪士尼第一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因为他展现出了一个更加值得称许的女性形象,宣扬女性在婚姻当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随着平权运动的不断兴起,女性的地位不断提升,那种代表弱势、柔柔弱弱的“白莲花”形象也受到女性自身的厌弃。《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儿形象,就像是在为女性发声, 2017年上映的真人版电影更是扛起了“女权主义影片”的大旗,女性观众为此纷纷慷慨解囊,趋之若鹜。
像《美女与野兽》这样从数百年前流行的动物新郎故事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他们以一种人被社会所接受的方式,给女性以劝导和安慰,让他们借助想象获得慰籍。
贝儿美丽、善良、独立、有勇气、完全符合大众对新女性的想象,“野兽”霸道、多金、对爱专一、还是个王子身份,也完全符合女性对另一半的幻想。
这种既满足“公主心”,又慰藉“独立欲”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型的故事题材因此一直深入人心,在影视、网络小说界也甚为风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总裁中了我的毒》、《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的女人》等等这样的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影视剧《杉杉来了》、《最美的时光》、《盛夏晚晴天》等等都在复述着同样一个奇迹,一个冷酷的“总裁”,被一个平凡的女孩征服并驯化,这些故事的男主人公虽然不是野兽,却也经历了一场心灵和情感上的转变,其神奇性丝毫不亚于野兽变成人的经历,他们都阴扭曲的人格或心理危机而遭受折磨,最终又都靠女主角将他们拉出深渊。
为什么女生会喜欢「霸道总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每一种痛苦都包含了快感的可能性,而男性的 X 欲中,夹杂着征服欲和侵略欲。可以说,「霸道」是雄性生物的本能。
而从女性角度来分析,女性心理学者赫莉尼·多易秋说过:女性与生俱来有「被虐」的倾向。并不是你想歪的那种「被虐」,而是一种内心渴望被保护的情感。
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霸道总裁」们能满足女性「被虐」的心理需求,可以说,《美女与野兽》其实就是人兽恋版的「霸道总裁的爱上我」。
“美女与野兽”真的是女性主义故事吗?
《美女与野兽》这类童话,情节背景会由于受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会被赋予各种意义,然而故事的精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主打女性主义,但当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动画版、真人版电影中仔细解读,“美女与野兽”真的是女性主义故事吗?并非如此 。
1. 仍在强化主流的性别准则。
《美女与野兽》这篇童话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在主张男女平权,赞扬强大而独立的女性,打破父权社会性别偏见的藩篱,相反,它的目的是要强化主流的性别准则,他试图告诉女性,如果他们始终孝顺父亲,并忠于丈夫,他们将会得到善报,唯一让它与同类故事区别开来的,就在于它以一种更加含蓄而谄媚的方式宣扬了,女性也可以在婚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把丈夫从野兽变成人类。
2. 仍在教导女性如何行止,从而钓到金龟婿。
追溯“美女与野兽”爱情故事的沿革,女主人公在相似的文本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次叙述都让女主角所代表的性别角色向前一步。但囿于文本结构上的先天缺陷,《美女与野兽》几乎不可能为女性主义主张提供叙事上的支持。
因为不管如何改造,故事的结局都是贝儿嫁给了王子,因此越对贝儿做勇敢独立的改写,其悖论就越严重——要到更广大世界冒险,意味的不过是嫁一个如意郎君?
它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有着严格缺陷,基本上没有挑战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预设,这个故事的创作目的仍然是教导女性,如何行止从而钓到金龟婿。一个女人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境况,婚姻依然被看做是最佳途径。
这些故事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他们以一种人被社会所接受的方式,给女性以劝导和安慰,让他们借助想象获得慰籍,从而帮助他们准备好迎接一场联姻,尽管这意味着她们要放弃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故事相当令人陶醉,因此,直到今天,他们依然起着麻醉女性的作用,使她们能够接受不平等不健康的两性关系这一残酷现实。
3. 宣扬女人天生来就是为了教化男人。
毋庸置疑,“美女”将“野兽”拉出深渊是一种女性力量的增长,但这种力量不一定能够惠及女性,而且往往会被滥用,从而给女性带来一种幻觉,那就是:只有她们能够驯化粗暴或冷酷的丈夫,消除他们的“兽性”,这就误导女性去相信男人,天生就带有兽性,而女人天生来就是为了教化男人使他们更有人性,因此,好女孩爱上坏小子,是很正常的。男人有权利表现恶劣,而女人就有义务,用信念与爱去感化他们,如果她们失败了,那就说明她们没有尽全力。
一项关于女性爱上罪犯的研究表明,一些女性承认,她们在罪犯的心灵深处看到一个惊慌失措的小男孩,并受到感召,要去拯救那个小男孩,因此,对于美女与野兽这类故事的流行,我们更应该警惕,而非感到宽慰,虽然他可能是女性主义兴起的反应,但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危害,以更难察觉的方式,传播不恰当的性别价值观。这其实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牺牲者心态”或圣母心态,女性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甚至当成高尚的行为。
总的来说,《美女与野兽》虽与灰姑娘、睡美人等童话不同,它是女性拯救男人的故事,因此在女权主义方面有改良空间,但因为故事的先天缺陷,很难成为纯粹的女权主义表达,更像是在男权规定前提下的、政治正确的女性欲望:做和男人一样有知识、有追求、有同等地位的时髦现代女性,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只是,它像现代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一样,是女性意淫的极好文本。
《美女与野兽》故事的骨骼并没有留给女性主义以自我实现、自我伸张的空间,因此,并不主张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因为如果一味从成人世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一则童话,难免显得“过度解读”。
毕竟,童话故事的主要受众依然是孩子,而童话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通过简单的人物对立和情节设置,理解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比如,不论是动画版还是真人版,迪士尼就是想通过《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告诉大家,不要在意美与丑的外表,重要的是心灵美。
另外,钟情「霸道总裁爱上我」也没有错,但请记得,对于每个女孩子来说:精神平等、人格自由,不是任何人的附庸品,不沉溺于物欲诱惑的海洋里,不以丧失尊严为代价,才是值得你为之痴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