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精读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觉得还是不够,打算第二遍看完,写好笔记之后要总结一下整本书的脉络。
昨天写的文里简单的总结了一下,《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的基本脉络,其实在第9节的时候已经写了出来:
把人的思维系统类比为一个操作系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升级这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由很多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连接组成,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升级学习每一个概念。加强概念之间的连结,从而达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的目的。
因为最近当当网搞活动,又入手了一些书。其中就有李笑来更早的一本《把时间当作朋友》,今天随手翻了翻,有个意外的发现,这两本书的目录怎么差异这么大?
《把时间当作朋友》目录
《财富自由之路》目录
把这两份目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很明显的会发现其中的差异。《把时间当作朋友》的目录,每一个章节名就是这一章节内容的核心。
而《财富自由之路》的章节名都是一个问句,有时候你看完了这一节好像很有收获,可是要是问你这一节讲了什么,你可能很难或是很准确的回答出来。
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都是李笑来写的书,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目录?
现在有很多读书的渠道。其实我真正的开始读书,是接触了樊登读书会之后开始的。像樊登读书会这种类似的还有逻辑思维,得到的一些专栏,还有十点读书,有书这些读书类的公众号。还有一些思维脑图之类的。
这些读书的辅助工具(我把他们定义为一种辅助工具)启发了很多人开始阅读,可谓是功德无量。但是接触类似的工具越多,我越发现,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期,感觉自己好像收获很多。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多大的改变。
这么说或许更明白:听樊登读书的一年时间的成长,还不如我精读《财富自由之路》这两个的成长来的快。这就让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樊登自己在一期节目中说到:办这个读书会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不是指其他的,而是指我为了每周给大家讲解一本书,我就需要去认真的读很多的书,而且要把一本书讲透彻,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诚然如樊登所说,一本书要想真正的吃透它的价值,就是自己去读,去深入的思考,去提炼,最好是能够把自己在书中学到的讲出来,教会别人。这时候收获最大的事你自己,而不是那个你教会的人,虽然看起来你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现在在来看看,如果我们只是听一些讲书的音视频,只是看一些别人的读书笔记,思维脑图,收获注定是非常有限的。
就像李笑来在书中提到的到,看书如果能够看原版的,最好直接看原版,否则你可能怎么被坑的都不知道。翻译的书都会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何况去听一本的所谓精华?或是去看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我亲身感受过的就是有事后一本书的讲解只是那本书中的一个章节而已,有时候共读的书的内容,跟原书完全是两样。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期望别人为我们读书自己就获得很大的成长,其实跟天天买彩票期望中大奖没什么两样。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李笑来为什么在后面的《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采用完全不同风格的目录呢?我的猜想是,他希望读者自己正在的去思考,深入的思考。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读他的书会发现,他往往是从我们身边很浅显得事例开始,引申出我们也很常见的道理,然后一步步的分析,最后直达本质。都是很常见很普通的东西,最后让你产生:“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就是深入思考的魅力。
而那些读书的辅助工具只能是一种工具,我们只有主动的适用工具,所得到的东西才会真正的属于我们。我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这些工具选书,觉得有价值得,就买来实体书自己读。
原文始发于:对李笑来两本书目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