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鹿史迹
在璀璨的华夏五千年时光中,涌现了无数的才子才女,然真能做到名垂青史者不过二三,“四大才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提到她们,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蔡文姬、李清照的名字,而非承父兄遗志续写史书,宣扬“男尊女卑”影响后世千余年的她。
其他几位才女皆是以撰以诗词歌赋流芳于世,而班昭却有所不同,她除了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属于她的一笔,更是为历史的传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出身于儒学世家的班昭,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因其父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在他的影响下,班昭自幼便颇有才气,长大后更是学识广博,是当地有名的才女。
汉和帝永元元年,因窦宪平定匈奴有功,得到汉和帝的赏赐,并因其家族权势滔天,窦宪本人也愈加跋扈恣肆。皇帝得知窦宪的党羽有谋反之意,经一番部署,最让窦宪落得个迫令自杀的下场。
在这场政治案件中,班昭的哥哥班固被牵连其中,死于狱中。班昭在得知父兄皆已辞世,悲痛万分之时,忽然想起哥哥生前所写《汉书》仍未完成,坚强的她选择将悲伤藏于心间,并继承父兄的遗志,续写《汉书》。
恰逢汉和帝下诏召班昭前去东观藏书阁,将《汉书》剩余部分续写完成。于是,班昭在藏书阁中花费大量心血,在阅读众多史籍的同时,整理、核对父兄遗留下的散乱稿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补写八表。
在《汉书》首次面世时,很多学者纷纷表示对书中部分内容“不解其意”。班昭得知后,担任起传播和普及》汉书的责任,她增教授过当时大儒马融等学者,如何正确理解读懂《汉书》。
班昭不愧于“才女”之名,由她续写的内容中可看出,她虽身为女子,却有着不输于父兄的才学。正因她的学识之广,助她得以完成《汉书》流芳百世的同时,在晚年时期,为了追忆先贤,仿其父所著《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除此之外,班昭所著另一部文学作品,却让青史留名的她,在影响后世千余年的同时,给她带来源源不断的争议。
古人早婚在当时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班昭也不例外,十四岁时,她便下嫁同郡青年曹世叔,婚后夫妻二人更是相敬如宾。
原以为日子便如此般,夫妻二人能携手走过百年光景,奈何丈夫英年早逝,留下爱妻和幼子在世间相依为命。年纪轻轻便成为寡妇的班昭,一直遵循妇道,未曾逾越,更是坚持终身不嫁。
时光飞逝,当年惊才绝艳的才女变成白发苍苍的迟暮老人,此时的班昭,注意到家中有着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正当出嫁年龄,她担心姑娘们不懂妇女礼仪,出嫁后做出有损未来夫家面子的事,辱没了家族。
于是,她在闲暇之余作有《女诫》七章,让家中姑娘们阅读学习。此书本是做勉励之用,奈何班昭的才情得到世人的认可,听闻她撰写新书后,不少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想要拜读此书。
很快,大儒马融在看过《女诫》后,认为班昭在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很好,便让妻子、女儿学习。
因汉和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召班昭入宫,让皇后和妃嫔们视她为老师,称为“大家”。邓太后临朝听政期间,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勤于政事的她让邓太后很是满意。这也是《女诫》完成后,很快称为教育宫内妇女言行举止的“教科书”的原因之一。
这部强调“男尊女卑”、顺从思想的书籍,自问世之日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竟在后来影响了中华历史千余年,称为封建时代社会女性必读书籍之一,极大的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
这本影响深远的教育女性如何为人处世的“奇书”,早在当时就迎来了反对的声音。班昭丈夫之妹曹丰生便在《女诫》完成后,对书中观点表示反对,她曾写书反驳,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才情也令人称赞。
这样一位在当时有身份有学识的女性,很难想象她竟甘愿被男子踩在脚下,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强调妻子除了对丈夫顺从,也要对婆婆顺从的思想。并呼吁天下女性像她一样,对男子谦卑恭顺。
也难怪“与众不同”的班昭被后世所诟病、唾骂,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呀。但仔细想来,《女诫》对世人的影响真的只是班昭一人之错吗?单凭她一人怎可会有这般长远的影响?当时世人的思想和社会的风气,也理应考虑其中。
对于班昭和她的《女诫》,大家有怎么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