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生福,字森茀
1939年生于江苏无锡
著名中国画、连环画家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继承人
他热爱连环画
无论是连环画的兴盛时期或是遭遇瓶颈时期
他从未放下画笔
一直坚守在连环画创作这一阵地
箍桶师傅 箍桶匠又称圆作木匠,旧时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
卖棉花糖 那时的棉花糖是用机器“脚踏”出来的,小贩们用竹签在上面缠绕,不一会就“蹬”出又香又甜的棉花糖,惹得早已口水直流的孩子们伸出手,排队抢购。
西瓜摊 到了夏天,就会有西瓜商贩在街头摆摊,把西瓜切成小船形放在圆木上,有的还罩上纱罩,手拿蒲扇,一边吆喝,一边赶苍蝇。
馄饨担 上海滩的馄饨担也是一大特色。挑着馄饨担的小贩,跑街穿梭于大小弄堂叫卖。担子的一端摆满葱、酱油、胡椒粉、虾皮等汤料,抽屉里放生馄饨。另一端是炉子,遇有吃客,现煮现卖,味鲜价廉,引人驻足。
卖糖粥 小巷弄堂里,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梆子,边喊“笃笃笃~ 卖糖粥, 三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侬格肉,还子侬格壳。张家老伯伯,明朝还来哦。”孩子们听其声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吃上一碗嘴里甜甜的,肚子里暖暖的。
缝穷婆 “缝穷婆”就是女人们在街边缝缝补补,裁缝做新衣,她们缝补的顾客多半都是穷人,所以就叫缝穷。
老上海织妇 上海农民大多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以纺织纱布为副业,旧时上海农村家庭手工织布业就很发达。织妇在屋里伴着织机声,双手不停地编织着,劳累了一夜,天明赶趟集市,这些织布就可以为家里换回米和盐。
补碗 补碗是一种细巧的手艺,补碗师傅用一种十分细小的钻头,在破碗两边各钻两个小洞,然后把铜钉嵌入小洞内,再用特制的小榔头敲平,一只破碗又可以用了。
端午裹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端阳”。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每年到了五月初,家家为过端午节而忙着裹粽子。过端午还有一个风俗,就是从小菜场买来菖蒲、艾蓬,扎在一起,挂在门口,表示压邪。
大饼油条脆麻花 上海人的早点,多半是大饼油条,清晨,还有一些小孩或老妪手挽竹篮,篮里除大饼油条外,还有脆麻花,上面盖一块白布,走街穿巷叫喊“大饼油条脆麻花”,给那些忙家务的主妇和赶上班的打工者带来方便。
削刀磨剪刀 “磨剪刀来,镪菜刀……”声音故意拉得老长,且夹带点韵味,间或手中的两把菜刀相互磨擦蹭蹭作响,这就是人们熟悉的独特的吆喝声,以前穿街走巷,声音在长长的胡同弄堂里回荡,磨刀人只有一条特制的长凳,一端置磨刀石及小水罐就可以招揽生意了。磨刀也需要熟练的技巧,磨出刀来刀锋犀利。
生煤球炉 上海人烧饭煮菜用的几乎全是煤球炉。每天天蒙蒙亮,弄堂里便传来了劈哩叭啦生煤球炉的声音,上海人一天的生活由此开始了。
说书先生 说书先生旧时以说书为职业的艺人,上海人指的说书先生乃苏州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艺人们在茶楼、书场演出,艺人们百听不厌的书目,吸引大批书迷。苏州说书先生最早是在上海老城隍登场。
破布头换糖 旧时弄堂里常有挑着担的小贩吆喝“破布头换糖”声。担子的一头放着一块用麦芽糖制成的大糖饼。小贩根据你破衣烂布多少,就切多少糖给你。穷苦孩子平时哪有糖甜嘴,一年里也难有一回用破烂布换糖吃。
红头阿三 1884年,上海租界内出现一支由印度人组成的巡捕队伍。印度巡捕身材高大,皮肤黑黝,头缠红布,上海人叫其“红头阿三”。“红头阿三”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整天警棍乱舞,让上海人、摊贩、黄包车夫等吃足苦头。
小仆欧 指的就是小勤杂工。老上海的大饭店、旅馆、舞厅门口,都会毕恭毕敬站着一个头戴橄榄帽,上身红制服,红条白裤,脚穿一双黑皮鞋的拉门小郎,小仆欧每天站10小时,有客人进出就要为其拉开几十斤重的玻璃大门。
旗袍高跟鞋 上海旗袍,在那声色各异的老上海弄堂中,似乎此物只应这里有。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
老上海摩登女 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和传奇,欧美时尚之风的劲吹,赋予上海女性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最早接纳并吸收了西式服饰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海派服装。
搓麻将 在老上海,搓麻将倒是蛮少去棋牌馆的。大多去“搭子”里房子最宽敞、条件最好的人家,有保姆阿姨的话还能张罗张罗茶水点心,真真叫一个惬意!
卖栀子花白兰花 每到热天,都会听到“栀子花——白兰花”轻轻软软的叫卖声……它普通得只配铺在竹篮子里沿街叫卖,却受到不同身份的妇女的喜爱。它令人感觉纯洁、素雅、有生命。无论佩在何等人的衣襟上,虽不耀眼夺目,却显得自然大方,透出平易脱俗的气息
削水片 一帮男孩随地捡起瓦片或薄薄的石片等往河水中漂削,一般技巧好、力气大的小朋友,削出瓦片可以在水面上跳跃式的形成五个以上涟漪。如技巧和体能差一些只能削出几片水花。
撑骆驼 “撑骆驼“,现在也有叫“跳山羊“,是弄堂里男孩的专属项目,当骆驼的要弯腰,双手撑住膝盖,后面的小伙伴排队快速从他背上跃过,人多时,场面煞是好看、壮观。
马路音乐家 新店开张或生意清淡时,老板就从“军乐队”请来乐师,在店门前,一个吹喇叭,一个敲铜鼓。吹吹打打招来顾客。
斗蟋蟀 每年秋浓,大人小孩都爱养蟋蟀,以斗蟋蟀为乐事。斗败的,或腿残被弃,主人也只好撅起屁股再去弄堂、田间寻找。
茶馆 茶馆是中国传统的消遣饮食行业。每天早上茶客云集,喝茶聊天、会友谈心、谈生意、做买卖,还有提着鸟笼的老茶客。偶尔也有流氓借此“吃讲茶”,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黄包车 黄包车也叫“东洋车”。黄包车夫靠双脚奔跑拉车的苦力,他们风霜雨雪,严寒酷署,天天拉,十分劳累。为了养家糊口,这些生活在底层的黄包车夫还要受地痞流氓欺诈凌辱。
三轮车 三轮车是由自行车和黄包车组合而成,是一种客货两用的人力交通工具。三轮车问世,备受青睐,它比黄包车快,可以多载人。
卖叫哥哥 蝈蝈儿,上海人叫它“叫哥哥”。七月间,弄堂小巷里常有卖叫哥哥的小贩,每个笼子里放一只,买回家往门楣上一挂听蝈蝈,甚是惬意,天越热它越叫得欢。
独轮车 独轮车是古老而原始的、只有一个轮子的小车。车夫双手紧握手柄,为减轻臂力负重,用粗绳挂在身上借力,行走时既要把握车座的平衡,又要观察前面路径。独轮车简单轻便,十分适合在小路、田埂中行驶,相当于一种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
黄浦江上小舢板 一条黄浦江,把上海隔成浦西浦东两块,人们要过江就得靠摆渡舢板。民国初,地方当局在摆渡舢板的船篷上用白漆统一标明编号,发营业许可证,这是官渡。私渡(俗称野鸡船)是没有营业许可证的,但收费便宜。
典当 典当是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为质押,向平民进行放款的高利贷行业。典当的营业范围很广泛,金银首饰、衣服、照相机等一切能值上几个钱的都可以当。赎还时要付利钱,还有很多附加费。赎不起,即归当铺所有,当铺可另出高价变卖,利上加利。典当凶如一把刀,穷人越当越穷,当铺越来越富。
小瘪三 小乞丐,上海人叫“小瘪三”,又称“小叫化子”,是社会最低层的一群流浪儿,他们受冻挨饿,无家可归,以乞讨求生。
算命瞎子 旧时,封建迷信思想普遍流行,“命运”之说,男女老幼都虔诚地信奉着,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心理,江湖上出现了算命、看相、测字等行当。算命先生大都是瞎子,他们手持竹棒探路,一手敲着小铜锣,在弄堂里低声吆喝。
报童 每天凌晨和下午二点钟左右,许多报贩或报童都来这里批发各种报纸,然后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路叫卖。报贩很辛苦而所得微乎其微,少拿报纸怕不够卖,多拿了怕卖不掉,退报难,还白费力气。
卖长锭 每年清明,每月初一月半,黄昏过后,总有肩挑长锭的小贩,穿街走巷,低声叫卖“长锭!长锭!”卖长锭的都是女人,而且多半是浦东人。长锭是纸钱中独特品种,清明上坟,除香烛、酒菜、糕团外,再有长锭。七月半是“鬼节”,家家户户在家祭祖,烧长锭,孝敬亡灵。
五香茶叶蛋 将鸡蛋煮熟,蛋壳略敲碎,与茶叶一起煮,有的还放些整块豆腐干,煮时散发出阵阵茶叶香味,引人食欲。上海弄堂口马路旁,尤其是傍晚,就会有卖茶叶蛋的小贩,摆摊叫卖,价廉物美。
扦脚师傅 浴室,上海人叫混堂。混堂里除了洗澡外,还有擦背、捏脚、捶背、扦脚等服务。扦脚师傅一盏小灯、一副刀剪,给浴客割取脚上的老茧鸡眼,细细扦挖,非常舒服。
单人吹打乐队 旧时,商店大减价,为吸引顾客生意,精明的老板就请一个有能耐的吹鼓手吹号、击鼓、打钹,手脚并用,甚是闹猛。
香烟摊 街头、弄堂口、小酒店旁的小香烟摊,有整包的,也有拆包一二支零卖的,摊上还备有火柴供买烟人点烟用。这种小生意只有孤苦老人才肯做,获利实在太微薄。
收旧货 上海弄堂里,收旧货的叫声一年四季不断,这类收旧货的小贩,只要转手能赚钱样样都收,有时运气好,还能收到名家字画、古董。
卖扯铃 扯铃是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玩具,把木头镟成葫芦形的圆柱,两端各安上一个圆盘,圆盘为木质,两层中空,周边镶上竹条,并凿有若干孔隙,再取木棍系上线绳,绕在圆柱上,上下扯动,发出嗡嗡之声,十分好听。
猢狲出把戏 街头的猢狲戏,大多是外地流入上海的。猢狲者,猴也。耍猴人手举着旗,一面敲锣,一面唱,猢狲应着锣声或表演翻筋斗,或表演倒挂金钩,戴好面具穿戏衣引人开心,最后伸出爪子向人要赏钱。
卖唱女 旧时,城镇酒肆、茶楼都有卖唱者,卖唱者皆为一男一女,中老年男者操琴,姑娘唱曲,一曲唱罢,姑娘上前乞求赏钱。
篾匠 竹匠店分阔篾、细篾与圆作三种。阔篾制作农具,细篾制作日用品,圆作制作家具。篾匠以劈篾技术论高下。毛竹经过篾匠砍、劈、削、磨,编结成日用品,如竹篮、竹筐、竹篓、洗帚、淘米萝、竹筷、提篮等,品种繁多,价廉耐用,受人欢迎。
滚铁圈 利用旧的脚桶、马桶箍或自行车铁圈,再用一根较硬的铁棒,一头弯成L状,玩的时候把铁棒的弯曲部分嵌入铁圈内,用手推着铁圈往前走,边推边滚边跑,越推越快。
造房子 这是以前弄堂内女孩子爱玩的一种游戏。在平地上画一块长方形,再在中间画出面积相等的格子,最上面画一个三角形,表示屋顶。玩的时候只要把砖头丢入第一格,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跳进房子内,把砖头踢向第二格,但砖头不可以碰到线或出格,否则就算失败。如此一格一格踢过去,直踢到屋顶就算胜利。
踢毽子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踢毽子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深受青少年喜爱,尤其是女孩子。毽子的踢法很多,基本有“盘、拐、绷、蹬”四种,还有花式踢法。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只需一条三五米长的橡皮筋绳就可玩此游戏,深得女孩子喜爱。她们边跳边唱着儿歌,还能跳出各种花式动作。
范生福曾说:“上海是一座传奇的城市,从开埠到上海解放这一百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后的今天,昔日上海的旧影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回味那些岁月,仿佛发生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