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千古大贤,人间文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被尊称为“孔圣人”,足可以见其地位。

孔子打破常规,开创了私人办学,自己作为老师,一言一行皆影响后世,他的言行更是被记录成册,成为名著《论语》。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宰予言语天赋出众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弟子,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是宰予的天赋很高,而且也勤勉好学,因为他的思路非常开阔,思维清晰,有自己的想法。

在《论语》当中,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一段记载主要是讲述孔子弟子们的各有所长,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言语”这方面,孔子的弟子当中,宰予(也称宰我)和子贡最强。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子贡在言语方面的才能,有过一次惊艳表现,那一次是“田常伐鲁”,鲁国是孔子的老家,老家被攻击,孔子不能不管啊,于是孔子派了子贡去游说,仅靠一人三寸不烂之舌,保住了路过,让齐国大乱,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复仇,这才是真正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子贡言语能力之强,然而,在孔子弟子中的排名,宰予比子贡还要更强。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疆晋而霸越”

宰予有自己的观点

孔子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他对孝行更是看重。在孔子看来,每个人在父母死后,都当守孝三年,以示孝心,他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丧”。同时,孔子对礼乐也极为看重,他认为礼乐可以治国安邦。

宰予经常研究孔子的言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重孝则要守孝三年,重礼乐则可以治国安邦。那么,守孝三年期间不能兴礼乐,这三年之后,岂不是礼乐崩坏?想到这里,宰予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孔子听,并且建议,应该将守孝三年变为守孝一年,这样才更合理。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一听,心里不大高兴了,于是反问宰予:“你不守孝三年就吃好的,穿好的,你心能安吗?”宰予说:“我安。”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宰予走后。孔子特别生气,立刻就子曰:“予之不仁也!”意思是说,这宰予一点良心都没有。

宰予昼寝

什么是“宰予昼寝”呢?就是说宰予白天睡觉了,在论语中对此也有记载,孔子在上课,宰予在下边听课,结果宰予上课睡觉了,这里的“寝”我认为应该是打盹,而不是睡大觉,在可古代的课堂上也没那么舒服,而且就那么几个人,宰予不可能是呼呼大睡。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就是这么一个打盹的行为,孔子不高兴了,给宰予批评了,还很严厉,把一个上课打盹的事情给复杂化了,孔子说:“我不该听了宰予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我以后再听他的话之后要先观察他的行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表达了一种我“错信了宰予”的意思,那么,很可能宰予在上次犯错的时候,受到了孔子的批评,宰予认错并保证下次不犯了,结果这次的“宰予昼寝”让孔子很失望。才有了以上这番言论。

其实,在这句话之前,孔子还有一句话在前,正是今天要和大家说得那句孔子生气说出的“脏话。”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生气时说的“脏话”正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意思是说,朽烂的木头无法用于雕刻,粪土做的墙也不可能再被弄得更脏了。

这句话是孔子当时说弟子宰予的话,当时孔子在气头上,语气极重,而这句孔子生气说的“脏话”,却着实冤枉了宰予,因为宰予并非是孔子口中的“朽木”,更非孔子口中的“粪墙”,而是孔子门下十哲之一,有孔子庙的地方,就有宰予的牌位,备受尊崇。

孔子生气时说了句脏话,流传了2500多年,今为教师口中的常用语

忽然想起了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看来,即便是圣贤,依然会犯错,毕竟宰予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学生,只凭他在上课时打盹就对他表达“不可救药”的话语太过偏激,至少孔子应该了解清楚,宰予是否在昨天夜里挑灯夜读,兴起而至天明,才导致今日打盹呢?我举得,至少孔子有不查之失。

然而,正是这句孔子生气后的一句“脏话”,却成了如今教师的口头禅,一旦遇到不听话的学生,顺口便是一句“朽木不可雕也。”我在学生时期,就曾被这句话伤害很深,觉得自己并非是可造之材,而自卑很久。孔子误解了宰予,教师当深以为戒,不该一错再错,毕竟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当多多勉励才是。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历史!

参考文献:《论语》《史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842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