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听说过的人很多,看过的却很少。
它奇迹般的以20万的成本,狂揽6项国际大奖,让导演贾樟柯蜚声国际影坛;
但同时,他因违规参赛在国内被罚款一万和写检讨,此片因此成了一部“地下电影”。
以上说的就是贾导的首部长片——
《小武》
看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片子。
有着强烈的纪实感,你无论何时再回看,都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截至目前,它的豆瓣评分仍保持在8.4的高分。
有人打出五星,且评价道——
此片让我决定重新审视贾樟柯的片子。
那么,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主人公小武,是小镇上的一个青年。
他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当时流行的西装外套,既不爱笑,也不太爱说话,整天在街上四处游荡。
干什么呢?
偷钱。
公交车上、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不分地点场合的偷,从娴熟的动作能看出,小武称得上是个惯犯。
他从监狱出来后,依然靠着“手艺”干着老本行。
哪怕曾经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小勇,早已坐上改革的顺风车,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在电视上接受采访。
不过,小武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苦闷的小武到歌厅消遣,偶然认识了陪唱小姐梅梅,她是个外地人,独自在异乡打拼。
他们有着相似孤独,在互诉心事的过程中,愈发亲近,有时像朋友,有时像一对情侣,小武的生活重新迎来曙光。
然而,当他满心欢喜买了戒指、去找梅梅才发现,一切又回到原点……
讲真,由于拍片时的条件恶劣,电影画面、服装、道具是粗糙的,包括演员也都是非专业的。
可这些凑在一起,感觉非常纯粹。
因为贾樟柯拍的不是故事,而是在缅怀一个时代。
谈及拍《小武》的原因,他说老老实实记录时代变化的影片实在太少,这于干这一行的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起码从良心上来讲,我也觉得应该要想办法做一个切切实实反映当下氛围的片子。”
因此,在他的镜头下,我们能看到90年代汾阳人生活的真实场景——
简陋的小县城播放着一遍又一遍宣传严打犯罪的广播;
台球桌、歌厅、发廊、传呼机等皆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符号,这些,贾樟柯都将其一比一还原。
还有一首首熟悉的流行歌曲,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记忆。
梅梅为小武清唱王靖雯的歌,而说自己不会唱歌的小武,却在澡堂里唱着《心雨》。
镜头之下即是现实世界,惟其真实,惟其震撼。
这是贾樟柯所擅长的,将镜头投向社会底层,关注大时代浪潮下的个体。
个体离不开整体。
小武这个小人物,正是芸芸众生的缩影,他的困境,即是每个同样身在其中的人的困境。
撇开他“小偷”的头衔,小武“有血有肉”,是个失意的人。
友情
其实小武感到落寞,不是因为小勇有钱,而是不满他舍弃了两人之前真挚的友谊。
想当年,他们一起干扒手,坐过牢,小勇房子外还刻着两个人的名字和身高线。
而如今,他们曾经的那段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小勇的耻辱。
因此,小勇明知小武回来了,却没有邀请他喝自己的喜酒,而无法忘却这份情谊的小武,愣是偷了钱,用红纸包好给送过去。
可惜,对方以钱来路不明为由,退了回来。
至此,曾被小武视为一辈子的友情不见了……
爱情
如果说小勇是将小武推向悬崖的人,梅梅则是助力的那位。
小武很单纯,表面吊儿郎当,却意外的体贴,看到梅梅不舒服,会飞奔着跑去买热水袋。
看到梅梅为自己没成为歌星,却成了陪唱女默默掉泪,他会送上一个拥抱。
最后,他动了真情,买了戒指后才发现,梅梅傍大款离开了。
显然,梅梅从未把他视为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亲情
小武把没有送出去的戒指转送给母亲,母亲却背着他,把戒指给了还没过门的嫂子。
他大声质问,母亲不承认,父亲更是大骂他不孝子,并将其赶出家门。
可以说,此刻的小武失去了一切,没有了希望。
他再次游荡在街头,凭“手艺”过活,只是,这次幸运没有降临在他头上……
现实生活里,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小武喜欢不劳而获,但他的重情重义也不能被无视。
只是,就像片中那一座座被拆掉的老房子。
在时代的洪流里,抛下过去紧跟大势的“小勇”能闯出新天地,守旧不肯朝前看的“小武”只会被抛弃。
记得评论区有条这样的评论——
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过时,正是《小武》至今被人称道的原因:
变化的时代里,总有些不变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武”。
确实,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相比愈发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在萎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物化。
这让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无力应对,常常感觉自己令父母失望、被社会遗弃,但同时,对爱还充满渴望,对情义分外看中。
这些人站在烈烈寒风中,有英雄气节,更多的则是无力的失落感。
但,就像贾樟柯说——
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消失;
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