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悦
琅威理率队赴英国接收军舰的一年之前,1886年的夏天,北洋水师舰船编队到达日本长崎港坞修,期间发生了北洋水师水兵和当地日本警察之间的恶性冲突,史称长崎事件。
对于琅威理在这一事件中所处的角色,现代中国的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甚至历史著述中多有诠释,大致的内容较为统一,即北洋水师的水兵在长崎岸上吃亏之后,琅威理怒不可遏,准备下令“定远”等舰炮轰长崎,后来只是因为李鸿章、丁汝昌的克制,琅威理才没有能进行扬眉吐气的炮击日本。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事情其实截然相反。
1886年7月6日,配合正在进行的中俄边界勘定工作,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和总查琅威理率领此时舰队的全部主力从威海出发,绕经朝鲜釜山、元山,驶往俄罗斯海参崴、摩阔崴巡弋。事毕之后,由于舰队中的主力舰“定远”“镇远”已经到了上坞维护的节点,而整个东北亚当时只有日本具备合适的大船坞,于是丁汝昌临时决定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舰就近前往日本长崎坞修,于8月1日进入长崎港。
舰船入坞刮洗船底、重刷油漆期间,一些北洋水师水兵陆续放假上岸。长崎港的港区附近是当地著名的新地唐人街,而新地唐人街近旁则是日本九州最大的红灯区——寄合町。8月13日的晚上,王发等5名北洋水师水兵来到寄合町贷座敷的一处酒馆,因当天店中恩客盈门,游女数量不敷,再加上店主中村新三郎招待不周,顾此失彼,双方发生争吵推搡,店主招来附近丸山町派出所的警察黑川小四郎,因为言语不合,警察和中国水兵王发扭打到一起,互有受伤,王发则被日方拘捕。
长崎事件发生地今景
因为清政府在长崎拥有治外法权,海军人员更有特殊的豁免权,事情发生后,清政府驻长崎领事蔡轩立即向日方致书抗议,被捕的水兵随即获释。为防事态扩大化,丁汝昌下令此后不再批准水兵上岸休假。然而琅威理对此存有异议,根据海军通例仍然坚持应该批准给假上岸。
8月15日下午1时后,北洋水师水兵400余人放假上岸,主要在长崎港区旁的新地唐人街以及邻近的广马场町一带购物、用餐,日本长崎警方则在该街区外围增加大批警力布控。当晚,陆续有日本警察在不同地点拦住中国水兵,以行为不端等为由进行盘查讯问,6时许,日本警察坂本半四郎、河村健太郎等在广马场附近与一群中国水兵发生口角冲突,不久在另一地点一些中国水兵和日本警察福本富三郎等发生斗殴,进而事态彻底失控,整个街区里日本警察开始直接攻击中国水兵,长崎水上警察署立刻切断了街区通往码头的交通,断绝水兵的归路。由于北洋水师水兵上岸时不允许携带武器,仅有部分人带有水兵刀(小型折叠刀),而日本警察则佩有长剑,水兵死伤较重,至当晚11时事态归于平静时为止,北洋水师共有1名士官、4名水兵当场被杀死,另有45人受伤。日本方面有1名警察被当场打死,30人受伤(其中1人伤重,送医院后不治死亡)。这一突发的恶性事件,史称长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