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帝位的争夺向来十分激烈,兄弟手足自相残杀,是政治斗争的常事。而在清朝康熙时代,皇子争夺帝位到达了新的高度,其激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康熙序齿的儿子一共有二十四位,其中有九位都参与了夺嫡,这段血腥的政治斗争,被称为“九子夺嫡”。
在夺嫡的九位皇子当中,二阿哥胤礽是康熙嫡长子,早早被立为皇太子,背景强大;八阿哥胤禩能力出众,支持者众多;皇十四子胤祯在军中影响力巨大,握有军权。皇四子胤禛在参与夺嫡的九子当中,并不起眼,他生母身份平庸,既无背景,又无人脉,康熙对他的态度也谈不上多么宠爱。可是,九子夺嫡最终的结果,却是皇四子胤禛胜出。那么,胤禛为何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夺得帝位?
雍正能够夺得帝位,依靠的其实就是四个字,韬光养晦。其实在九子夺嫡当中,有许多皇子距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就是因为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最终功败垂成,“八爷党”的失败,就是例子。
在皇太子被废以后,宫中呼声最高的皇子,就是八阿哥胤禩。胤禩出身低微,他的母亲乃是包衣出身,也没有受到康熙的宠爱。不过胤禩很争气,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身为皇子,懂得礼贤下士,待人亲和。由于能力出众,胤禩的身边很快就聚集一群支持者,其中还包括皇九子、皇十子以及皇十四子。
胤禩有大量的政治资源,可是他不懂得韬光养晦,导致自己被康熙厌恶。在太子被废以后,八爷党中的许多人拥护康熙立胤禩为太子,可是他们越是支持胤禩,康熙就越是觉得胤禩结党营私。较早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使得本该最有机会的胤禩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胤礽的失败与八爷党一样,他同样不懂得韬光养晦。身为嫡出的胤礽,被立为皇太子以后就洋洋得意,行事鲁莽,不知轻重。在索额图被康熙清算以后,皇太子本该与他划清界限,但他却多次触犯康熙底线,总想着尽早上位,令康熙厌恶至极,直接将他废掉。
与八爷党和太子党相比,皇四子胤禛就聪明的多,他深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极好的隐藏了自己的野心。在康熙众多儿子当中,胤禛处于中庸,没有什么缺点,也没有什么优点。胤禛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他借助佛家,表明自己对于皇位没有什么想法,避免树敌,同时也使得康熙对这位儿子很是满意。
而且,胤禛很懂得讨康熙欢心,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见康熙,使得康熙十分开心。胤禛懂得隐忍,在初期,他一直在积蓄力量,不与任何势力发生冲突,但暗地里却一直在壮大自己的势力。
在其他皇子为帝位争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胤禛行事低调,待人谦虚,表面上不与人结党,这使得厌恶诸位皇子的康熙,却对胤禛刮目相看,最终将帝位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