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夏,历史学家黄仁宇正在普林斯顿参加《剑桥中国史》的撰写,由他负责明朝部分。就在此时,他却意外接到校方的解聘通知。
已完稿于1978年的英文版《万历十五年》,在美国寻找出版社也不顺畅。因为这一原因,黄仁宇才决定将之翻译成中文,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出版中文版的机会。随后的进展证明,黄仁宇的这一决定,颇为明智。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在这些平淡的叙述中却有一种深沉反思的历史观。
黄仁宇此书,反映的是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大失败的全记录,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由于作者熟悉西方宪政及历史,因此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数目化管理,并将中国社会比喻为“潜水艇面包式”的社会结构:
“上面一块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其中则是儒家的道德原则,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和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因而,我们这个庞大的古老国家,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而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违法的行为做掩饰则被认为是忠厚识大体。”
“……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可资遵循的成文条例(即使有成文的规则,也多半道德宣誓的作用远大于实际功效)。而这种社会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在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一
公元1587年,这一年是丁亥年,万历皇帝已经登基15年了,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天朝依旧四海升平。当然,已经20多岁的万历是不知道这一年,西班牙的舰队已经全副武装开向英伦三岛。
明神宗朱翊钧9岁就接过了他的父亲隆庆皇帝的位子,但实际上在其继位后的这十多年里,都是听命于慈圣皇太后李氏的,但李太后不是垂帘听政,而是将大权交给了张居正。
好容易熬过了不能做主的这么长一段时间,万历亲政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他的爱妃郑氏为皇贵妃,但是群臣不买账,这一事件导致了之后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自此万历也开始了数年不上朝的习性。
其实,明朝前期的皇帝们还是很勤政的,直到第十代皇帝正德打破了这一先例,即万历的叔祖。他常常离开北京,几个月甚至一年多。其后嘉靖继位,前二十年还算尽职,后来专心炼丹,不理朝臣,但是却统治了帝国长达45年之久。
1572年,隆庆皇帝即位不到六年,万历登基,根据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只逢三,六,九日早朝。当然,除了张居正,他还要遵从“大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安排。也同样在这一年,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独揽大权,万历要干的事就是天天学习经典,书法,历史。
到1578年,万历大婚后,这种压迫依然存在,尤其是慈圣太后,犯了错的朱羽钧有时还要接受跪罚,一跪就是几个小时。
在万历皇帝的祖父嘉靖以前,内阁大学士为三到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讲,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地位。所以严嵩虽极度受宠,但是徐阶,高拱等依旧能在朝堂之上与之对立。自万历后,情况变了,张居正名为元辅,但也实为首揆,其他人是协助其办事的了。今后朝臣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更加复杂。
1582年,张居正去世,一直臣服于重压下的朱羽钧解脱了,开始了和郑氏的热恋阶段,这一年他18岁,当然这也很正常。但是,影响大明朝乃至中国历史的隐患也就此埋下。
万历帝需要改变,因为自己亲政了。如何才能成为大权独揽的名副其实的君王?首先就是清算张居正,冯保也被驱逐出京。
到1587年,张居正已经死了五年,24岁的皇帝端坐在深宫开始独掌朝政,似乎这一朝也就这样了,但是,万历皇帝这一朝是明朝历时最长的一朝,此后自然是有很多大事要发生的,这一年,不过刚刚是一个契机。
2017年3月6日写于巢湖无为斋
二
1587年,海瑞去世。在这一年的岁末,戚继光也去世了。日本的丰臣秀吉九州征伐战胜,岛津义久降伏。
万历皇帝也正式的开始了他长达48年的执政,虽然,此前他已经当了十几年皇帝。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意欲废长立幼。他执着的爱着郑贵妃,但是文官大臣们还在跟他对着干。因为自古以来废储之事都是诸多祸端的根源。而张居正的离世,使得已经立国近两百年的大明朝岌岌可危了。
明朝后期应当来讲,是被这些任性的皇帝和不识时务的文官们玩坏了。从万历的叔祖正德皇帝开始,也包括其祖父嘉靖。
1518年,正德曾要求大臣拟一道圣旨,命令“威武大将军”朱寿(就是正德本人)再次到北方边区巡视。当时其中一名大学士曾泪流满面的扑倒在地说,宁可死,也不做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次年,正德又想南巡,被所有的监察官员否决。皇帝终于大怒,所有跪劝不去的官员,有146人被当场廷杖30,有11人被打死。所有内阁大学士全部引咎辞职。
神宗朱羽钧则只是爱郑氏和他们的第三子朱常洵。虽然至1572年,万历登基,那位可爱的正德皇帝已经去世五十多年了,但是,正直的大臣们也决意不再让大权掌握在一个任性的年轻人手里。他们希望以德行和礼仪来管理皇帝,致使万历的性格和处事变得更加平静而极端。
张居正在世之日,还能够平衡文官集团的内部纷争,但是,1587年,当长幼之争延展到派系之争之时,其实文官集团内部的堕落也在与时俱进。而此时的首辅申时行却只会和稀泥,放宽京察即是实例。
那么,万历皇帝在乎什么?长子朱常洛已然坐稳了太子的位置。他就静静的站在一边,洞若观火的看着大学士们左右政治格局。因为他始终不具备独裁的能力,文官集团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力量,他心灰意懒,任由这个帝国滑向深渊。
到1590年,虽然,历经数十年北方并无大的战事,申时行也因此在政绩上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这一年,万历破例早朝了,因为副总兵李联芳遭遇蒙古军队的埋伏,战死了。最终,没有与蒙古人开战的虽有些热血的万历,还是遵从了申时行的建议。
虽然,在此后大明朝一直能够控制西北,不再重蹈当年英宗皇帝“土木堡之变”的覆辙,但是,天朝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因为,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默默的开疆拓土,兼并北方的部落。
申时行当时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去研究是剿灭还是安抚,因为大臣们和监察官员各执一词,他还是愿意当一个和平宰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申时行在1583年开始担任首辅,至1586年朱常洵出生,也许在经历了立储,册妃和东厂张鲸案之后,他与万历也在渐行渐远,他一方面竭力维护皇帝的面子,另一方面也与大臣们虚与委蛇。而万历始终觉得自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终于不再理朝政。
不过,这个建州酋长却是努尔哈赤。
2017年3月7日写于巢湖无为斋
三
大明朝的的第十三个皇帝,神宗朱翊钧,传统的史学家都认为其荒惰了政事,明实亡于万历。
万历十年(1582年),嫡长子朱常洛就出生了,但万历迟迟不愿意立其为太子,他依旧热恋着其第三子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当其在万历十五年,意欲传位于常洵时,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至1601年,万历终于泱泱不快的立朱常洛为太子。此后,宫廷里传出有人要谋杀太子。长幼之争,立即演变为百官的立场之争,暗流涌动。至1620年,朱羽钧驾崩,时年已38岁的太子继位,不到一个月就随父而去。之后其孙朱由校(天启帝)继位,而在此的前一年,清军已攻克铁岭。
24年后,明朝灭亡。
在明朝的中后期,官僚体系成为决策的中心,财政紊乱。经济制度也难以突破。科技的进展继宋以后,大明朝也自郑和下西洋后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方针,缺乏继续之进展。
利玛窦于1595年来到南京,1598年到了北京。在其行经大运河北上之前,大明朝已经尝试着做最后的努力,这番努力主要是由张居正来实行的改革。1572年,9岁的朱羽钧登上帝位,张居正受皇太后的信任和重托,开始独掌朝政达十年之久。其不辞劳苦,然而,1582年却溘然长逝,时年57岁。
但其主要的功绩是加紧边防,但最重要的文官改革和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成年后的万历在“挺涨派”和“倒张派”之间选择了清算张居正,剥夺了其生前的一切称号和官职。
1587年前后,文官之间的口诛笔伐又再次直指上位,万历在愤怒的同时选择了消极怠政。当后来的“东林党人”想要继续以重整道德的运动来挽回颓势的时候,其实已经什么都晚了。
玩世不恭,奢侈,懒惰的万历最终当然也无法逃脱应有的后果,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几万骑兵冲破了大明朝十万大军驻守的辽东防线。一年后,万历极不情愿的传位于朱常洛,一个月后,天启继位,不过七年,其另一个孙子崇祯帝朱由检又在位十七年,终于在王朝覆亡时自缢殉国。
1619年的战败,注定了帝国的悲剧的开始。而万历十五年,则是这一切下坡路的发端。当思宗朱由检有望实现“崇祯中兴”的局面时,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样,虽强烈不妥协,而又成为不了一个独断专行君临天下的帝王。
明朝自宣宗朱瞻基以后,再无真正的帝王,朝政操纵在官僚手里,甚至在天启时期,还出了一个权宦魏忠贤。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维持现状,而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碾过享国276年的大明,继续向前。
然而,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其所在的十六世纪末叶,恰是欧洲文艺复兴最鼎盛的时期。西方人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此后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走向政治和改革的舞台,而我们在自此后一直至清、民国年间,却与整个世界在背道而驰,整整倒退了近四个世纪。
破“神”而转“思”,晚明的这一段历史,应当值得我们深思。
全文完。
2017年3月8日写于巢湖无为斋
张锋 己亥夏修改于启东翠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