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是皇帝治理国家的智囊,他们的建议和策略是皇帝解决天下大事的重要依据,但如果臣子给皇帝出的是馊主意,可能会害惨皇帝,历史上大臣提出的这五大馊主意,就将皇帝害着惨不忍睹。
一、王振建议朱祁镇御驾亲征
皇帝御驾亲征会对将士起到激励作用,使士兵可以在战场上更加卖力的杀敌,起到扭转战场局势的作用,但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御驾亲征这把剑用不好,不但不能给敌人重创,反而会刺伤自己。
明英宗时期,王振削减了给瓦剌使臣的赏赐,引发了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的不满,他挑起事端,派兵攻打大明。战争爆发后,王振极力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给瓦剌一个教训,这时候明英宗也才二十出头,血气方刚,所以也有上战场建立赫赫功勋的野心,于是他不顾大臣和太后的反对,执意带兵出征。
御驾亲征是一件好事,但王振和明英宗都是很少出宫的庸才,没打仗才能,也没打仗经验,他们两个还没与瓦剌军队遭遇,就被沿途的尸体给吓住了。但明英宗好歹是大明皇帝,一仗不打就逃跑面子上过不去,所以王振提议让大军绕道他的家乡,让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一回风头,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借口撤军。
明英宗和王振不是带兵的料,他们的撤军让军队陷入了混乱之中,瓦剌军队乘机追击,在土门堡将他们追上并包围,因为缺粮断水,明军被瓦剌军队击溃,王振战死,明英宗被俘。
明英宗被瓦剌关押了一年后,由于讨要不到好处,所以瓦剌主动明英宗他放了,但明英宗回到大明后,朱祁钰已经做了皇帝,他怕朱祁镇夺权,将他软禁了起来,这一软禁就是八年,直到朱祁钰病重后,大臣才将明英宗放出来重新做了皇帝。
二、边令诚建议唐玄宗杀高仙芝封常清
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由于过度宠信安禄山,让他做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使得安禄山手中拥有了十多万兵马,并借此发动了叛乱。起初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已经造反,这使得河北大片土地被安禄山夺去了,随后唐玄宗组织兵马平叛,但安禄山大军已经势不可挡,很快打到了潼关。
唐朝的军队已经多年不打仗,战斗力堪忧,而安禄山的军队胡人居多,战斗力十分强悍,潼关守将高仙芝、封常清知道不是安禄山的对手,所以选择死守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安禄山要想攻破绝非易事,但唐玄宗急于平叛,听从边令诚的建议,将坚守不出的高仙芝、封常清给杀了。
然后让名将哥舒翰代替了两人,并下令让哥舒翰率兵出战,哥舒翰哭着出关和安禄山大战,并惨败给了安禄山,哥舒翰的惨败也证明了高仙芝封常清的策略正确,这激起了将士对唐玄宗的不满,他们绑了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潼关一失,长安也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随即落入了安禄山之手。
三、李斯同意立胡亥为帝
秦始皇临死前,下遗诏让公子扶苏前来主持丧事,目的是要将皇位传给扶苏,但赵高为了自身利益,劝说李斯和胡亥与其合谋,陷害扶苏,扶持胡亥做皇帝。李斯已经是丞相了,而且造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怎么看对李斯都没有好处,但赵高奇迹般地说服了李斯,让他和二人合谋策划了沙丘之变。
最终结局大家都知道,李斯在和赵高的较量中输给了赵高,并被赵高杀害,秦朝也在赵高和秦二世的共同作用下,二世而亡。李斯的这个馊主意不但害了他,也害了秦帝国,若他不与赵高合谋,扶持扶苏做皇帝,秦朝可能会迎来一个属于它的盛世。
四、赵王听谗言撤换廉颇、冤杀李牧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实力快速壮大了起来,具备了和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但它与遇上了一个昏庸的君主,在长平之战时,赵王听信谣言,让学艺不精的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这使得白起坑杀了十四万赵卒,将赵国带到了亡国的边缘。
廉颇老去后,李牧成了赵国的最后支柱,赵国的生死存亡悬系在他的身上,但昏庸是改不掉的一种品质,赵王又听信谗言将李牧杀了,这使得赵国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很快在秦国的铁骑下走向了灭亡。
五、李成梁养虎为患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的一员名将,他在为大明守卫边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成梁为了避免北方的威胁,采取的是分化蒙古、女真各部落的策略,使蒙古、女真各部落实力均衡,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攻打大明,在这种策略下,李成梁将原本弱小的努尔哈赤扶持壮大了起来。
李成梁开始扶持努尔哈赤,也是为了平衡蒙古、女真各部落实力的需要,但当努尔哈赤壮大起来后,他已经失去了控制这只猛虎的能力。最终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并壮大到了成大明的劲敌。大明的灭亡也与李成梁的养虎为患有很大关系,若他不扶持努尔哈赤,及早打压他,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