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第八展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几幅威严英俊的烈士遗像。他们就是淮海战役中因策反国民党军孙良诚和刘汝明未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将军。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因事泄不幸被捕,光荣牺牲。他们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谢庆云
地下党多次策反孙良诚
孙良诚1912年在冯玉祥部下任职,因其屡立战功,提升较快,1927年任北伐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兼第三军军长,1942年任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兼鲁西行署主任,不久通电投降日军,任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兼驻开封绥靖公署主任。
中国共产党对孙良诚一直是作为统战对象对待的。1938年7月,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孙部中将参议郭楚材就在孙部做统战工作,1944年发展孙良诚的亲信、孙部第四军副军长谢庆云为中共地下党员,为策反孙良诚提供了有利条件。
抗战胜利后,孙良诚向国军“投诚”,他的伪军部队被国民党收编为暂编第五纵队,又先后改编为暂编第二十五师,第一绥靖区第一〇七军,孙良诚任绥靖区副司令兼一〇七军军长,谢庆云任副军长兼该军驻南京办事处中将处长。
1946年7月,中共华中分局京、沪、徐、杭特派员周镐与谢庆云、郭楚材在南京云南路西桥7号一〇七军驻南京办公处秘密开会,传达中共华中分局关于继续策动孙良诚部起义的指示,进一步研究部署策反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策反的重点对象是孙良诚和中将副军长兼二六〇师师长王清瀚。
会后,郭楚材便以谈生意、做买卖为名,常去孙良诚家中,因势利导,并利用国民党中统大特务梁醒黄等人向孙良诚敲诈200万元之机,促使孙良诚尽快与共产党联系。
1946年10月的一天,孙良诚约谢庆云在蚌埠南炉桥车站会面,孙良诚一见面就骂蒋介石“欺人太甚”,为留条后路,要谢庆云负责继续做好对共产党方面的接待和联系,又嘱谢庆云要摸摸周镐的底。
1946年12月,谢庆云、周镐把情况向中共华中分局和华东军区作了汇报。华中分局决定由谢庆云、周镐、郭楚材负责此事,并指定周镐可以以中共代表的身份与孙良诚秘密谈判,加快对孙良诚的策反工作。
此后,谢庆云和周镐、郭楚材多次与孙良诚会谈,反复做工作。但孙良诚狡猾多疑,一直以当过汉奸、与共产党打过仗为借口,迟迟不下决心,再加上其亲信二七○师师长孙玉田坚决反对,致使策反工作进展不大。
1947年秋,谢庆云和周镐等研究制定了对孙良诚采取一打一拉、促其起义的行动计划,华中分局和华东军区表示同意,并由华东等区派部队配合行动,解放军一部按计划向睢宁孙玉田师防区发起猛攻,歼敌近一个营,并于当晚又撤出睢宁城。与此同时,谢庆云继续做孙良诚的工作,但世故圆滑的孙良诚还是那句老调:“不要急,还是再看一段再说吧。”
孙良诚陷绝境虚意投诚
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基本上败局已定。根据华东分局的指示,周镐与谢庆云、郭楚材等加紧了对孙良诚部的策反工作。他们针对王清瀚易于争取的情况,决定先做王清瀚的工作。王清瀚是孙良诚的军事支柱和心腹将领,在孙良诚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久,王清瀚被接受为中共特别党员,这为进一步策反孙良诚准备了条件。11月中旬,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接近结束、黄百韬兵团及孙良诚部将被围歼之际,周镐、谢庆云、王清瀚等在二六○师师部,与孙良诚进行着决定孙部命运的谈判。
谈判大厅四周岗哨林立,厅内死一般的寂静,十几分钟过去了,谢庆云首先打破沉默,严肃认真地说:“在今天生死存亡的关头,小弟有几句心里话不能不说。事情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继续抵抗,给蒋介石当炮灰,被消灭;一条是战地起义,绝处逢生。我们撇开自己的名利不说,也要为一两万官兵的性命着想啊!”
谢庆云话音一落,王清瀚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大哥,不能再跟蒋介石干下去啦!再干就是死路一条!内战以来,战场起义、投向共产党的部队接连不断,既有杂牌军,又有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共产党不计前嫌,热情欢迎。我们过去虽然和共产党打过多年的仗,但那时是各为其主,不得已而为之,共产党不会计较的。”
权衡再三,孙良诚终于答应把部队集中到江苏睢宁,然后通电起义。
恰在这时,蒋介石派飞机给孙良诚送来一封亲笔信,对他表示“慰勉”。孙良诚再次发生动摇,亲率一○七军大部沿公路向徐州方向狂跑,后又发现解放军大部队尾随而来,形势不妙,决定在邢圩一带构筑工事进行防御。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奉命将孙部包围。
对孙良诚的这一再次“突变”,周镐等人既感到气愤,又无可奈何,周镐冒险只身闯入敌营劝孙良诚投诚。
孙良诚听到“投诚”二字大惊,想争取起义的待遇,周镐苦笑着摇了摇头:“给你‘起义’待遇你不要,恐怕现在已经晚了!”夜半,周镐同孙良诚乘吉普车来到华野第二纵队第5师师部。孙良诚见到5师政委方中铎,要求解放军给他番号,要率部到朝阳集起义。方中铎一字一句地说:“我们过去相信你,曾经几次给你机会让你起义,而你迟迟没有行动,这些周镐同志可以作证。现在,你们只有缴械投诚。”孙良诚自知理亏,但又不肯认输,还想争取起义待遇。
周镐、方中铎向上级作了请示,上级命令:“孙良诚一贯反复无常,身陷绝地了才想着要起义,不行!他要投诚就投诚,否则武力解决!”周镐再次劝告他:“你不愿意投诚也可以,但你要知道,投诚和被俘是不一样的!”
孙良诚不得不提笔写下“放下武器”4个字。随后,孙良诚部1万多人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改编。
众英雄被出卖为国捐躯
孙良诚投诚后,谢庆云不顾个人安危,又回到一〇七军南京办事处,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谢庆云、周镐、王清瀚等对战役的节节胜利,感到格外兴奋。为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多做些贡献,他们向党组织建议,通过孙良诚再做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刘汝明的策反工作。中共华东分局和华东野战军敌工部经过慎重研究,批准了他们的策反计划。之后,周镐、王清瀚便同孙良诚商议做刘汝明的策反工作。一向狡诈的孙良诚开始一愣,本想说:“这根本不可能”,可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不妨试一下,不行再说。”
商谈中,孙良诚表示同意以其名义给刘汝明写封劝降的信,并提出由其副官尹严俊去给刘汝明送信。孙良诚写好了信,并交周镐、王清瀚等人过了目,但暗中他却另做了手脚,安排尹严俊道:“向刘司令当面交待,信是被迫写的,不足为证。希望刘司令念多年交情,帮助孙某脱离危险,立功赎罪,效忠党国。”
下旬初,尹严俊到蚌埠绥靖区司令部后,按照孙良诚的安排向刘汝明作了汇报,并密谋了假起义、真诱捕(周镐、王清瀚、谢庆云等)的详细计划。随后,刘汝明一面令尹严俊携带“同意起义,需孙良诚、周镐、王清瀚亲来蚌埠面议”的假降信返回淮北,一面立即电告南京国民党当局,并建议马上逮捕正在一○七军驻南京办事处的谢庆云。尹严俊回到六分区后,先暗中向孙良诚作了汇报,再将刘汝明的回信交给周镐、王清瀚。周镐、王清瀚详细询问了情况,未发现有诈,决定冒险亲自赴蚌埠绥靖区司令部。
1949年1月5日,周镐、王清瀚与孙良诚等9人过了淮河,随后派高发起去南京,通知谢庆云尽快赶到蚌埠刘汝明司令部,一同促使刘汝明起义。
周镐等过河后,被刘汝明部特务团长、刘汝明之子刘铁军带人“接到”团部。一迈进团部大门,刘铁军冷笑一下,与孙良诚耳语了几句后,便转身说了句:“来人,将这几个共匪拿下!”
周镐、王清瀚等人发现上当了,急忙掏枪,但为时已晚,随后涌上来几十个卫兵,把他们立即捆绑起来。当天晚上,周镐、王清瀚等在刘铁军的“护送”下上了火车,当夜到达蚌埠,再换乘火车去南京。火车开动不久,王清瀚、刘彦锡先后跳下火车,准备逃走,但被两个卫兵发觉,又追回车站。次日到达南京后,周镐、王清瀚等人被保密局特务看管起来。
1948年12月26日下午,一〇七军驻南京办事处附近,突然出现了国民党保密局的几个特务,谢庆云立即意识到事情不好,策反可能败露了。他立即烧掉有关文件和书信,并决定在夜里趁天黑离开南京。当晚11时,谢庆云即将动身之际,早已在此监视良久的十几个特务、宪兵破门而入。谢庆云知道走不掉了,沉着地嘱咐了家人和部下几句之后,就跟他们走了。
周镐、王清瀚、谢庆云等被捕后,中共南京市与上海市地下党组织及他们的亲属多方营救,但未能奏效。敌人对他们施尽酷刑,终无所获,最后竟将谢庆云装进麻袋,抛入黄浦江中,王清瀚、周镐也先后遇害。
1949年4月,孙良诚被捕入狱,后被押送到山东战犯管理所服刑,1952年3月病死狱中,终年59岁。(来源|《读者报》 作者|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