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为什么被拒稿 121 次?

《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为什么被拒稿 121 次?

《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为什么被拒稿 121 次?

这本书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美国,至今依然出现在很多技术书籍的参考书目中,甚至霍金也曾有溢美之词。然而读过之后,可能很多人会理解到另一个事实——它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被拒稿次数最多的超级畅销书。


主要内容

显然,这本书不讲怎么修禅,也不讲怎么修摩托车——基本框架是一本旅行笔记,记录了作者带着儿子从美国中东部骑车到西海岸的经历,但主要内容并不在旅途本身,而在这个过程中的讨论、思考与追忆。

作者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在现代社会中,人如何与工业化、与科技和解。为此,他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种:

古典的认知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的,而浪漫的认知则是从它的表象来观察。
如果你拿出一部发动机或是机械图,或是电子仪表给浪漫的人看,他一定不感兴趣,因为他所看到的只是表象,枯燥无味,只是列出一大堆复杂的专有名词、线条和数字,没有让他觉得有趣的事。

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拿给一个偏向古典的人看,他会仔细地观察,然后就会着迷,因为他看到在这些线条和符号之后是丰富的基本形式。

以修理摩托车为例,偏古典的人可以沉浸于基本形式之中,分析整体的结构,理解每一个部件的功能与意义,在理解与维修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人与机械之间的关系。

而偏浪漫的人没有这个耐心,他会把摩托车擦得很干净,但把修理的事完全推给维修人员——他无法摆脱摩托车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果所带来的好处,却刻意保持着疏离的关系,只关心结果,而认为过程是丑陋的、反人类的。

古典代表理性与科学:

科学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和人的心灵连在一起,所以在盲目之中表露出它丑陋的一面,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厌恶。

我们目前所谓的理性模式并没有把社会带向更美好的世界,反而离它越来越远……只要人们主要的需求还在于衣食住行,这些模式就会存在下去……但是对现在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些基本的需要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因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理性结构已经不符合所需,从而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在情感上是空虚的,在美学上没有任何表现,而在灵性上更是一片空白。

为联结古典与浪漫,作者提出了良质(Quality)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说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很努力地试图阐释,但最后还是搬出了“道可道,非常道”,认为良质是不可言说、无法定义的。从读者的角度看,“良质”可能类似于“合目的性”的概念——虽然作者数次说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判断力批判》却一次也没提。

从实践上来说,“良质”的意思是,我们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关注当下,关注我们与身边事物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之中,理解事物中所蕴含的“良质”,也即科学与理性所蕴含的“良质”:

佛教的禅宗提倡打坐,就是要使人物我两忘。而在我所提到的摩托车维修问题上,你只要专注地修理车子,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

一旦真正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外一面——良质。


评论

这本书文字简单流畅,在旅途描述中插入一些个人思考,落脚点又在“认同”、“专注”这些畅销专用词上,显然是可以看到一些商业潜力的。

然而读者应该也很容易想到一些出版社拒稿的理由:当你读前几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作者的思考好有道理;之后的几章,开始觉得好有深度;当结束对休谟与康德的讨论,开始批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你终于反应过来——作者是一个数次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人。

从一些地方的词句来看,多少也有一些国内民科们“这些刁民要害朕”的味道。

本书在哲学上的观点是不值得讨论的,任何一个读过一两本西方哲学史的人……都不知道作者到底定义和说明了什么。而引用东方哲学,把《道德经》中的“道”或者是佛教中的“禅”来与他提出的“良质”进行类比,也显得不伦不类。

但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上据说也启发了很多人,特别是一些资深技术人员——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在技术人员中非常流行。


阅读建议

读完这本书,我翻出了书架上积灰已久的《庄子注疏》,《养生主》在第63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这篇《“道”与杀牛的艺术》,真香!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读书录

《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为什么被拒稿 121 次?

原文始发于:《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为什么被拒稿 121 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