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裴高才 | 纪念二程夫子990周年华诞

裴高才 | 纪念二程夫子990周年华诞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偶成》)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官方哲学达八个世纪,如今仍可从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值此二程夫子990周年华诞之际,笔者仅就宋明理学开山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倡行的理欲观、民本观及少年行状等,略加阐发。

笔者首次知道二程的名字,是读高中的1974年,因批林批孔运动,被老师指定为批判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演讲人。那时,语文老师王希良先生让我用铁笔腊纸刻印《论语》《二程遗书》语录,然后给我们讲解《论语·季氏篇》之“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等。

王老师曾任教的百年老校湖北黄陂三中,其前身是纪念程颢的道明学堂。讲课伊始,王老师展示一幅二程画像问:兄长程颢(1032-1085)是黑胡须,弟弟程颐(1033-1107)是白胡须,是否有悖常理? 他先引述坊间传说:程颢“生而知之”,连捷进士,从政有能名,永葆青春,故而是黑胡须;程颐因“高考落榜”,“学而知之”而白了少年头。继而道出真相:因为程颢性格开朗,讲学与待人春风和气,五十多岁早逝,所以是黑胡须;而程颐性格内向,尊严师道如烈日秋霜,年逾古稀而终,故而胡须苍苍。末了,他用鲁迅论“天才”名句现身说法:“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最后结论:勤奋出天才,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如此生动有趣的讲解,让我永志难忘。

三十年后,程颐直系二十九世孙、族美学者程德祥伉俪来黄陂寻根谒祖时,我告知王老师的上述解读,他们在赞赏的同时,强调指出:只有家传宗谱上的二程画像才是真容,网上风传的二程彩照虽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大都并非二程原貌。

由于史家疏于探究二程少年行状,造成一般人只知二程是洛阳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中曾叹息:“河南两程夫子,则亦生于此邦(黄陂),而未有能道之者。”二程是地道的黄陂人:二程祖父程遹、父亲程珦在黄陂治县、生活了四十多年,二程生长于斯、学于斯也有十四五载。

我们可从二程及亲属、门人遗文而明其家世,又从朱熹题写的《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中,查证二程在黄陂生活了十余年,并与方志相印证。文中说:

天圣中,洛人太中大夫程珦,初仕为黄陂尉,秩满,不能去,而遂家焉。实以明道元年(壬申)生子曰颢,字伯淳,又明年(癸酉)生子,曰颐,字正叔。其后十有余年……

古代方志与明代湖广提学陈凤梧所作的《二程书院记》证实:二程祖父程遹在任上亡故,其长子程珦任黄陂尉届满,清贫居黄陂,二程遂生于县城西街草庙巷程乡坊([明]李河图主修:《黄陂县志》卷上)。陈凤梧在《二程书院记》中写道:“遹令黄陂及遹卒,太中公始冠,苦族众无产遂家焉。既而补黄陂尉,秩满不能调,闲住安贫。二程夫子实以是而相继生其地,则今日之程乡坊是也。”

所谓草庙巷,是因巷内曾有土地庙、雷祖殿与柴草商行,还有一座座堆积如山、形如圆锥的草垛官方粮仓——永丰仓而得名,别称永丰巷。明清方志均有图文记载。程德祥先生参观草庙巷(今文教巷)故址后,曾兴奋地说:“黄陂是二程夫子第一故里。”

史料对程遹的生卒年月与治县时间语焉不详,经考订二程父子的忆文知,程珦未到二十虚岁(18-19周岁),其伯程适、父程遹与叔程道相继去世;订正程遹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卒于天圣二年(1024),其治县时间在至道三年(997)至天圣二年(1024)间。有程颐为其父程珦代笔的《为家君书家藏太宗皇帝宝字后》为证,文曰:

先臣少师(程羽),以府僚事太宗皇帝于开封,被眷特异,前后所赐亲笔多矣。天圣中遭家难,诸父继亡,臣(程珦)时未冠,复在远方。京师赐第……

这一查证,曾得到过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的首肯。

到底如何理解“存天理、去人欲”? 笔者援引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进行解读:程颢曾言“不是天理,便是私欲。……无人欲即皆天理”,说明“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关系;朱熹亦诠释道:“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继而让读者明白:天理是人的正当合理的需求,人欲是指过分的不恰当的追求。或曰“天理”即公理,“人欲”即私欲。由此看来,“存天理、去人欲”的精神实质,与当前提倡的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清廉观,均有相通之处。

据《二程遗书》载,二程在黄陂就展现出有志少年的爽爽风骨。二程母亲侯氏是一位善于诗教的有识妇人,她给二程讲述《酌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十岁的程颢心领神会,写下了“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的诗句。廉洁纯俭的户部侍郎彭思永获悉后,经过一番考察,在赞赏之余,还以女妻之,一时传为佳话。程颢曾追忆:“昔我稚齿,为公所器;教之诲之,实妻以子。二姓之欢,畴可伦拟?”

程颢出道后,又吟咏了哲理诗《秋日偶成》,展现其孔颜之乐的崇高境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此诗推崇备至,认为可当作一部哲学史来读。

程颐在为父母所作的“家传”中,回忆父母对其兄弟二人的言传身教。其父程珦以义理事亲、济贫的身教名世;其母侯氏秉承“不学诗,无以言”古训。以诗化家庭著称。

一次,程珦带二程前往开封寻根谒祖,抵达后随即给留守黄陂的夫人修书报平安。信中提到他们途经黄河北岸时天色已晚,二程忽闻大雁的阵阵鸣叫声,感到十分稀奇。侯氏接信后,不禁思念起了在千里之外的家人,遂即兴赋诗《闻雁》一首:“何处惊飞起,雍雍过草堂;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回家后,二程一边吟诵《闻雁》,一边联想河朔夜景,顿时激发吟诗对句兴趣。

诗教启迪心智,又以诗言志。程颢以诗文出类拔萃连捷登科,从他的“牛榜”进士的诗、论、赋、策论试卷中,还可窥见其民本思想:他作《南庙试佚道使民赋》,援引孟子的“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名言,论述“圣政”与“民”的关系,阐发以“民情”为本主张。在《南庙九叙惟歌论》中,他以《尚书·大禹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名句,讴歌大禹治水的“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阐明“天顺”与“民乐”之本。这也是他后来将“视民如伤”作为治县座右铭的前缘。

程颢作为王安石改革集团大员,与王氏常有诗词唱和。王安石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展露其雄心勃勃变法之初的愉悦心情;后因变法受阻而心力交瘁,又以“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流露出愁苦境况。而程颢则反其意而吟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展现其经历惊涛骇浪之后的坦然,悟得人生真谛的达观气概。

“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这是侯氏对少年二程进行“能屈能伸”教育的格言,几乎影响二程一生。如,程颐科考落榜不落志,自学成材;即使流放“编管”,仍矢志不渝地探究理学,完成理学经典《伊川易传》等。

书院是二程探究与传播理学的平台,也是门人与后裔传承理学的基地。笔者曾著书通过时人诗文演绎程颢创办晋城书院与大成书院产生的影响,又援引程颐《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宋史》,铺成其接受三朝元老文彦博所赠庄园创办伊皋书院始末,说明二程的书院教育受到朝野尊崇。还叙介二程在嵩阳、伊皋等书院讲学、治学数十载,概括其穷理识仁、以培养圣人为目标,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要教材,以“讲明义理”为特色,阐发书院与理学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二程的教学与治学,不拘一格。他们常常与邵雍、张载、司马光“五星聚奎”与“洛阳议论”,又与谢显道、杨时诸弟子巧问妙答。像“穷理识仁”“如坐春风”等典故,都是门人以《二先生语录》记录、后由朱熹收入《二程遗书》《二程外书》传世。同时,二程门人学成后,回到各地又兴办书院传播理学,历代接力赓续。如,杨时、游酢等开创八闽理学,谯定首创洛学“涪陵学派”;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一生创办与修复书院,以及讲学的书院多达五十多所;而二程故里黄陂先后设有二程、甘露与望鲁三所书院,且与岳麓、濂溪等知名书院并芬芳。

二程功成名就后,仍然思念生养他的黄陂热土:“吾梦寐恒在西陵(黄陂)!”二程身后,黄陂官民良性互动,历代赓续二程文化精义。如今,清代道光风貌的双凤亭仍散发着古色古香,并扩建为文化公园;黄陂又与时俱进,修复重光二程书院。而且,刚刚过世的著名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力促《二程集》入编“荆楚文库”,实现了二程的千年“回家”遗愿,功不可没。正所谓“原念本始,追诵遗烈,……以风励而作兴之”。(朱熹:《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252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