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与“和平将军”张治中是老相识。
1924年12月,年轻有为的张治中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队副,代理总队长,一进入黄埔军校后,张治中便结识了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从那时起,张治中便对周总理的风度、学识、谈吐和为人十分敬佩。
受周总理的影响,张治中与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交往甚密,甚至向周总理提出了要加入中共的要求,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未能如愿。
不久后,国共两党斗争激烈,学生中分为两派,张治中的所作所为,让国民党右派大为不满,把他、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一起视为“黄埔四凶”。
周总理与张治中也是“老对手”——谈判桌上的。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了“万言书”,力主两党和谈。
1942年,蒋介石派张治中为代表,在重庆与中共代表周总理等进行谈判,从此,开始了一方以张治中为代表、另一方以周总理为代表的,断断续续长达7年之久的国共谈判,但最终因蒋介石没有和谈诚意,谈判也因此没有任何结果。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为了寻求喘息之机,蒋介石再次派张治中率国民党代表团去北平,与周总理为首席代表的共产党进行最后一次谈判,最终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在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执意要回南京“复命”,谁劝也不听,周总理得知后赶忙来到张治中的住处,情真意切地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住一个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也不能对不住你了。”
张治中听到周总理的关怀后,十分感动,但他还是摇头拒绝道:“治中受命于政府,不复命于心不安啊!”
面对张治中的执拗,周总理只得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位相交20多年的朋友留下来。
当南京来接国民党和谈代表团的飞机飞达北平上空,请求降落时,周总理指示机场塔台回答道:“飞机跑道正在休息,无法降落,两天后再来吧!”
无奈之下,南京派来的飞机只得返回。
两天后,周总理带着张治中来到机场接人,当张治中看到是自己的家人来到北平后,激动万分,当即动情地对周总理说:“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啊!谢谢你!”
自此,张治中留在了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虽工作繁忙,常常废寝忘食,但他时常惦念着好友张治中,除了在公务上的接触外,张治中每年都会邀请周总理欢聚一次,而周总理也从不拒绝。
一天,周总理提着饭盒来到张治中家中做客,还没进屋时,周总理便笑着招呼张治中说:“文白先生,今天请你尝尝我的手艺。”
原来在前不久,周总理来到张治中家中做客,张治中亲自下厨为周总理做了一顿饭,席间,周总理夸赞道:“文白先生,你的烹调技术不错,不过,你没我做得好吃。”
周总理的一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坐在一旁的张治中的妻子笑着说道:“那找一天我们可得尝尝总理的手艺了。”
周总理连连点头,这件事周总理始终没有忘记,一天,周总理工作不是很忙,特意下厨做了鱼和豆腐,这便有了上头的那一幕。
张治中看到周总理带着饭来了之后,心里十分温暖,吃饭时,张治中一边吃,一边夸赞道:“的确不错,希望能经常吃到。”
在此后的岁月里,周总理与张之中的情谊愈发深厚。
1966年9月,张治中因生病被送进了三〇一医院,周总理得知后,因工作繁忙,只得派人前去慰问他。
1969年4月6日下午,张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张治中逝世后,关于他的后事处理成了一个难题,国务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想搞一个告别仪式,就请示了统战部,统战部的领导提出不搞告别仪式,国务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高富有觉得有些不妥,便将此事请示了周总理。
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当即拍板下了两道命令:“一、告别仪式我要参加;二、通知其他张治中的党内外老朋友。”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张治中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1969年4月9日,周总理准时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在告别仪式结束后,周总理点名接见了张治中的妻子和孩子,并嘱咐道:“你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
在张治中逝世多年后,周总理也始终没有忘记他和他的家人,1975年11月25日,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把童小鹏叫到身边嘱咐道:“你把我积蓄中的一笔钱带上,去看看张治中先生的夫人和孩子们。”
很快,童小鹏便来到张家,表达了周总理的关怀与吩咐,面对周总理的关怀,张治中的妻子一再表示不能收这笔钱,童小鹏连忙说:“这是周总理对你们的关怀,也是他的决定,你们必须收下,否则我就没有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