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在书法上的成就,仅次于王羲之。颜真卿独创了丰腴饱满、宽博庄重的楷书艺术风格,被后世尊称为“颜体”。颜真卿在行书上也有非凡的艺术成就,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推崇为“天下第二行书”。被后人当成艺术经典。是行书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颜真卿在楷书和行书上都堪称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对宋代之前的文人在诗书画的成就上给出这样的评价: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之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
苏轼认为书法发展到颜真卿,艺术水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更有人认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论艺术造诣与影响力,唯颜真卿可与王羲之比肩。可见世人对颜真卿书法成就评价之高。
在中唐时期,楷书艺术水平已被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人发展到了接近艺术顶峰。欧阳询首开以严谨法度见长的楷书艺术风格。而褚遂良融合了晋楷的古朴雅致,以灵动飘逸的风格令人所赞叹。虞世南则以古拙的艺术境界,坚守了楷书的古典传承。在唐朝这个楷书大家辈出的时代,想要另开天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颜真卿在欧阳询等人的基础上,通过博采众长,再加以吸收创造,将篆籀笔法融入到楷书的技法之中,化瘦硬为雄浑,书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楷书。
颜体楷书庄重典雅,结字宽博大气,骨力遒劲,颇具大家之气。颜体楷书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开创了大字楷书的崭新风格,并在艺术水平上堪为史上最高。颜真卿的楷书风格与大唐朝繁荣鼎盛的气象极为符合。其书法恢宏的气势,亦堪为唐代繁华盛世的象征。
颜体楷书影响深远,后人学他楷书者众多,另一唐楷宗师柳公权就在精学颜体之后,又发展出自已的风格,其楷书被尊称为“柳体”。宋代朱长文曾说:
“…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
宋长文说,柳体出自颜体,但其不如颜真卿楷书宽博厚重。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亦从颜体楷书中吸收笔法和结字上的精华,并将其融合到自已的书法中。黄庭坚称赞颜真卿的书法“臻于极致”。这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何绍基等人对颜真卿楷书也非常欣赏,并深得颜体精髓。伊秉绶还将颜体的楷法融入到隶书之中,真正的做到了对颜体楷书的融会贯通。
颜真卿的传世楷书经典极多,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次山碑》等。这些作品,都是后世学习他的楷书风格的极好范本。
很多书法爱好者,提到颜真卿,就会想起他那闻名天下的《祭侄文稿》。颜真卿的这篇行书大作,真正做到了情感与艺术的水乳交融。
唐乾元元年,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兄长和侄子均在战乱中为国尽忠,当颜真卿寻得侄子颜季明的头颅时,不禁悲愤万分,满腔的情感再也无法控制,于是挥毫写下了一篇祭文,即《祭侄文稿》。
这篇祭文将颜真卿深厚的情感和多年书法功力的底蕴融合在一起,字迹苍劲有力,笔锋饱含深情,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从头至尾,一任笔墨纵横。其艺术感染力千古再难寻与之比肩者。堪为行书发展史上的扛鼎之作。
元代鲜于枢《书跋》中有云: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鲜于枢此语一出,古今学书者纷纷赞同。
颜真卿的行书笔法多变,章法自然,收放有度,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后世学行书者,极好的取法对象。
颜真卿的行书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等。
你说颜真卿书风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这种观点恕我无法认同。从古至今学颜者众多,以颜体为取法对象的书家也比比皆是。除上文中所列柳公权,苏轼、伊秉绶等人,直接受颜体书风所影响的还有杨凝式、蔡襄、傅山等成名的书家。可以说颜真卿之后的书者,莫不从颜书中吸收养分,学习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精华。
在近代和当代,学颜真卿者也众多,民国时期谭延闿、汪洵等人都是学颜书有成者。
当代书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掀起过学颜楷的热潮,这种对颜书风格的喜爱延续至今。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正书展中,以颜楷风格入选者众多。
学行书者,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几乎都会涉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临习中领悟颜真卿将情感与书法相交融的超高艺术境界。
所以我说颜真卿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他的经典之作,也是大众学习书法的最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