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5首末句封神的唐诗,句句都是千古经典

5首末句封神的唐诗,句句都是千古经典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公元836年,六十四岁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洛阳重逢了。

此时的两人都已经老眼昏花,读书写字都成问题,腿脚也不大方便了。

带着消极的情绪,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感慨老去以后的不便和只能呆在家中的无聊。

刘禹锡回赠了这首诗,留下了千古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到晚年,正如时间到了黄昏。

天色渐暗,黑夜将临,但何必伤怀呢?那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在天边留下绮丽的风景。

老去有老去的智慧,老人的阅历更多,如积水成川,注定会有比年轻人更广的见识。

老去有老去的风景,老人的心态更平,如静水流深,能找到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只要能克服对衰老的恐惧和忧虑,照样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精彩的人生。

韦应物《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持续了7年多的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逃往成都,长安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百姓无家可归。

在这场浩劫结束的三年后,韦应物失意流落于淮海之滨。

年少时,他是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也曾年少得意。

但玄宗南逃后,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韦应物流落失职。他的后半生辗转于各地为官,流离漂泊、蹭蹬仕途。

在这首写给侄子的诗中,他感叹于自己尘世奔忙,虚度光阴,身如浮萍,知己零落。

走在清晨的山林之中,山涧树上沾满雨露,山鸟在暮春里悲啼不止。

一生向往闲淡安逸的韦应物,如同那鸟儿一样,身如浮萍,无所归依。

既无知音,亦无佳人,唯有一瓢酒,可以慰藉羁旅的劳顿、生活的疲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也安慰了后世无数劳碌之人的心灵,甚至引发了续写风潮。

李商隐《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夕阳落入传说中的崦嵫山中,李商隐行走在山间,去探访一位僧人朋友。

山间林木落叶纷飞,山路之上寒云缭绕,小径盘曲而上,那人就在清幽的深处独居。

虽然一人独居,他却从未懈怠,在茅屋中敲磬诵经,独自做着晚课。

诗人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仿佛身入静谧佛界,再无红尘之扰。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人走进屋中,靠着一根藤制的手杖,与僧人谈起了佛理。

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中的微尘而已。

他忍不住自问:这大千世界不过是微小的尘埃,我又为何要沉溺于爱恨之中?

诗人顿悟禅理之意,决定抛开爱恨纠缠,洗心净虑,清静无为。坚守住本我,找到内心的宁静,以从容淡泊的胸怀,来面对仕途荣辱与尘世烦扰。

崔道融《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初放,花萼中含着洁白的雪,清冷的香气别有韵致,令人忘记了冬的严寒。

为避战乱入闽的崔道融,心有愁苦,身有老病,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倚着梅枝,诗人静静地看着雪中梅放的风景,取出横笛,吹奏一曲断肠之音。

人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笛声在夜中尤显凄清,令诗人寂寞的心更苦了。

一阵风吹来,雪花簌簌而落,诗人不在意钻入衣袍的寒意,反而担心起初放的梅花:

北风啊!如果你能懂得我怜惜梅花的心意,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人无伴,心无寄,冷、清、愁、苦,孤独到了极致,唯有枝头的梅花可以慰藉。

寒天冻地中,那一点慰藉,令诗人对梅花恋恋不已、珍之重之。

而这支孤高芳郁的梅花,也是诗人内心高洁纯粹、不染纤尘的映照。

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

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

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公元669年冬,骆宾王被罢官。次年四月,吐蕃犯边,朝廷发兵征讨,骆宾王申请从军。

在获准入伍后,好友李峤曾赋诗《送骆奉礼从军》为他壮行。

秋天大军出发时,李峤又提前为他践行,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回赠。

杯中酒满却无心来饮,寒夜的敲更声余音飘渺,漫漫长夜里朋友们不忍分别。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结尾,写出了坦诚相见的友情。

临别之时,送给对方的,不是客套的祝愿,而是一颗装在晶莹玉壶中冰雪般的真心。

这首诗既写离情,又自诉高洁理想,虽未直写离愁,却坦诚相见、真心相待。

“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还有什么比这更坚贞澄澈的情意呢?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765年,难得在成都过了4年安稳日子的杜甫,即将再次踏入漂泊的旅途。

一直庇护他的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乘舟东下,离开了成都。

曾满怀报国热忱,却长期被忽视、被打压,如今一路飘荡在水上,凄孤无依,颠连无告。

星月灿烂、江河奔涌,平野广阔、世界浩大,怎不令人觉得自己微如尘埃呢?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将自己比作一只飘零在江湖之上的白鸥,有自伤飘泊之意。

这不是杜甫第一次以“鸥”自比,他曾写过“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借白鸥来表达自己的桀骜不驯。

17年后,年老多病、孤苦伶仃的杜甫,并没有过上那种“潇洒送日月”的生活,反而不得不忍受着贫病、失意的漂泊之苦。

这一只白鸥,在广阔天地间显得那样渺小,但至少它还有翅膀,有继续飞翔的力量。

文章来自世界历史网公众号(shijielishiwang)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1671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