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的一首诗,入选高考语文试题,一字一句美如画卷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的一首诗,入选高考语文试题,一字一句美如画卷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最容易丢分的题目之一,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很难猜到会考哪一首?

既然猜不中诗歌,很多人便开始琢磨如何套模板。

可问题是有时候连题干都令人难以捉摸。

例如去年全国乙卷考的是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这是首送别诗,不难理解,却依然令很多考生头疼不已,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简答题考的是: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

很多同学不会答是因为不懂“什么是排遣离愁的方法”。

其实考的就是抒情方法,题目不算难,就是很坑。

考生走出考场,纷纷抱怨,“我比王勃还愁”、“爱送别的王勃,终于把我给送走了”……

幸好,今年的诗歌鉴赏题没有那么坑了。

从公布的新课标二卷来看,无论是选的诗歌还是出的题目,都相对简单,很容易得分。

二卷选的是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的一首七律,一字一句美如画卷,沉醉了千年的时光。

《湖上晚归》

林逋【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古代有很多隐士,并不是真正的远离红尘,不问俗事,而是为了营造好名声,引起当权者的注意,达到出仕的目的。

成语“终南捷径”便是一个关于隐居终南山,求得高名,后顺利进入官场的典故。

即使是备受后世推崇的王维,也只是半官半隐,一脚入佛门,一脚踏红尘。

然而林逋却不一样,他是真正的世外高人,一生都不曾涉足官场名利。

并非没有机会出仕,只是他志不在此。

他曾言“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年轻时,他曾在江淮一带漫游,40岁以后便隐居杭州孤山。

以山水花鸟为邻,以清风明月为伴,不问红尘是非。

这首《湖上晚归》的具体写作时间不得而知,大概是他隐居西湖期间所写吧。

通过描写秋日傍晚归家途中所见的风景,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恬淡宁静的氛围,即使过了千年,依然令人沉醉不已。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首联便点题,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湖上泛舟图。

“卧枕”二字看似普普通通,实际却将诗人那种悠闲自在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蓬瀛”就是指蓬莱与瀛洲二岛,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仙山,缥缈神秘。

仅此二字,便可知诗人望中所见之景有多美!

再来看颔联两句,“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诗人开始具体描写眼前的景色。

正值秋日,夕阳西下,小桥、流水、林木、远山、寺庙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幽远宁静。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是“横”和“倚”这两个动词。

原本小桥与寺庙都是静止不动,诗人以动词修饰,不但没有破坏这宁静的氛围,反而令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鲜活灵动,这便是炼字的绝妙之处。

接着的颈联两句,“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湖上的动植物,侧面烘托了诗人此时的愉悦心境。

“翠羽”就是指有着翠色羽毛的鸟儿,以局部指代整体,这是古诗词中很常用的一种借代手法。

例如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便是以“帆”来指代船。

而“红蕖”就是指红色的荷花。

试想一下当时的场景:诗人的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它们振动着翅膀,急急忙忙地飞走了;

鲜红的荷花,迎风招展,姿态袅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仿佛在欢迎着诗人。

无论是“翠羽湿飞”还是“红蕖香嫋”其实都是湖上很常见的一幕,然而诗人却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生动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此时诗人心情多喜悦了。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最后的尾联,诗人又从听觉角度着笔,描写了诗人的居所环境。

“诛茅”原是指剪除茅草,最早出自屈原的《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后又延伸为“剪割茅草以为房屋”,多指代隐居之处。

临近居所时,诗人隐隐约约听到了鸡鸣犬吠的声音。

还记得关于桃花源的那段描写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只是短短8字,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便跃然纸上。

诗人这里也是如此。

途中景色宛如仙境,固然令人陶醉,但那鸡鸣犬吠的田园居所更是诗人心中的乐土。

越是靠近,心情越是愉悦。

整首诗来看,以诗人的归途行程为线索,截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将秋日傍晚湖上的风光刻画得宛在目前。

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浪漫情怀。

再来看看此次高考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其实难度都不大。

诗人的心情一路上心情都十分愉悦,所以很明显,C答案是错的。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就是所谓的“有我之境”。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观点,同样适用于诗歌鉴赏。

诗人笔下的景物都是围绕着诗人的心情展开描写,只要抓住这一点,便不难得分。

不知你们觉得这道诗歌鉴赏题难吗?

-END-

作者:解忧诗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166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