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费孝通过去对杨绛痴恋,情路上的执着一生,在最后的时分找到了答案

费孝通过去对杨绛痴恋,情路上的执着一生,在最后的时分找到了答案

1998年,钱钟书离世。

继女儿病故后,丈夫的离去成为对晚年杨绛最大的打击。昔日老友费孝通惊闻杨绛遭此变故,恐她伤心太过,上门探望。

回忆起前尘往事,两人天南海北,相谈甚欢。故友重聚,一定程度上慰藉了杨绛心中的寂寞孤独。

不过日复一日,随着费孝通的造访日益频繁,杨绛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有天,费孝通像往常一样登门,与杨绛闲话过后准备回家。望着他下楼时佝偻迟缓的背影,杨绛突然说了一句:“我家的楼梯不好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

费孝通听了,身体僵了僵,翕动的嘴唇终究没有说出一句话来。往后,他也当真再没上杨家拜访。

有人说,这是杨绛“一语双关”,希望费孝通知难而退,不要在感情上有非分之想。但是这种猜测放在两个八旬老人身上,未免不够客观。

一切起因,始于费孝通过去对杨绛的一段痴恋。

1910年,费孝通生于江苏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作为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费孝通从小备受呵护。年少时期的他体弱多病,不爱说话,读书时还常和班上的同学闹矛盾,母亲杨纫兰很是犯愁。

1916年,费孝通完成小学学业,转眼到了升学的年纪。母亲担心他的性格在学校里不能合群,要受欺负,便做主把儿子送到了好友开办的振华女中读书。

就这样,费孝通成为振华女校里唯一的男生。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杨绛。

费孝通进入振华女校后的学业生活,事实上远不如母亲想象的顺利。这里确实没了欺负他的男孩,但他却因为自己的性别,遭到了所有女生异样的围观。

随着他上女校的初衷被挖出,更有女同学开始捉弄他、嘲笑他胆小,这里头就有杨绛。当时的杨绛还是个12岁的小女孩,古灵精怪,很喜欢恶作剧。

有一次她邀请费孝通玩耍,费孝通不会。杨绛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给他画了一幅丑像:胖嘟嘟的脸,嘴巴就那样张着闭不拢。画完之后还哈哈大笑,一边使劲儿追问费孝通:“这是谁?这是谁?”费孝通只是憨笑,不作声。

那时候别的女孩子嘲笑他,费孝通是敏感的,郁闷的,但是唯独面对杨绛,他反而觉得愉快。

在振华女中时期,杨绛成绩优异,费孝通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大概是优等生之间的同频共振,他对杨绛很有好感。

杨绛超凡脱俗的形象也给费孝通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那时候的女生普遍留着清一色的长辫子,唯独杨绛一头短发,清新俏丽。费孝通一直觉得她是班里最洋气的女生。

1923年,费孝通实在接受不了女校的日子,央求母亲为自己转学,这才进入了东吴大学的附属一中,脱离了女校的“苦海”。

费孝通很有才华,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才子,14岁就开始发表文章。那时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并未想到日后会成为成就斐然的社会学家。也许冥冥之中,这预示着费孝通总会和自己所爱的东西擦肩而过。

1928年,费孝通考入了东吴大学的医预科,而不是梦寐以求的中文系。虽说阴差阳错,但他却因在这里与年少时期的暗恋对象杨绛重逢,欣喜异常。

彼时的杨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活泼淘气的小女孩了,摆脱稚气后的她更显得夺目美丽。渐渐地,身边出现了许多追求她的对象,这让费孝通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少年时懵懂的好感,逐渐发展成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慕,他害怕杨绛喜欢上别人,于是有点嫉妒又有点骄傲地对外宣布:“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听说后哭笑不得地回应:“我从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四年间,没见过他一面半面。我已从一个小鬼长成大人,他认识我什么呀!”

无奈之下,费孝通只好壮着胆子,向杨绛表达了自己的喜欢和仰慕。杨绛不予回应,他就用行动穷追不舍。

有一次,杨绛到燕京大学借读,费孝通听闻她要到来,激动不已,竟不顾迢迢路远,三次从郊区进城接站,两次扑空,只为见她一面。

那段时间,费孝通可谓陷入了单相思的漩涡。因为性格内向,他始终不敢正面追求杨绛,只能笨拙地逢人就称她是自己的初恋。

杨绛在费孝通心中分量很重。吴学昭曾说:“费老‘晚年作文不顾事实’,干脆说他的第一个女朋友是杨绛。”费孝通后来也曾经坦言:自己有向上爬的思想,最初是因为女朋友看不起他。

言下之意,正是杨绛当年的拒绝,化作了费孝通发奋的动力。他一直穷追不舍,只为追上杨绛的步伐。

1930年,费孝通陷入了学医的迷茫。和当年的鲁迅一样,他对学医产生了困惑。学医可以治病救人,可是思想的落后和愚昧又要如何医治?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费孝通后来转入燕京大学,改修社会学。本着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费孝通很快在其中大放异彩。

可是学业顺遂的同时,他的情路却很坎坷。费孝通原以为,曾到燕大解读的杨绛会像自己一样,最终考到这所学校,殊不知喜欢的人正在心心念念地备考清华。

对杨绛来说,东吴大学只是一块跳板,她心中真正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而对于费孝通而言,这更像一种暗示。

钱钟书好比杨绛魂牵梦绕的清华大学,而费孝通只是她退而求其次的东吴大学。东吴大学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止她对清华的向往,正如费孝通怎样努力都留不住杨绛。

随着杨绛入读清华,费孝通的一片痴情化作东流的春水。因为杨绛在清华邂逅了毕生所爱钱钟书。

此前,为了防止其他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曾让好友宣传“杨绛已有男朋友”的消息。可是杨绛与钱钟书仅仅见面两次就说:“我没有男朋友。”一见钟情的才子佳人,迅速坠入爱河。

热恋之中的杨绛还不忘给费孝通写信称“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闻此消息,腼腆憨厚的费孝通赶到清华,与杨绛“吵了一架”。他认为自己和杨绛相识多年,更有资格做她的“男朋友”。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分别的时刻,失落的费孝通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按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孝通清楚杨绛的性格,有什么说什么,说出口的便都是真的。可他到底是放不下这段多年的苦恋。

1933年,也许是对杨绛还抱着一线希望,费孝通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社会学及人类学研究所,再次与杨绛成为同窗。

在费孝通看来,做不成情人,做朋友也是好的。对此,钱钟书欣赏费孝通的坦荡以及他的才学,两人甚至从情敌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1935年,钱钟书和杨绛正式结婚,费孝通选择大方送上祝福。一个月后,他和24岁的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婚礼。

继杨绛之后,王同惠是费孝通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生死爱人。

王同惠是费孝通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时相识的校友。他们在一场学术争论中相识,又在不断的学术交流中相知。本着对社会学研究的共同兴趣,两人走到了一起。

在费孝通深陷与杨绛情事之苦的那段日子,正是王同惠陪伴费孝通进行了许多研究。也是这段关系抚慰了费孝通那颗失恋的心。

费孝通曾说:“牵着我们的那条线似乎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结实,生死离别都没有扯断。”

1935年,志同道合的两人终成眷属。婚后,他们住在太湖之畔,共同为广西的田野考察做准备,过着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可惜这桩美满的姻缘,很快因为两人在广西大瑶山的考察,变成一出悲剧。

1935年12月16日,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费孝通误入了捕兽陷阱,一时间,大石压身,费孝通被困在了陷阱里。

危急之中,已经怀有身孕的王同惠奋不顾身地将石块逐以挪开。可是此时费孝通的足部已受重伤,动弹不得,王同惠就急忙跑出森林求援,却一去不返。

次日傍晚,有人发现了受伤的费孝通,将其救出。七天后,人们在湍急的山涧里找到了王同惠的尸体。费孝通这才知道爱人是在求援过程中,不慎跌落山崖遇难了。此时距离他们结婚才刚刚108天。

与爱妻阴阳相隔,费孝通在悲痛欲绝。他两度自杀却都未遂,费孝通感觉到,也许是王同惠在冥冥之中守护着自己。抱着这个想法,他不再自暴自弃。

伤情好转后,费孝通整理在瑶山调查中搜集的资料,撰写出《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这本书浸透了他对亡妻的无尽思念。为了疗愈亡妻离世的伤痛,费孝通远赴英国,师从马林诺夫斯基学习。

几年之后,费孝通在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一书的首页上写道:请允许我以此书来几年我的妻子。1935年,我们考察瑶山时,她为人类学献出了生命,她的庄严牺牲使我别无选择地永远跟随着她。

费孝通是个极重感情之人,这不仅体现他在对妻子的纪念上,还体现在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中。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费孝通拿到了博士学位,但是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后来的第二任妻子孟吟。

孟吟是一位教师,当时刚刚从印尼归国,她本人是一个坚定的爱国革命分子。1939年,在哥哥的介绍下,费孝通与这样一位乱世佳人相识相知,后结为连理。

婚后的第二年,孟吟为费孝通生下了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费孝通为这个孩子取名费宗惠,某种意义上是对亡妻的纪念。

在往后的数十年里,孟吟与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得益于孟吟的贤良,费孝通在艰难的战火岁月中,仍然做出了巨大学术成就。

动荡岁月里,费孝通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孟吟顶着压力却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妻子的深情相伴一直让费孝通感念于心。

1994年12月1日,孟吟病逝。

如果说王同惠是费孝通生命中难忘的人,孟吟是他生命中最感激的人,那么杨绛无疑是他最执着的人。

1998年,钱钟书过世。费孝通出于关心,常常登门看望杨绛。那时拜访杨绛的老友不少,她起初觉得并无不妥。但是越到后来,费孝通的造访越是频繁。他有时候还会派女儿去探望杨绛,赠送礼物。

对于费孝通的细致,杨绛感怀于心,但是终究觉得欠妥。在外人看来,接连丧女丧夫后的独居生活是孤苦的,但是在晚年的杨绛看来,这是一种对过去“我们仨”独有的怀念,是她与钱钟书厮守一生的决心。

不管费孝通是否尚存年轻时候的执念,她对钱钟书却秉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绝对情意。所以杨绛后来说了那段“楼梯太高”的名言,将费孝通拒之门外。

事实上,终其一生,他也没有真正走进过她的心门。为了不让杨绛有所困扰,费孝通很快想通一切,不再登门打扰。

2005年,95岁的费孝通过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与王同惠合葬,一半与孟吟合葬。

情路上的执着一生,在最后的时分找到了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966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