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热映的《中国机长》。上映以来,这部电影单日票房连续5天过亿,截至昨晚,累计票房已突破25亿元。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事情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高空遇险,但最终创造了34分钟成功迫降的航天奇迹。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去看电影之前,我并未做任何“预习”,就连故事梗概都一无所知。观影中,有很多泪点。如果观影结束时,就让我谈第一感受,那一定是冲击、震撼以及感动。
视听冲击——超乎想象的观影体验
电影开篇,主人公刘传健机长在将近4分钟的自觉憋气练习中出场,十足的硬汉形象!紧接着,镜头一转,在出门前,他走向熟睡的女儿,亲吻并许诺下班回来给她过生日,一个父亲的铁汉柔情跃然屏上。
现在回过头来想,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其实特别简单,所以作为以冲突、转折为生命线的影视作品,其实有相当的创作难度。
我们看到,为了达到激烈冲突和震撼的效果,创作组花了大量心思在灾难发生前的铺陈和伏笔上。
出发前机组人员专而常规的检查,候机大厅各色乘客对旅途的不同期待——夕阳红旅行团、叛逆的青少年、微商团队、进藏务工的夫妻、赴藏缅怀战友的老兵……以及藏族男孩和刘传健机长那句默契的对话“扎西德勒”,一切稀松平常,平静而琐碎,但其实,都在对升空后遭遇灾难做着的铺垫。
紧接着,我们看到,四川8633像一只银色的大鸟从重庆平稳起飞,继而进入大气层,客舱内空乘人员熟练地应付着每位乘客的服务需求,乘客状态各异,有闭目养神休息的、有埋头用餐的,还有想法设法与人搭讪的……驾驶舱内,机长和俩位副机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驾驶舱的挡风玻璃迅速破掉了,副机长整个人身体瞬间被飞出舱外,场面令人心惊胆战!
要知道,当时飞机已飞至接近万米的高空,失去挡风玻璃的驾驶舱顿时变得急剧寒冷和缺氧。紧接着,飞机剧烈颠簸摇晃,机长、空乘人员,乘客,一百二十余人统统处在生死边缘。
说到这里,真的不得不赞叹,电影特效技术的高超,高空的镜头,云层,大气、雪山的都无比逼真,特别是迫降过程中穿越雷雨云那段,从环境到气氛的视听冲击和演职人员的专业演绎让每一位观众都产生极强的代入感,我的心被深深锁住,尽管已知道结局,但手心仍然紧张得出了汗。
深刻共鸣——难能可贵的精神净化
亲情、爱情、战友情,爱慕、矛盾、纠结……在遭遇灭顶之灾的那一刻,全部不值一提。此时此刻,活下来才是最大的使命。
然而,人类的大脑都有“消极易感性”。机舱的剧烈颠簸带来突如其来的恐惧,乘客很容易失控。于是,我们看到,在恐惧蔓延的客舱内,群情激愤,集体崩溃,直到有位大汉,要冲进机舱找“不专业”的机长理论,算账!
千钧一发之际,专业的空乘人员誓死保卫,袁泉扮演的乘务长镇定而真诚地对乘客进行安抚,最终成功劝服乘客,选择相信专业,配合工作。
而此时,在驾驶舱内,强大的噪音、电闪雷鸣的乌云,极度的严寒,让刘传健和另外两位机长正承受着人体的极限。挑战的过程中,他甚至一度出现了幻觉。真的是命悬一线呀,也真的时孤立无援。
虽说地面上,那么多支援部队都在呼叫四川8633,都做好了支援准备,但前提刘机长要先带着一百二十几人成功迫降。
在刘传健眼看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副机长在他身后做了乘客都平安的手势,而这个手势再次给了他力量。最终带领飞机成功迫降,乘客无一人受伤。34分钟,飞机上所有人都体验到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据说,此事发生后,民航部门在模拟的条件下也进行了多次虚拟试飞,最后的结果都是坠机。奇迹不可复制。是整个机组的人员的高度的专业和责任感,创造了奇迹。
故事结尾,刘传健说:“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着12个字在点题的同时,也唤起我的巨大共鸣。
从影院出来,我妈高呼“太害怕太惊险!原来开飞机那么复杂!”
是的,对于普通乘客来说,电影完整还原了一架飞机从起飞到落地,各类工作人员要检查、考虑到的情况和要做的工作,把往常并不能见到的,看似简单的航空旅行保障全面呈现给了观众。
34分钟生死之战,影片让我看到了灾难、危机降临时,专业技能的神圣和不可替代性;看到了身心坚毅、沉稳以及必胜信念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团队协作中,无条件信任和彼此赋能的不可或缺!
虽然,从故事的铺陈、叙述和展示角度,故事仍有遗憾,如对刘机长专业训练的展示,对乘客故事的发掘……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教育人心、感人至深的好影片!
来源: 特效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