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并不能为任何人带来荣光,仇恨带来的只有痛苦,只有毁灭。
古龙曾说:“世上最容易令人老的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仇恨和情丝。情丝令人黯然销魂,仇恨却能让人绞痛入骨,至死方休”。在余华的《第七天》中他用荒诞的笔触构建了阴阳两个世界,描写了生前势同水火,死后亲如兄弟的一对仇情人物,为我们展示了面对仇恨截然不同的两种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使我们明白冤冤相报只会导致毁灭,释怀忘记才有幸福美满。
余华的著名作品《第七天》
余华,是早期的先锋派作家,以写淋漓的鲜血为长,这也许和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系,他的父母亲都是医生,那时候手术条件简陋,余华经常可以跑到手术室看满身鲜血为病人做手术的父亲,而且夏天的时候,为了图凉快,经常在太平间中睡觉,也许这也能够解释余华为什么能够在《活着》中将死写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余华,是早期的先锋派作家,以写淋漓的鲜血为长
余华因《活着》成名,其小说曾获得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其奖被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但是他“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多年,仍未获奖,但是从他较高的呼声可见读者对他的喜爱。代表作还有《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等,其中《第七天》被誉为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文学作品。
余华因《活着》成名
1仇恨,就是甘愿用自己一辈子的不幸福,去交换别人一生的痛苦
余华的《第七天》中讲述了刚从警校毕业血气方刚的张刚在审讯江湖“滚刀肉”卖淫李姓男子的时候,因其不仅不配合审讯而且出言不逊,张刚怒火中烧,踢碎了他的睾丸。从此李姓男子举着“还我睾丸”的牌子在张刚工作的地方抗议示威,不管领导将张刚调到那里他都如影随形,最终李姓男子用炸药炸死了张刚,他也被判处了死刑。
在生前你死我活,势同水火的两个人,死后却相视一笑泯恩仇,成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友,李姓男子已经有了墓地,可以去安息了,但是他要等张刚的烈士荣誉下来,一起手牵手像兄弟一样去火葬场。
相视一笑泯恩仇
生前自我牺牲的报仇,相互伤害,李姓男子用极端的方式报了仇,也把自己送上了绝路;死后相互谅解的宽容,彼此珍惜,相互为伴,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兄弟情。
《天龙八部》中天山童姥和她的师妹是一对势同水火的仇人,争风吃醋一辈子,彼此相互残杀,当他们知道大师兄无崖子喜欢的是小师妹的时候,他们才彻底的顿悟了,相互牵手,含笑而终。但是因为仇恨,天三童姥被师妹害成了“三寸丁”,师妹被天山童姥划花了脸,成为了不能见人的丑八怪,因为仇恨,毁灭了两个如花似玉美少女的人生,可见仇恨多么的可怕。
天山童姥和师妹相互牵手,含笑而终
仇恨入心要发芽,可见仇恨的危害,但是因内心怨结的仇恨却时时刻刻啃食着我们的内心,使我们走火入魔,把报仇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固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此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俗语,君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
仇恨入心会发芽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仇恨是甘愿用自己一辈子的不幸福,去交换别人一生的痛苦,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所以面对仇恨,我们应该有的是相视一笑泯恩仇,不是眦睚必报,这样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成全自己幸福的人生。
2.报仇对人奋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仇恨生根发芽后,会使我们幸福生活毁灭
仇恨,是种类似于某些中药材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体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可是天长日久,却总是能催生一场又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实现伤害别人的目的,损人不利己。
仇恨,是种类似于某些中药材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体中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不乏复仇形象,金庸《雪山飞狐》中的胡一刀、《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春秋》中的伍子胥,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这些复仇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我们喜欢武侠小说,构建小说矛盾的焦点就是制造仇恨,通过报仇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从古至今我们内心或多或少都有复仇情节。我们在看电视和看书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站在复仇者的一边,看到最终复仇者大仇得报,总是大快人心,但是我们反观复仇者为了复仇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能警醒吗?复仇者是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来伤害别人的,这样做值得吗?当复仇成为人生的主旋律的时候,何谈梦想呢?
伍子胥复仇
复仇有肖申克式和基督山伯爵式的智慧复仇,也有张扣扣这样的暴力复仇,牵着付出了是一生的幸福,后者付出的是生命。无论多么智慧、多么暴力、多么大快人心,复仇的背后都是内心的煎熬,痛苦的忍受,身体的损伤,最终的效果都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基督山伯爵复仇
在《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亲眼看着父亲被“靠山王”杨林打死,从小就立志要杀了杨林为父报仇,每天晚上从噩梦中警醒,每天在床头刻字记录仇恨,所以秦叔宝从小伴随着仇恨长大,虽然仇恨让他奋起,每天刻苦练习双锏,最终位列唐代十二功臣的凌烟阁。但是他的童年幸福吗?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他及时的放弃了复仇密切相关,如果他见了杨林就盲目的就去复仇,那么今天我们也就不知道秦叔宝是谁了吧,更不会被我们尊为“门神”。
秦叔宝复仇杨林
古今中外凡是因为复仇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毕生的经历都是复仇,大仇得报后他们就彻底的迷失方向了,所以以复仇为目的的人,没有梦想,没有人生方向,他们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所以说复仇对人的积极作用是有限,更多的是使人丧失幸福,最终毁灭的消极作用。
3.报仇虽然爽快,但是得不偿失,宽容释怀才有幸福人生。
我们想起最多的不是爱人,不是亲人,而是仇人,时时刻刻的注意着他的言行,日日夜夜的想起对他的仇恨,折磨着自己,仇恨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梦魇。这样伤害最大的只能是自己,处理仇恨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宽容和释怀,也许有人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如何忘记?与其日日夜夜的折磨自己不如强大自己,当仇人面对强大的你的时候,自然会来跪在你的面前,云淡风轻,摆摆手就把仇报了。
被仇恨折磨的人们
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记载有一个朝臣弹劾张居正擅作威褔,升降官员不是以国家的利益,而是以个人的喜好,在明朝有一个习惯,以气节自诩的大臣,遭到议论攻击要引咎辞职的,但是万历皇帝尽情的挽留,为了张居正要处死弹劾官员,但是张居正为了博取美名,请求万历皇帝放过了他,将其流放,但是在流放的过程中改官员死于非命。何其强大,张居正已经强大到不需要自己动手,其他人就把自己讨厌的人给办,把自己的仇给报了。
面对仇恨要宽容释怀,也许你要说这样做岂不是正义得不到伸张,作恶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纵容坏人吗?但是我们要记住多行不义必自毙,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苍天何曾饶过谁,坏人自有坏人报,恶人自有恶人磨,我们何必要打上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性命呢。
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不易,面对仇恨要相识一笑名恩仇,坦然从容的释怀,才是正确打开方式,《第七天》中两种不同处理仇恨的方式,足以给我们警示,牺牲折磨和幸福快乐你选择哪一个呢?一时的爽快搭上一生的幸福划算吗?也许你要说这是一种阿Q精神,是一种没有本事的自我安慰,更有人说我从来没不记仇,有仇当场就报了,你有这样强大吗?大仇得报,而且片叶不沾身,古今中外的强人,何其多也,他们为报仇付出了何其惨重的代价,难道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忘记仇恨,追求生命的本真
面对仇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正确思想调治自己烦恼负面怨恨,让自己内心快乐富足,心胸宽旷,不要为一点小事就记仇,做好当下,忘记过去,走出仇恨,迎接幸福,只有这样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来源: 胖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