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么,为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呢?除了腊八之后,过大年的一些年俗节目陆续上演,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呢?今天,咱们来探讨一下。
先从腊八粥说起,在《燕京岁时记》里讲到,腊八粥就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和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梭梭葡萄等作为点染。以上这些食品,其性皆甘或温,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驱寒健脾的作用。古人认为粥是养生第一食品,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所以,腊八粥,在整个腊月,北方的老百姓都特别喜欢食用。
我的长篇小说《农历》里有“腊八”一章,其中五月和六月在腊八前一天——腊七,在洗完“腊七澡”之后,开始熬腊八粥。我写到五月和六月小的时候,一年四季难得洗一回澡,那么在腊七这一天,他们要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地洗一次澡。我在这一章里有许多描述,可以让我们感到他们洗澡的时候,那可是非常彻底。这一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恭敬心。洗完“腊七澡”之后,他们就开始挑豆子来熬腊八粥。我写到了他们挑豆子的过程。我给大家摘录一下,大家感受一下五月和六月在熬腊八粥前做准备工作的那一种真诚、恭敬与虔诚。
“灶前是一个小炕桌,炕桌上是一簸箕豌豆。娘让他和爹拣豌豆……六月和爹就坐在小凳子上拣。爹告诉他,熬腊八粥的豌豆要挑最圆的最饱的最好看的,破的秕的形象不好看的,都不能要。说着,给他做拣的示范,先是一排一排,后是一个一个。
“六月没有想到,腊八粥还有这么多路数,也就随了爹去拣,拣着拣着,心就哗地一下开了,六月发现,这猛一看差不多的豆子,其实是千姿百态的,六月觉得自己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我描写的五月和六月在挑拣煮腊八粥的豆子的情景。你看他们:破的不能用,秕的不能用,形象不好的不能用。我国古人在教育孩子时,用这些传统节日的仪式,培养这些孩子的恭敬心、真诚心,让他们在这些细节中感受天地精神,感受来自于大自然的五谷身上携带的祝福。
我们知道,腊月的“腊”,在古代有个重要的意思,就是交接的“接”,也就是新旧交接;还有个意思,那就是“合祭百神”。腊月,古人认为是一年到头,我们得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五谷的馈赠、养育。所以,在古代,腊月是一个“合祭百神”的月份。那么,“腊八粥”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它是一个外来节日,然后本土化了;我的理解,它其实是我们最古老的传承,就是中国人到一年四季结尾之时,来感恩天地,用“腊八”这么一个特殊的吉祥日子,来象征性地进入大年感恩的环节。
在甲骨文中的“年”是上禾下人,如同谷子成熟后谷穗垂下来的样子,《说文解字》释“年”为“谷熟也”。在农耕时代,过大年,体现出人们对于五谷丰登的喜悦。这其中自然有对于天时地利、风调雨顺的感恩。
腊八一般在小寒时节内,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就是小寒前后。到大寒之后,气温就渐渐回升了,春意在人们察觉不到的地方已渐渐萌发了,而大年一般就在大寒或立春节气内,所以中国人把大年称为“春节”。
因此,这样看,腊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是大年的序曲,这时候要备年货了。古典的大年,就是从一碗盛满祝福的腊八粥开始的。
各地有各地的腊八粥。我们西海固这一带,宁夏南部山区,就用豆子来熬腊八粥。有些地方,单独用小米熬腊八粥。刚才我们描述的《燕京岁时记》里,那品种就比较多了。虽然,人们用不同的食材来熬腊八粥,但人们熬粥吃粥时的心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岁月的一种感恩,对天地的一种感恩,对四季的一种感恩。所以,这段时间,是我们中华大地上狂欢的时候、休闲的时候、享受生命的时候,是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中最有诗意、最休闲的一段时光。
正因诗意无限,古人在这时也写下了许多诗篇。比如《咏梅》,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诗章,来赞美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用梅花来象征这个季节的诗意与芬芳。对应的是春节大年之时人们内心的一种高洁。我们都知道进入大年,就是中国人的祭祀高峰期。所以《朱柏庐治家格言》里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那么在这个时候,一进入腊月,那在古代就是怀念祖先、感恩天地的高潮期。
《中庸》载:“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那么从《中庸》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祭祀、怀念和祝福的重视,而腊月是祭礼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一进入腊八之后,几乎每天都是节日。这个,我在长篇小说《农历》里有许多篇章来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