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汗漫:宝庆路三号——当樱桃变成玉兰

散文 | 汗漫:宝庆路三号——当樱桃变成玉兰

 

8

徐元章书房的吊灯上,三条链子中的一条已经断了,灯光暂时没有倾斜。

维护这样一个院落,耗资巨大。徐元章请花匠隔日来打理一次花园。把各色灯泡换成乏味的节能灯。冬夏时节独自在家,也少开或不开空调。

徐元章在纪录片中展示了父亲徐兴业的长篇小说《金瓯缺》。还有一沓信札,是父亲早年写给母亲周润琴的情书。书和信札,残存着父母日益抽象、稀薄的心跳和手温。

《金瓯缺》起笔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以南宋时期抗金斗争为背景,塑造了民间义军领袖马扩的英雄形象,显然是对抗日战争这一当时社会主题的回应。徐兴业在完成前三卷后,中断写作二十余年,直到八十年代才匆忙完成第四卷,收束全书。我想探究这一前后绵延四十年的写作,究竟出现了哪些动力与障碍?是否与其爱情的发端与了结有关?书中是否出现了个人私密情感的投影?从上海图书馆借来《金瓯缺》,读毕,似乎印证了一些猜测。

无锡国文专科学校毕业生徐兴业,被周宗良请来,为中学生周润琴讲授历史和古诗词。一个其貌不扬、家境困窘的青年教师,遇见了一位好姑娘——跳芭蕾、画油画、向往革命、尝试跑到苏北参加新四军,一个大家闺秀爱上寒门书生,这是发生在宝庆路三号的真实故事,而非言情小说中的陈俗虚构。周宗良自然反对将这一“言情小说”写下去。周润琴决然出走,与徐兴业在租住的公寓里结婚,生下徐元章。一九四八年,周宗良迁居香港,徐兴业与周润琴才带着七岁的徐元章搬进宝庆路三号。

《金瓯缺》,也许是徐兴业与周润琴恋爱的副产品。两个人爱着、商量着,推进纸上情节的叙述。前三卷,语调缓慢、沉着,对情节的走向、人物的结局充满底气。第四卷就草率匆促了,像一个故事大纲,写作的倦意难以遮掩——此时,周润琴在徐兴业的生活中已经消失多年。贯穿全书的主人公马扩与其妻赵亸娘的爱情,显然寄托了徐兴业对周润琴的眷恋,热烈得近于夸张,也就愈加失真、可疑。

周润琴自香港去了法国,偶有信件被骑着绿色永久牌自行车的上海邮差,投入宝庆路三号门口的邮箱。后来,她像失联的飞机,连一个机翼碎片都没有留下来以供猜测和追寻。

《樱桃园》中家庭教师夏尔洛塔的有些台词,完全像徐兴业的自言自语:“我什么也不知道,真想找个人说说话,但找不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91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