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徐则臣:我的文学十年

散文 | 徐则臣:我的文学十年

写作中常有意外之喜。《王城如海》完稿后,之前写不下去的《青云谷童话》突然苏醒了。也许是《王城如海》中那只来自印度的小猴子激活了童话里的古里和古怪,也可能是《王城如海》中对雾霾的思考重启了青云谷的问题意识,放下《王城如海》,我顺利地进入了《青云谷童话》。

时不我待了,儿子下了指示,“必须”在幼儿园毕业之前拿到成书,他要送给老师和小朋友作毕业礼物。写出来,再出版,我扒拉一下周期,紧赶慢赶的事儿。不上班的时候我继续上十八楼。还好,赶上了。儿子毕业前,抱着一堆书到幼儿园,你有我有全都有。过两天放学回来,他开心地跟我说:“我们李老师说了,这本书写得好!”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赞誉。我也这么认为——既然儿子高兴。

这是我写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一晃三年过去,很多朋友和读者问我,还会不会继续写。我也不知道。曹文轩老师说,我是到“儿童文学”里放了一把火就跑了。会不会有第二把、第三把火呢?顺其自然吧。这里的“儿童文学”四个字加了引号,源于我对儿童文学的看法。我不认为儿童文学就只能给孩子看,好的儿童文学应该少长咸宜。我也不认为一写儿童文学就得捏着嗓子奶声奶气地说话,然后把腰弯到孩子的高度。在《青云谷童话》里,我写了雾霾,写了环境污染,还涉及了现代化和城市化。有识之士对此曾有所质疑:

孩子们都能看得懂吗?

为什么要让他们一下子全看懂?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先懂一部分,另一部分必须踮起脚来够一够才能懂,还有一部分作为悬念和好奇留待下一次阅读时再懂?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五岁时看懂五岁可以看懂的部分,八岁时看懂八岁可以看懂的部分,十二岁和十六岁分别看懂十二岁和十六岁可以看懂的部分?常看常新、不断会有新发现,不正是一部好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吗?至于《青云谷童话》中触及的现实和问题意识,那也正是我所希望的:儿童文学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们铺设一条从“楚门的世界”一样的温室花房过渡到广阔现实世界的道路。所以,我在此书的后记中说:

“理想中的童话是什么样,我就怎样往苍茫的目标逼近。撞碎楚门头顶美丽却虚假的天空,也打破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界限,放阳光和阴霾同时进来,让它们照亮一张张真实的脸。”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89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