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徐则臣:我的文学十年

散文 | 徐则臣:我的文学十年

《青云谷童话》烂着尾,《北上》又下不了笔,晃晃悠悠就到了2015年底,《王城如海》不速而至。这个小说于我几等于意外怀孕,突然就冒了出来。作家的生活如果说还有那么一点意思,那么之一,我认为就是常有不期之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一直以为《王城如海》离我还很远。

还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有位搞先锋戏剧的导演朋友请我写一部关于北京的话剧,为此请我在小区里的一家重庆烤鱼店吃了好几条鱼(那是我在北京吃到的最好的烤鱼,可惜后来关张了)。因为担心我不会写剧本,还送了好几部世界经典话剧剧本集供我研读学习。很惭愧,鱼吃了,书也看了,心里依然没底,最终还是有负重托。后来我想,不会写话剧,写小说总可以吧。还是难产,找不到能跟我想表达的那个北京相匹配的长篇结构。小说就搁置下来。那会儿想的题目还不叫“王城如海”,这题目是后来韩敬群兄帮忙参谋的。他说你看,苏东坡的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上下各取两个字,王城如海。那时候我还在为题目叫“大都市”还是“大都会”犹豫。“大都会”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已经用了,他写的是纽约,全世界人都称纽约是大都会。

搁置下来我也就不着急,头脑里每天转着就是了。然后是《耶路撒冷》。然后是《青云谷童话》和《北上》。然后《青云谷童话》和《北上》都停摆了。停摆了也在脑子里转着。忘了是不是“突然有一天头脑中电闪雷鸣”,《王城如海》的结构有了。反正在2015年底,元旦之前好一阵子,我已经知道这个活儿该怎么干了。但那段时间毫无斗志,北京的雾霾来了去去了来,整个人深陷灰色的低气压中,头脑也总不清明,好像雾霾也进了脑袋里。

就这么晃悠,到了2016年元旦。各种新闻和社交媒体上都在描绘新年如何新气象,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满屏的励志和正能量让我觉得,再不开工我就是这世上唯一的罪人。元旦那天上午,我抱着一叠八开的大稿纸到了十八楼。因为双方老人轮流帮忙带孩子,我们在楼上租了一个单间,老人只是晚上去休息,白天不上班,那里就成了我的书房。我把稿子铺开,拉上窗帘,否则我会忍不住去看窗外阴魂不散的雾霾。“王城如海”。我习惯在稿纸背面写,一张纸七百字左右。这一天,我写了不到两页纸。一千多字,我很满意这个开端。对我来说,每一个小说都是开头最费愁肠,我要积蓄出巨大的勇气和肺活量才能写下开头第一句。我对每部小说写作第一天的工作量从来都不敢要求太高,能完整地写出第一段,就可以收工了。如果还能接着写出第二段,那完全可以奖励自己一点加班费。开了头,剩下的就是在惯性里埋头苦干,直到水到渠成。

在小泥湾北向的小屋里写出了《耶路撒冷》,在1804的北向的房间里写出了《王城如海》。还有后来的《青云谷童话》。《王城如海》是手写的,我喜欢笔落在稿纸背面的感觉。因为手写,出差时去机场,不必在安检人员的提醒下慌忙地取出电脑了。根据出差时间,大致推算能在空闲时间里写多少字,然后带双倍的稿纸,以便写错了撕掉重来。敬惜字纸,尽量不浪费,就这样,《王城如海》写下来,还是用了三百多页稿纸。在这个逐渐无纸化的时代,手写长篇算古董了吧。台湾出版此书时,还借了部分手稿去展览。大陆的简体字版和台湾的繁体字版在封面和版式设计时,也都用上了手稿的影印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89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