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涂到芜湖
船到了当涂,这里有李太白祠堂和李白墓,李白是陆游心中的偶像,必须作充分的停留。
郡中两位教授陪同,陆游一行到了位于青山的李太白祠堂,李白墓就在祠堂后面。李白为什么会葬在这里呢?他的族叔李阳冰任当涂县令的时候,李白来投靠他,因为青山风景好,他的偶像谢朓的旧宅也在这个地方,李白就在此住了下来。此堂不知建于何时,堂中有两块碑:唐刘全白(幼时受知于李白)写的墓碑,近年成都帅张真甫的重修祠碑。陆游都看得很仔细,他看碑,不仅读碑文了解内容,还看碑文的书法,看到好字,他会在手心里点点划划。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陆游的书法水平被低估,就如同他的诗文被低估一样。陆游的书法,南宋至少能排进前几名。祠堂正中有李白塑像,头上裹着乌巾,白衣锦袍。李白塑像边上,有郭功甫塑像陪侍着。郭功甫本来就是当涂人,少有诗名,做过武冈知县、汀州通判、端州知州,后弃官隐居卒于青山。郭功甫有一千四百多首诗传世,梅尧臣极欣赏他的诗,赞其为“真太白后身”。有郭功甫陪着李白,李白不会寂寞,他也不会寂寞。
看过祠堂,拜过墓,陆游写下《吊李翰林墓》一诗:
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
客从县令初何有,醉忤将军亦偶然。
骏马名姬如昨日,断碑乔木不知年。
浮生今古同归此,回首桓公亦故阡。
(《剑南诗稿》卷二)
前四句赞李白,叹李白:李白的气魄,李白的诗才,李白的落寞;后四句,叹人生,叹世事,也叹自己。
一行人免不了陪着陆游感叹议论,随后大家往青山深处走去。林茂草盛,路比较难走,行了三四里,两位道人端着茶汤在松石间迎接。呀,真是安排得太周到了,气有点喘,口有点渴,正好解暑。又行里许,看见一座庵堂,一老道人出迎,七十多岁的人了,红光满面,胡须都没有白。道人说,他姓周,潍州人,在此山居住三十年了。又出来一老太太,八十岁了,耳聪目明,谈笑的神态一点不像这个年纪。大家都很惊异,老太太笑着打趣,曾得异人秘诀。这是个好地方呀,庵前有小池叫谢公池,水甜且凉,现在盛夏,泉水依然满池。山顶有小亭,也叫谢公亭,陆游站在亭子上四顾群山,那些山就如蛟龙奔放,争赴山谷,很像家乡绍兴的舜山,只是舜山顶上平坦得如平地一样。
亭子的北面正对着历阳城,周道人指点陆游看这观那,他突然指着群山说,当年完颜亮打进来时,山中都听得到激越的战鼓声。陆游闻此,眼前立即闪现出八年前的一幕:金国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四路攻打南宋。然而,他的运气并不好,关键的关键,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空虚时称帝,这就乱了他的阵脚。本来应该立即回去应对,但不服输的性格,促使他一定要大胜南宋,争回面子。终于,他的生命终结于当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拂晓时分。前一天,他发布命令: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支持新皇帝的叛乱者们,发动突然袭击缢杀了他,率军北还,邀功去了。想到此,陆游心里有些叹息,他替朝廷叹息,唉,没有抓住大好机会。本来,朝廷是可以乘机收复一些失地的,甚至取得更大的战果。
第二日,船到了当涂西南三十里的大信口停泊。这里,两小山夹江,山叫东梁、西梁,也叫天门山。这是一座盛产诗歌的名山,李太白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安石赞“崔嵬天门山,江水绕其下”,名家名诗太多了。
陆游夜行堤上,在大信口看月亮,这一天是十八,看着明月,他想起了欧阳修的《于役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年五月,范仲淹因直言获罪,被贬饶州。三十岁的欧阳修看不下去,站出来为范仲淹说话,也遭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做知县。一肚子气的青年欧阳修,不走一千六百里的旱路,偏偏绕个大圈,选择五千五百里的水路,沿汴河入淮河进长江,溯流西行,沿途多受风浪之险,足足走了一百余天才抵达任所。期间,按行程起止,欧阳修写下了日记《于役志》。
或许,前辈的事迹他已烂熟于心,官场如战场,你死我活,有个性的正直官员,十有八九会遭贬。苏东坡当官三十年,被贬十七次,贬谪是常态,不贬才奇怪。明月已经高挂,大山和大江都静静沐着月光。这个地方,欧阳修是不是停留过,陆游还不确定,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入蜀记》,一路的山川风景和风情,一路的心理历程,都要记下来。
顺风顺水,船一下就到了芜湖。
宁国太平县主簿左迪功郎陈炳来见。陈炳为婺州义乌人,老乡相见也算亲,他们一起去逛宁渊观。陈炳给陆游讲了一个得道长生的故事,想必,他知道,陆家都比较喜欢道,陆轸那一代就有传统了。陈炳说,他从姑(父亲的堂姐妹)在徽宗朝得道,赐号妙静练师,结庐葛仙峰下,平生不吃熟食,只饮酒,吃生果,替人算祸福死生,不差毫厘。每当风日清和时,她就闭关独处,有人在房子外面偷听,只听得里面传出的是两个婴儿的声音,或唱或笑,一直要闹到半夜才停下来,但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九十岁那年的新年元旦,她自言,四月八日当远行。到了这一天,果然坐逝。看着陆游半信半疑的眼神,陈炳又说,她从姑曾经替他看过相,说他有仙骨,会碰到异人。果然,他生病了,皖山的徐先生来给他看病,当天病就痊愈。徐先生留下来,教他不吃食物的口诀,但陈炳父母希望儿子参加科举考试光宗耀祖,就不让徐先生教。不过,自此后,陈炳就不再吃荤食,只喝淡汤及吃白饭而已,一直过了六年,他都身轻体健,能日行两百里。后来,陈炳科考登第,娶妻,又开始吃起荤食,徐先生就告辞而去。临走前,他对陈炳说,二十四年后,你想起这件事会后悔的。陈炳将徐先生送到溪边,正要叫船过来,徐先生就提起衣裳从水上快速离去,喊他也不答应了。说到这里,陈炳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真后悔啊,真的想辞官归隐了。
陈炳从姑的故事,陈炳自己的经验,陆游是相信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仅有诗文表达,更有体验。他知道,与险恶的官场相比,道中的精神世界,无比精彩,不吃不喝或者少吃少喝,就能将日子过好,何乐不为?
陆游的船行过三山矶时,正值中午,矶上龙祠刚刚建好,悬崖绝壁处,青苔丛生,有半醉道人斜站在那里看行船,随时都可能掉进江里,船上的人看了都害怕。陆游的眼神移到江面上,又有好风景,数十头江豚出没,或黑或黄。突然,一条红色长江豚,好像大蜈蚣一样,昂首逆水而上,激起的水浪有两三尺高。
类似的描写,后面的行程中,陆游还有不少观察。九华山下泊梅根港,见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小黄牛,出没水中,每次跃出水面,激起壮观白浪。船过马当的石壁下,突起大风,急避小港,忽见大鱼正绿,腹下绯红,跃起船舵旁,高三尺多。如小黄牛的,应该还是江豚,跳起来的大鱼,不知道是什么鱼。浩浩长江,有大鱼并不奇怪,况且大鱼习惯深潜,平时人们不太抓得到。船泊庐山下赤沙湖口时,江中见物,有双角,远望极像小牛,出没水中,还有声音发出。我猜测,这应该是扬子鳄。现今,安徽、浙江、江西都有扬子鳄养殖或生存。不过,陆游说有双角,是不是扬子鳄就有疑问了。
二十一日晚,陆游船泊荻港。在凤凰山的延禧观,观主陈廷瑞也是婺州义乌人,他给陆游讲延禧观的故事,颇为神奇。
延禧观原来叫青华观。故事缘于一个姓赵的先生。赵先生是荻港人,父亲以卖茶叶为生。赵先生小时候的名字叫王九,十三岁时,生病快死了,父亲抱着他到青华观求救:只要能救活孩子,以后就让孩子入观做道士。这一天晚上,小赵做了个梦,一位老人引着他爬上一座高山,老人对小赵说,我是阴翁祖师。老人还拿出柏枝给他吃。小赵惊梦醒来,就不再吃熟食了。后来,小赵又做了个梦,依然是那位祖师,这次,祖师教了他数百个天字,梦醒,那些字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小赵的两个梦,弄得动静很大,连太宗皇帝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召见了小赵,正式度他为道士,赐冠简,易名自然,小赵仍然回到青华观,后来做了观主。祥符年间,皇帝再召他到京城,赐紫衣,并将青华观改为延禧观。赵先生恳求还山养母,得到批准。某天,他无疾而终。门人欲将他葬往山中,行到半途,棺材忽然大而重起来,抬也抬不动。他母亲说,我儿子一定是个异人。大家打开棺材一看,空空无尸,只有一把剑和一双鞋子,于是就地埋葬。这个冢今天还在,大家都叫它剑冢。
果然神奇,赵先生无疑得道成仙了。陆游想起来了,赵先生的事,史上曾有记载,情节基本与陈廷瑞说的差不多,只是没有剑冢一说。成道成仙的故事,陆游向来爱听,听完故事,荻港上空已经繁星满天,江边渔火点点,陆游的心里也畅快不少。
整日坐船,腰酸背痛,刚刚恢复的身体,不宜太累,还是早点上船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