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中国绘画史上,“四爱”题材与“四君子”极为类似,

中国绘画史上,“四爱”题材与“四君子”极为类似,

梅兰竹菊,这是文人画领域大名鼎鼎的花中“四君子”,也是麻将中的比较常见的花牌。梅的傲寒凌立,兰的幽雅高洁,竹的中直不折,菊的冷艳清贞,它们的“品德”常被用来形容君子或有对应品质的人。

梅兰竹菊四条屏,杨东风作品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种题材与“四君子”极为类似,内涵甚至更为丰富,但现在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四爱”题材。

何为“四爱”呢?现在学界普遍认可的关于的说法有两种:其一是元代虞集所著《四爱题咏序》中,把“陶渊明爱菊、周茂叔(周敦颐)爱莲、林和靖(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称为“四爱”。

马麟《林和靖图》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宋元明清四代的画家传世作品得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与博物馆卷》一书中,词条“元代青花瓷器”这一词条把“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定为“四爱”,这种说法是最被认可的。

南宋马远《林和靖梅花图》

除此之外,还有如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等说法,但它们作为历史故事可以一听,但却没有绘画作品来佐证,所以一般不会包括在传统的“四爱”题材中。

我们通过周敦颐、黄庭坚、林逋三人事迹可知,“四爱”形成时间最早应在北宋时期。在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博物馆分别藏着两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作为极少数将“四爱”展现在一件作品中的国宝,它也说明这一题材在元代已经很火了,由绘画领域延伸到了工艺美术作品中。

元青花“四爱”梅瓶

元朝是“四爱”绘画井喷的时期,这是因为元代高压政策下,歧视南宋遗民、文人士大夫郁郁不得志,有的当官后还要被骂“失大节”。社会的动荡与黑暗,文人但求自保,归隐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途径。

陶渊明、林逋气节高尚、甘做隐士,王羲之、周敦颐、黄庭坚立德立言成为大贤,元代的文人以他们为榜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名留汗青。

元代画家刘贯道的《林和靖灌梅图》,画的就是“四爱”中的林逋爱梅。刘贯道在元朝初年为宫廷贵族作画,此作中“人物眉睫鼻孔皆动,真神笔也”,一笔一画间都把林逋闲适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出来。

元代刘贯道《林和靖灌梅图》

赵孟頫《陶渊明赏菊图》顾名思义,画的是“陶渊明爱菊”,画上方有赵孟頫本人题诗“解带归来髩未华,首巾萧散胜乌纱。缘知荣辱都忘却,画把闲情付菊花”。画中人物褒衣博带,线条稀疏,吸收北宋李公麟人物画风格,将陶渊明的风骨高逸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代赵孟頫《陶渊明赏菊图》

南宋遗民画家钱选画过《王羲之观鹅图》与《西湖吟趣图》分别取自“王羲之爱鹅”与“林逋爱梅”的故事,钱选自幼习画,他摒弃那些为了追求画面和谐甚至“移山填海”的极端做法,崇尚自然主义与个性流露,除了设色上学习唐代和北宋的青绿画法,其他都是个人意兴的自由抒发,这一点也是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基调。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

 

钱选《西湖吟趣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幅佚名画作《莲舟新月图》,画中乃是周敦颐泛舟在莲叶深处,这幅画设青绿色,人物和景色用笔紧细,色彩清丽,笔致清劲,但摒弃南宋的绚烂,重精神气质而轻形貌。

佚名《莲舟新月图》

中国绘画是是非常重视画外之音的,“四爱”题材绘画并不仅仅是为了“成教化,助人伦”,更是为了自娱,借古比今,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状的无奈,这和南宋隐逸题材绘画体现的闲适自得、墨戏传情是截然不同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567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