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太平洋战争与日俄战场,日军不敢和美国大兵以及苏军正面拼刺刀,这是为什么呢?

太平洋战争与日俄战场,日军不敢和美国大兵以及苏军正面拼刺刀,这是为什么呢?

在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用一大锅肉作为奖励,从全班找出武功过硬的战士组成“加强排”。比如二营长张大彪膂力过人,拼刺刀技术一绝。

在张大彪的带领下,独立团所有战士苦练刺杀技术。之后在独立团与鬼子的多场白刃战中,独立团充分发挥长处,让敌人讨不到便宜,团长李云龙更是手刃鬼子的一个少将。

《亮剑》只是一部电视剧,但里面的桥段还是让大家记忆犹新。然而,对于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却对《亮剑》出现的拼刺刀这一桥段感到怀疑。

原因很简单,纵观整个二战,日军只有在亚洲战场与中国军队交手时,才格外喜欢拼刺刀。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和日军拼刺刀时,伤亡率甚至达到了7:1。

可是在太平洋战争与日俄战场,日军根本不敢和美国大兵以及苏军正面拼刺刀。这是为什么呢?

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后,军事与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日本开始按照西方军队的模式,组建属于自己国家的军队。

18世纪末,速射武器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当时很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刺刀。日本陆军先是以法国军队的刺杀技术为学习榜样,仿制了法式步枪,系统地学习西洋剑和西式拼刺术。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日本陆军发现法式步枪有很多问题。

1877年2月,旧萨摩藩士族发动了针对明治政府的武装叛乱,萨军的英勇给日军高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日军高层摒弃不用西式拼刺术,转而研习本国刺刀术,也叫做铳剑术。(铳就是枪的意思)

1894年,日本武道家津田教修通过改良创造了日式的铳剑术。1915年开始铳剑术加入《陆军剑术教范》里面,成为军用格斗术项目。

同时日军高层引进德式步枪,在德式步枪的基础上发明出著名的“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期间日本步兵的标配,这种步枪的长度达到了1.28米,再加上刺刀的长度,差不多超过当时日本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

铳剑术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刺杀技术有很大差异。从格挡动作来看,日军的铳剑术主张用枪头将对方武器拨开后,再进行正面突刺。

与敌军展开白刃战时,日军士兵使用铳剑术强调“气、刀、体合一”,就是所谓的结合吐气,快速肌肉释放爆发力,以求在最短时间击杀对手。

与此同时,日军非常注重小组联合作战能力,经常利用夜色对敌方进行偷袭。

当然,铳剑术也并非没有缺点。日军这套拼杀技术无论是正面作战,还是突刺、格挡方面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但有一点,发生混战时,由于三八大盖尺寸较长,使得日本军人容易陷入被动。

老兵们通过实际作战经验总结出:一旦与对方扭打混战时,需赶紧拉开距离再用刺刀拼杀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初,除日本、法国等国家军队会练习刺杀技术外,诸如美、英、俄等国的军队同样会练习刺杀。

二战中,美军的刺杀技术比日军的铳剑术更强调枪托击打动作。这是因为美军高层认为,一旦发展到白刃战阶段,相比劈砍等动作更为有效。

其实,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先后与美军、俄军进行过白刃战。

日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白刃战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围攻旅顺港,但是遭到了俄军的顽强抵抗。日军派出4万多名士兵进行冲锋,与俄军展开白刃战。

战役中,日军优秀的拼刺技术占了很大的优势。

1939年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中,苏军通常是晚上被日军偷袭,然后失去阵地;第二天利用装备优势夺回阵地,双方就这样反复拉锯。在拼刺方面的较量中,苏军被狡猾的日军所压制。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起初故技重施,主动靠近美军,然后展开白刃战。

即使白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黄种人,加上物资供应充沛,却还是让美军伤亡惨重。 原因就是美日的主要战场都在太平洋的岛屿上,美军的重武器优势无法发挥。

尽管美军与俄军非常重视拼刺,可当时西方国家的拼刺方式有些陈旧,不如日本的铳剑术那么讲究技巧和灵活。

既然日军与美军俄军展开过白刃战,并且战绩颇丰,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日军突然不敢与西方国家军队继续拼刺刀呢?

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美军高层后来发现,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理想武器。因为手枪长度短,携带方便,50米内杀伤力比拼刺刀更大。

同时手枪能转向任何一个方向射击,射击姿势五花八门,即使近距离射击一个敌人后也不会误伤自己人。

所以美军利用自身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给每个士兵配发M1911手枪。

M1911手枪只能装弹七发(上膛后还能往弹匣里装填一发,实际最大装弹量为八发),但是美军通常将三人编为一组,相互掩护支援。

随着美军大量装备M1911手枪,日军引以为傲的铳剑术就没什么卵用了。 俄军方面更加直接有效,既然你日军擅长正面拼杀,那我就不与你正面作战。

例如,日本关东军与苏军在诺门坎进行战斗时,面对苏军的机械化部队毫无胜算。

日军想过用拼刺刀的方式进行战斗,可是诺门坎地区是平原地带,非常适合苏军机械化部队作战。

每次作战时,俄军发挥火力优势,先让坦克正面开道,再让轰炸机对日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

在一连串的重火力打击下,日军主力死的死,残的残,剩下零星顽抗分子根本不敢与俄军正面作战。

就这样,美军与俄军利用自身火力和后勤保障的优势,破解了日军在拼刺方面的优势。 日军不傻,眼看无法在白刃战中从对手身上讨到便宜,他们也就开始考虑改变战法。

至于日军为何喜欢与中国士兵拼刺刀?主要还是有两个方面原因。

二战刚刚开始时,中国军队不太注重拼刺技术。

另外,当时国军装备的中正式步枪,加装了刺刀后,总长度约为1.685米。日军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后总长达到1.8米,两者相差超过十厘米。

这就意味着在正面作战中,国军使用的中阵式步枪刀尖还没碰到敌人,就已经被三八大盖刺中。

八路军方面,我们使用的汉阳造整体质量和长度方面还比不过中正式。

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就曾经这么评价日军的白刃战:“体力好,技术好,我军在白刃战中损失甚大当然。”

在长期的训练和实战中,国军与八路军也不断学习日军的铳剑术。到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人已经能和日军在白刃战中斗得难解难分了。

除了武器装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日常训练与日常饮食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说白了,当时中国军人连饭都吃不饱,走路饿得直打晃。基于这种情况,中国军人很难在白刃战中战胜日军。

近些年有不少关于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和电影都会出现这么一个桥段,当中日两国军队进行到最后决战时,双方开始拼刺刀。

这时候,日本军人会主动将步枪里的子弹全部退出去,给观众留下一种日军讲义气、守规矩、正大光明的印象。

其实,1856年的《巴黎海战宣言》、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包括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中并没有“拼刺刀,不得开枪”的规则。

翻阅侵华日军使用的大正十二年(1923年)《步兵操典草案》,昭和十二年(1937年)《步兵操典草案》,昭和十五年(1940年)《步兵操典》,以及与白刃刺杀相关的教材,会发现其中没有关于白刃战之前退子弹的条文。

反倒是明确规定了在冲锋或追击时,要保持步兵班组的火力。

因此,日军与八路军准备拼刺刀时退出子弹,“公平”拼刺刀的情节是编剧和导演人为杜撰的,没有太大的参考性。

如果将美军和俄军比喻成网络游戏中的“人民币玩家”,他们舍得花钱投入打造装备,肯定就会在对战中占据优势。

日军在装备和投入方面远远比不了西方国家,战争初期利用一些小聪明占据了优势,随着战役进行到中期和后期,“人民币玩家”肯定要比没花钱或者花钱少的玩家更有优势。

与西方国家和日本相比,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和投入方面完全落于下风,自然就不敌那些“氪金大佬”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486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